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他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匡扶汉室?

cht 2022-07-06 12次阅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隆中对》确立了刘备的战略,如刘备没遇到诸葛亮,他会何去何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备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枭雄,他胸怀大志,以匡扶汉室,统一天下为己任。

因此,虽然他多次失败,可是屡败屡起,百折不挠。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品质,才被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我们纵观刘备的足迹,他在逃到刘表的地盘之前,在整个北方的奋斗,就是想要占有一席之地,好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是,事与愿违,刘备却颠沛流离,始终无法找到一块地盘立足。

这主要是刘备的执政能力太低的缘故。

刘备虽然在少年的时候曾经在卢植那里学习过,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但是,史书上说道,刘备不太喜欢读书,喜欢狗马、音乐和美衣服。

从这一方面看,刘备并不是那种儒将。

他起兵之后,也是靠豪侠的性格收拢了一批以关羽、张飞为首的军队。

但是,在他的集团里,却没有出色的文臣。

这使得他能够用军队打下地盘,却无法守住和建设地盘。

image.png

和他四周的对手看看,且不要说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兄弟,也不要说手下文武济济的曹操。

刘备连反复无常的吕布都比不了。

吕布尚有一个陈宫为他出谋划策,而刘备遇事只能亲力亲为。

刘备的智谋又不能次次成功,这就使得刘备十分被动。

而且刘备的根据地徐州位置也十分不利。

徐州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可是地势平坦,无险可守。

刘备得到徐州之后,又得不到当地士族的支持,结果根本无法守住。

先是被吕布夺走,后是被曹操攻占,落得了流离失所的境地。

所以说,当刘备来到刘表的地方,投靠刘表的时候,也在思考自己的前途命运。

他在汉江沙滩上和部下说,大家都是王佐之才,只是错跟了刘备才落得如此境地。

让大家各寻明主,不要耽误了前程。

其实这一是刘备对大家的试探,二是坚定大家的信念。

果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稳定内部之后,刘备又得到刘表的收留,得到了喘息之机。

但是,刘表对刘备并不是真心信任,他只是要依靠刘备抵抗北方曹操的进攻。

他只给了刘备一个小县新野安身,对他心怀疑惧。

刘备则在此休整部下,整顿队伍。

更重要的是收罗人才,准备下一步的战略计划。

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在当地可谓求贤如渴,著名的徐庶就是在这个时候投奔到了他的手下。

徐庶整整为刘备服务了七年,直到长坂坡之战,母亲被曹操俘虏,才投奔到曹操的手下。

从这个方面来看,刘备确实收罗了一批荆州的人才。

但是,由于刘备个人的性格,以及他军队的名声,最根本的问题他还是没有能够解决。

那就是,世家大族对刘备的冷落。

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刘备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

image.png

刘备曾经很苦恼地说,自己曾经想尽办法,连山野都找遍了,都没能找到人才。

在这个时候,徐庶推荐诸葛亮,刘备怎么能够不欣喜若狂。

诸葛亮如果出山,困扰刘备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刘备才会三顾茅庐,终于请出了诸葛亮。

刘备之所以一见诸葛亮就感觉如鱼得水,这是因为诸葛亮是第一个真心辅佐他的英才。

在过去北方,像陈登父子等人的人才,只是和刘备面和心不和,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另寻出路。

而诸葛亮则不同,如果诸葛亮跟随刘备,就会从一而终。

有了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就可以打开荆州这扇冰冷紧闭的大门,可以登堂入室了。

而且诸葛亮的《隆中对》和刘备心中的战略不谋而同。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诸葛亮提出了先联合孙权为援,保有荆益,然后再结好孙权,分兵两路北伐。

刘备率领一支军队从蜀地攻打秦川,另外一支军队由上将指挥,进军宛洛。

这样汉室可兴。

这个战略计划有理有据,让刘备豁然开朗。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他的思路是不会有这么广阔,这么长远的。

虽然这个战略计划里面有着隐患,也有很多推测不合实际,但不失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案,刘备当然接受下来了。

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那么刘备自然也会对下一步的战略方向有一个大概的规划。

从刘备一贯的做事风格来说,他最先采取的步骤肯定是夺取刘表的荆州作为自己的基业。

至于下一步就要看情况而定。

刘备和公孙瓒在一起的时候,得到公孙瓒的援助,自成一军。

在就徐州的时候,被陶谦礼让,接受了徐州。

在被吕布夺了徐州之后,刘备依然赖在徐州不走,最终和曹操一起灭了吕布。

而到了曹操那里,刘备找到机会就又袭取了徐州。

我们从刘备的这些举动可以看到,刘备对根据地的渴望。

在当时曹操已经要统一北方的情况下,刘备却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他心中能不着急吗?

image.png

刘备既然到了刘表的地盘,他看出来刘表的能力有限,部下派系斗争严重,有可乘之机。

所以刘备表面上对刘表毕恭毕敬,实际上以仁义为口号,四处收罗人才,壮大自己的实力,准备伺机而动。

夺取荆州只是刘备的第一步计划,如果要对抗曹操,以刘备的实力、能力是无法抗衡的。

那么,为了寻求一个稳固安全的根据地,刘备下一个目标就是西川。

刘备的这个企图,连旁人都看出来了。

曹操曾经问荆州的官吏裴潜如何评价刘备,裴潜就说,刘备“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

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旁人都看得一清二楚的事情,刘备难道心里会不知道?所以刘备必取西川。

结语: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刘备没有遇到诸葛亮,没有《隆中对》的指引,他首先要解决的战略问题就是生存。

因为北方曹操的南征已经迫在眉睫,刘备可以选择的时间不多了。

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在荆州拼命地扩充自己的实力。

他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荆州,然后随着曹操的进逼,他只有退往西川。

在得到益州后,刘备凭借地利,才能抵抗曹操的进攻。

夺取荆州和益州,这是刘备不管遇不遇到诸葛亮都要采取的战略计划。

因此,当刘备听到诸葛亮的《隆中对》和自己的想法相符合,而且还增加了孙权方面的内容,更加全面合理。

刘备怎能不会和诸葛亮一拍即合,有着如鱼得水的感觉呢?


标签: 刘备  诸葛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