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良和文丑为何会轻易战死?在真实历史人物解读之历史上真是如此吗?

cht 2022-06-08 11次阅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轻易斩杀颜良文丑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颜良文丑是袁绍手下有名的战将,史称二人都是袁绍的名将,在战场上为袁绍立下汗马功劳。

在后人的评价中,他们被称为河北四庭柱的排头两位。

可是,在袁绍与曹操的决战官渡之战中,他们在战役刚刚开始时,就战死沙场了。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将他们的死归功与关羽,那么在现实中真是如此吗?为何他们会如此轻易战死呢?

一、历史上颜良与文丑的战死。

在历史上,颜良、文丑都是在战场上战死的,他们都是中了曹操的计谋,遭到了曹军的突袭而死的。

在两人之中,颜良是明确记载是被关羽斩杀的,而文丑则是死于乱军之中,不知道死于何人之手。

在官渡之战的序战中,袁绍派颜良为先锋,攻打曹操的白马城。

袁军兵力雄厚,曹军众寡不敌,只得向曹操求援。

曹操在率军增援白马的时候,他的手下荀攸向他建议,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假意从延津渡河攻打袁军的后路。

在调动袁军后,曹军再奇袭白马的颜良。

曹操听取了荀攸的建议,率军前往延津。

在袁绍得知消息,派兵前往延津救援的时候,曹操率领部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白马。

颜良正在指挥部下围攻白马,得知曹操到来时,曹军离颜良只相距十里。

颜良大惊之后,仓促指挥部下迎敌。

面对遭受奇袭,腹背受敌的颜良,曹操派出先锋关羽和张辽出击敌阵。

关羽望见了颜良的麾盖,便策马冲入颜良的军中,斩颜良而还。

袁军失去指挥后陷入混乱,被曹军打得大败,白马之围因此得解。

在战后,曹操率军掩护白马的军民撤走。

image.png

但是在撤走的半路上,曹操再次遭到了文丑与刘备率领的袁军的追击。

曹操面对文丑的袁军,故意将辎重丢弃在大路上。

当袁军因为争抢辎重阵型混乱的时候,曹操指挥部下对文丑军实施了奇袭。

陷于混乱的文丑军被打得大败,文丑也死于乱军之中。

我们看颜良和文丑之死,就可以看到他们都是中了曹操的计谋,遭受曹军的奇袭而战死的。

颜良的死,是因为他正在围攻白马,突然遭到曹操的袭击造成的。

当时双方相距只有十里,颜良要把围攻阵型转变为对抗曹操的阵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样的行动,不可避免地要形成混乱。

而关羽正是抓住了这个有利的战机,利用袁军的混乱冲入敌阵。

在关羽的身边,有张辽等人相助,可以为他做好掩护工作。

而颜良这个人又性格固执自大,在军阵中还打着大将的麾盖,把自己确切的位置暴露给了关羽。

这使得关羽能够利用袁军的混乱冲到颜良的面前斩杀了他。

可以说,颜良的死有关羽武艺出众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他中了曹操的计谋,身处极端不利的境地造成的。

而他固执自大,至死还打着大将的麾盖,真如同《三国演义》中关羽所说的那样,跟插标卖首一般。

二、《三国演义》中颜良与文丑轻易战死的原因。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为了突出关羽的武勇,将颜良、文丑的死都归功给了关羽。

并且在关羽击杀颜良、文丑之前,还专门做了铺垫,以显示颜良、文丑并非是庸碌无能的将领。

比如说颜良一出马,就连续轻易斩杀原来位列吕布八健将的宋宪、魏续,还二十合击败徐晃,让曹军将领都心下慄然,不敢出战。

只有说文丑,他更是在兵败之时显示了大将风范。

他的部下在遭到曹军袭击的时候,都纷纷向后退走。

文丑则在这个时候挺身独战,企图力挽狂澜。

在遭到曹军中张辽、徐晃的进攻时,文丑两箭就把张辽射落马下,并且还击退了徐晃。

如果不是关羽的出现,文丑还真的可能挽回败局。

image.png

但是这两人都死在了关羽的刀下。

颜良是在两军对垒的时候,被关羽冲进阵营之中杀死的。

而文丑的死更是搞笑,本来对曹军毫不畏惧,挺身独战的文丑,在和关羽交手战不三合,就转身逃走。

结果因为关羽的赤兔马快,被关羽赶上斩于马下。

那么颜良、文丑本身骁勇善战,却这么轻易被关羽斩杀,作者似乎有点难以自圆其说。

不过,作者还是在书中给我们留下了线索,来解释这一切发生的原因。

其实,关羽斩杀颜良、文丑都不是用得蛮力,而是采取了一定的手段。

这些手段都是关羽多年战斗经验的精华,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这既需要关羽的武艺技巧,还需要关羽强大的战机捕捉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我们看关羽斩杀颜良的过程,就看到关羽使用的一些手段。

在斩杀颜良的时候,由于头一天曹军的败绩,河北军队都有了一种懈怠之气。

在曹操和关羽审视袁军的时候,关羽就发现了这一点。

他对曹操说袁军都是些土鸡瓦犬,正是说袁军的军阵虽然看起来壮观,实际上运转不灵,缺乏应变能力。

于是关羽决定直冲颜良军阵,执行对颜良的斩首行动。

关羽在冲阵的时候,倒提青龙刀,依靠赤兔马的速度冲入袁军阵中。

袁军不明白关羽的意图,不由自主地就给关羽让出一条路来。

当关羽冲到颜良面前的时候,颜良也不明白关羽的意图。

颜良还想询问关羽,可是关羽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

关羽击杀颜良的招式是刺,这个招式本来是枪法中的招式,被关羽用在了刀法中。

这是颜良根本想不到的,更谈不上抵挡了。

本来关羽用刀使用刺这一招,是无法取颜良的性命的。

因为刀头无锋,颜良又身穿金甲。

但是关羽有了赤兔马的速度加成,他的这招刺取得了成功。

关羽按照他的设想,将颜良击倒马下,随即下马割了颜良的首级,完成了这次斩首行动。

后来有人评价说,关羽击杀颜良是胜之不武。

颜良本意并没有要和关羽厮杀。

因为颜良接受了刘备的嘱咐,让他寻找曹营中的关羽。

结果关羽向他冲来的时候,颜良还想与关羽搭讪,谁知道就这样糊里糊涂死在了关羽的刀下。

这个解释也能够解释关羽轻易斩杀颜良的问题,这就要个人见仁见智了。

至于说文丑之死,则是在两军阵前发生的。

可是对于文丑来说,依然是一场不公平的挑战。

因为当时文丑遭到了曹操的袭击,陷入了比颜良还要危险的境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

文丑的部下因为战败,纷纷向后逃窜。

而在这个时候,文丑则背其道而行之,孤身一人挺身独战。

那么文丑在迎战张辽徐晃的时候,他是处在一个周围真空的情况下。

他箭射张辽,迎战徐晃的时候,有一部分的袁军醒悟过来,又回来助战。

徐晃见势不妙,马上就回到本阵。

这个时候,文丑和他的部下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如果文丑的部下克服这段距离,98迷科,来到文丑的身边,那么文丑就安全了。

image.png

恰恰就是在这个文丑最虚弱的时刻,关羽出场了。

关羽迎战文丑并不是一个人,而是带领了十几名骑兵的。

关羽和文丑战不三合,文丑就心怯而走,而且走的时候还不是按照一条直线撤退,反而是绕河而走,被关羽赶上斩杀。

在这里就有了两个疑问,一个是文丑胆怯什么?一个是他为何要绕河而走?

其实这一切都因为关羽带来的那十几名骑兵。

作者对这些骑兵仅仅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说明他们的作用,而他们正是那两个疑问的答案。

我们知道关羽心高气傲的性格,他一般不会采用以多欺少的手段。

在白马之战的时候,正是关羽武艺的巅峰时期,就更不会采用这样的手段了。

那么关羽和文丑的交手必然是单挑,可是这些骑兵不会无所事事地在旁边观看。

面对越来越近的文丑的援军,他们肯定会去堵截。

这样,这些骑兵就会越过文丑,来到他的身后,这就无形中对文丑造成了包围之势。

文丑和关羽很少交集,他并不了解关羽的性格。

以他刚才与张辽和徐晃交手的经验来看,文丑自然会认为关羽要采取包围战术,对自己以多打少。

本身文丑对关羽的武艺十分忌惮,现在又加上这种不利态势,文丑当然会产生怯意。

如果能够和自己的部下会合,那样自己就会安全很多。

心生怯意的文丑,采取了摆脱战斗的决定。

可是他的身后已经有了关羽手下骑兵的拦截,这使得他的撤退并不顺利。

为了不和关羽的手下交锋,尽快脱离战场,文丑只得采取了绕河而走的方式。

这给了关羽追赶的机会,最终关羽利用自己赤兔马速度的优势,斩杀了文丑。

结语:

袁绍手下的两员首屈一指的大将颜良和文丑,在官渡之战中被袁绍寄予厚望。

谁知道在序战白马之战中,两人便先后战死沙场,给了袁军以沉重的打击。

这是因为他们都中了曹操的计谋,在不利的情况下遭到了曹军的奇袭,因而战败被杀。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斩颜良诛文丑的英雄,不可一世的颜良文丑都被关羽轻易斩杀。

其实,作者在描写关羽的武勇时,也给了我们为何能够轻易斩杀颜良、文丑的答案。

那就是关羽利用自己武艺的技巧,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敏锐的捕捉战机的能力,让颜良文丑陷入最不利的境地,轻易地斩杀了他们。


标签: 颜良  文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