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图书馆:把王羲之的“福”字带回家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4-02-08 11次阅读

极目新闻记者 李博

武汉图书馆:把王羲之的“福”字带回家真相还有哪些?

雕版复刻“福”字现场

书卷气如兰,笔墨染春光。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浓厚的节庆氛围,武汉图书馆近期从馆藏《怀仁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碑》拓本中,选取了书圣王羲之所书“福”字进行雕版复刻,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开展新春送“福”活动,广受读者欢迎。

近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武汉图书馆,该馆馆长罗萍查阅大量史料,向记者还原了书圣之“福”的前世今生。

武汉图书馆:把王羲之的“福”字带回家真相还有哪些?

《怀仁集王羲之书三藏圣教序碑》拓本中的“福”字

罗萍介绍,唐代,玄奘历经千辛万苦自西域取经而回后,又翻译佛经弘扬佛法。玄奘法师上表请求皇帝为全部经文作序,唐太宗欣然应诺,为玄奘谢表和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做序,太子李治并做记。玄奘法师便以此为荣,再次上表谢恩,佛教徒们也认为这是最有权威的护法,纷纷倡导为之刻碑。目前,西安碑林博物馆内,藏有《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原碑,系国家一级文物,武汉图书馆收藏的是该碑的拓本。

据考证,这块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八日,但却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王羲之是如何穿越二百多年的时空,完成这一作品的呢?

他解释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先是由初唐楷书名家褚遂良书写,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分《序》和《记》两方碑石立于慈恩寺塔台南门两侧龛内,名为《雁塔三藏圣教序碑》。而碑林所藏之石是长安修德坊弘福寺高僧怀仁有感于朝廷对佛门之恩宠,太宗对王羲之书法之崇尚,潜心二十四年集王羲之字刻碑予以铭。

碑题《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十二月八日立,李世民撰文,怀仁集王羲之行书。此碑螭首方座,高350厘米.宽100厘米,碑身上部横向龛列七佛,碑石文字三十行,行八十余字不等,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原文中,一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撰写的序文、答敕,在序中李世民对玄奘西域取经及翻译的经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太子李治做记、答词,三是玄奘法师谢表和所译的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

2月22日至24日,该馆市级“古籍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为广大读者现场印“福”字。涂墨、铺纸、拓印,一个遒美健秀的“福”字便跃然纸上,让人们能够将1700年前的“福”字贴于门上。


标签: 武汉  图书馆  王羲之  带回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