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吝啬的文人是哪位?历史真相是什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4-01-21 15次阅读

该花钱的地方不花,该用的东西不用,对自己对别人都非常小气刻薄,这就是我们经常说到的吝啬鬼。

吝啬鬼这种神奇的生物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着,人们所熟悉的吝啬鬼有很多。

史上最吝啬的文人是哪位?历史真相是什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就比如说国外文学作品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果戈《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莫里哀《悭吝人》里的阿巴贡;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等等。

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吝啬鬼的形象也有很多,比如画饼充饥、望鱼而食等等。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种吝啬小气的人物也不在少数,近代画家齐白石就是其中一例。

齐白石的虾是论个卖的,家中的钱都是锁在一个小箱子里面,这个箱子放在齐白石的床下边,任何人都是不允许触碰的。

老齐都家人都不放心,家里付钱的东西都上锁,腰间挂满大大小小的钥匙,重达一斤多。

老妈子做饭时,他都要去监督,一锅水中下多少米,都是有规定的,生怕别人少下,把自家的米都偷走了!其实,与一位唐代诗人的吝啬相比,齐白石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这位唐代的吝啬诗人,就是与花间派代表词人温庭筠并称为温韦的韦庄。

韦庄是长安杜陵 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五代时的前蜀宰相。

韦庄是宋代词坛非常有影响的词人之一,其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

他的一首《菩萨蛮》,是人人熟知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史上最吝啬的文人是哪位?历史真相是什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韦庄虽然是名门之后,诗词成就斐然,但是,他的人生经历却比较坎坷,一生热衷科举,屡试不第,直到六十岁那年才考中进士。

韦庄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从小就饱受贫寒的煎熬,吃够了没钱的苦,所以,成名后虽然富裕了,但也依旧保持俭朴的良好习惯,只是,韦庄的俭朴得有些过头了。

韦庄吝啬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韦庄颇读书,数米而炊,称薪而爨。

炙少一脔而觉之 《太平广记》。

《唐才子传》也也说: 庄性俭,称薪而爨,数米而炊,达人鄙之。

韦庄每次做饭,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饭烧的柴,也要事先称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会知晓。

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对待早夭儿子的态度。

史上最吝啬的文人是哪位?历史真相是什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他八岁的儿子死了,他妻子知道他那熊样,就让儿子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

就是这点小小的奢求,韦庄也不能答应,他说:死人何需盛装,太浪费了。

于是亲自将儿子身上的衣服扒下来,用一领旧席子将儿子的尸体裹了出去。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埋葬完自己的亲生儿子后,他竟然还把那领破席子又拿回来了。

一子八岁而卒,妻敛以时服。

庄剥取,以故席裹尸。

殡讫,擎其席而归。

其忆念也,呜咽不自胜,唯悭吝耳 《朝野佥载》。

一代名传后世的著名词人,竟会有如此黑历史,实在令人唏嘘。


标签: 史上  吝啬  文人  哪位  历史  真相  是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