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莫名发痒怎么办 摆脱冬季痒跟着女中医学

cht 2024-01-14 5次阅读

1、身体莫名发痒怎么办 摆脱冬季痒跟着女中医学

「医师,我的身体好痒,怎么办?」秋冬天气变化大,中医门诊发现最近1个月就医的患者中,皮肤问题占了半数以上,而且很多人属于肌肤没有明显病灶的冬季 痒。中医师建议,除了调整作息,稳定免疫力之外,也可多吃黑木耳和白木耳等滋润食材,从体内做好保湿,减轻或预防肌肤干痒。

身体莫名发痒 冬季痒找无病灶

鹿港基督教医院中医部主任董懿容表示,最近因秋冬换季、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螃蟹盛产等关系,门诊中因皮肤问题求诊的人数比例超过一半,除了换季过敏、荨麻疹等常见皮肤病之外,更常见的是冬季痒。

冬季痒患者常常感觉全身发痒,但外观只能看到皮肤略微泛红,却没有凸起的红疹,也几乎看不见皮肤破损或伤口,与夏季痒会出现明显颗粒斑疹子的情况不同。这类冬季痒患者即使到皮肤科看诊,也会因没有明显病灶,医师不见得会开药治疗。

摆脱冬季痒!跟着女中医这样做

对抗冬季痒,董懿容中医师表示,保持正常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不熬夜,调整免疫力,是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方法;另外,少吃带壳海鲜,清扫环境,改善所处环境的空气质量,使用室内空气清净机,减少暴露在空气污染的环境下,外出戴口罩,也都是很好的养生方法。

至于食疗,董懿容中医师特别推荐醋拌黑木耳和冰糖银耳红枣汤。她说,靠吃保养身体时,食材一定要选当季盛产的,不要买市场上很难买到的,而黑、白木耳便宜又容易取得,且其本身有滋润的作用,是秋冬保湿的好帮手。

材料:黑木耳10朵、嫩姜丝5公克,适量的麻油、酱油、乌醋、白醋和芹菜末。

作法:

1.将新鲜的黑木耳洗净后,放入滚水中汆烫1分钟后捞起,放入冰开水中降温,黑木耳冷却后切丝。若使用的是干燥黑木耳,汆烫前应先泡发和洗净。

2.切丝的黑木耳,拌入适量的麻油、酱油、乌醋和白醋,拌和均匀后,以保鲜盒盛装,放入冰箱中冷藏约15至30分钟即可入味。食用前洒上少许芹菜末即是一道酸甜开胃又兼具滋润养生的美味料理。

材料:白木耳300公克、红枣10颗、枸杞1大匙、水和冰糖适量。

作法:

1.白木耳洗净撕成小块,红枣切开去籽,备用。

2.锅中煮水待滚后,放入白木耳、红枣和枸杞,续煮5分钟,再加入适量冰糖,小火煮至糖融化即可。

2、从中医学的角度论食疗法

  由于中医医学系结合现代医学之药理学、病理学、营养学、免疫学等来论及食疗法,所论食疗法之特点无外:

  预防为主

  辩证配膳

  三因制宜(人、地、时)

  性味辨解

  贵在调和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之思想乃中医医学之重要特点之一,中医所谓预防包括:『无病预防』及『有病防变』二重要意义,食疗法亦如此。有了适当之食物及需有健全脾胃吸收食物,才有得健康之身体,因此无病防病,有病防止病情恶化加重乃中医结合食疗之基本原因之一。

  辨正配膳:中医临床治疗时根据不同病情,正确辨出不同之证,给予适当之治疗达治疗原则。亦即产生中医结合食疗之重要原则,例如:

  病由热邪引起-宜清凉饮食:西瓜、鲜藕

  病由寒邪引起-宜温热饮食:干姜、羊肉、红妆

  清补药-淮山、莲子、百合、冰糖、桑椹、豆腐、蜂蜜、赤小豆、绿豆、薏苡仁、小麦芽

  温补药-羊肉、牛肉、鸡、鳝鱼、荔枝、桂圆、胡萝卜、糯米。

  三因制宜:即因人、因地、因时,而有不同之治疗方法,每人之体质,及在每一时期之气血盛衰各有所异,如:老人食疗,大都以温热热饮为主,忌黏硬生冷食物。体胖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湿化痰食物。体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滋阴生津食物。

  四时之饮食亦不同:

  春天阳气发越,不宜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清湿之蔬菜、豆类品。

  夏天气候多热多雨、暑热夹湿、困扰脾胃,饮食宜甘寒、清湿、少油为主,如绿豆汤、荷叶粥、解暑清热、西瓜为清暑解热之佳品,可常进食。

  秋天气候干燥,宜多食萝卜、杏仁、薏苡仁粥,以清肺降气化痰。

  冬天宜牛羊肉等温热性食品,有御寒之功,也不宜过食肥甘厚,免助湿生痰。

  贵在调和:

  除以上四点所言,必须知晓中药食疗之性味及中医学之辨症,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饮食尚需适当,还有一些药与食疗之相配合之问题尚待明了。如:

  服发汗解表药禁生冷及酸性食物(酸性餐具收敛作用,不易使发散作用发挥);服滋补药禁食萝卜(如服参类),因萝卜为破气、伤气之物,便参类药物失效;服健脾和胃宽中食豆类、油腻食物。

  以上简单扼要提及中医学食疗法之基本原则及『无病养生,有病治病』之基本认知,让中医医学能更进一步达及中西医学结合,更科学化。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中医学分析的癌症病因

  中医学对癌症的病因的认识在历代医书中记载颇多,认为总属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气滞血瘀。指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可以说,谁都不可避免地接触许多致癌物质,但患癌症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安然无恙。在癌症病人中,有的病情发展很慢,有的经过治疗痊愈者,一二十年后才复发,有的终生不再复发,最后死于其他疾病,通过尸体解剖也找不到癌的痕迹。甚至有少数病人不经医药治疗而愈。中医学所说的:正气"正是人体一切抗病能力的总称。正气充足与气机调畅、心悦气顺息息相关,所以有理由说:常欢笑,防癌妙"。

  各种恶性肿瘤在世界各国的分布极不一致。即使在一个国家里,地区不同,其发病也有显著差异。例如我国西北地区消化道癌症多发,华南地区则以鼻咽癌较为常见。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性别、年龄、婚育情况,以及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的不同,所患癌症的病种也均不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从中医学的角度了解虚损

  虚损又称:虚劳",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的总称。如肺气虚者,常表现为对气候寒暑变化的适应能力很差,易罹外邪内侵;肝肾虚者,妇女常以月经不调或停闭,男子常以遗精、滑泄、阳萎、性情急躁为最初症状;心气虚者,常以动则心悸、气短、体力下降为主症;脾胃虚者,则以长期食欲不佳,消化不良,大便不实,倦怠无力为常见症状。虚损涉及气血阴阳、五脏,总以缠绵不愈、诸虚不足为其特征。

  

  虚损的病因虽多,归纳言之不外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七情六欲,五志过极;二是饮食劳倦;三是禀赋不足,久病不复以及产后失调。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都证实,情志的异常波动是导致心身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或直接原因,而个体的心理素质(包括人格特征)和生理机能状态(包括体质特点)是心身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源。尽管虚损是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总称,临床表现复杂,其虚损的部位、病情因人而异。但由于五脏相关,气血同源,阴阳互根,故病理上每每互相影响,辗转传变。临床表现彼此交错,或阴阳两虚,或气血同病,或五脏交亏,而同时伴随有脏腑、阴阳、气血的亏虚。其中先天之本肾、后天之本脾的亏损,则是虚损病机的主导环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标签: [db:TAG标签]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