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法医陈木生:坚守一线岗位,在抽丝剥茧中捍卫真相是真的吗?

cht 2024-01-11 8次阅读

极目新闻记者 胡迪凯

通讯员 王凡 陈莎莎

为生者权,为死者言,这是法医工作者最真实的写照,也是湖北咸宁市公安局咸安分局刑侦大队技术中队科员陈木生,一直在基层法医工作岗位所坚守的信念。

37岁的陈木生,从警15年来一直奋斗在一线技术工作岗位,先后检验尸体近2000具,出具鉴定600余份,无一起案事件结论错误,找回被拐妇女儿童13人,比对查找回失踪人口176人,让35具无名尸体找到家属,入土为安。他曾荣获个人嘉奖一次,优秀公务员一次。

公安法医陈木生:坚守一线岗位,在抽丝剥茧中捍卫真相是真的吗?

办案能手:将“家”搬进检验室

2009年6月,从湖北科技学院临床医学毕业的陈木生考入咸宁市公安局咸安分局,开始了他的法医工作之旅,这一干就是15年。

陈木生告诉记者,刚开始从事法医工作的时候有点不适应,但自己所学的专业,让他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只要哪里有现场,他都会第一时间火速赶往,不管蝇飞虫咬,还是破碎支离、腐气冲天的地方,都会义无反顾扎进去,深入检验,细致提取,从未有过退缩和含糊。

为了积累经验,更好更快地查明真相,每次从现场回来后,陈木生都会复盘整理笔记,方便仔细查阅研究。他介绍,在他的检验室东南一隅,常年放置着一个简易折叠床,凡遇大案要案都是不破案不归家的,“在检验室处理提取的检材,仔细找寻和化验,这一过程都是繁琐和持久的,往往在细微之中关乎案件走向,这需要时间的坚守。最终成功提取到有效物证,那种拨云见日的感觉让人十分喜悦。”

在大案要案中坚守,对身边小案,陈木生同样细致入微,上山下河,各种各样的侦查现场,都有他的身影。2012年8月,正是农忙时节,在咸安最偏远的一个村落,有村民报案家中黄牛牛脚被人砍伤。大幕白云山(600332)深处,鲜少有外人到来,被砍黄牛更是放养在山顶,复杂的地形情况等因素,大大提升了侦查难度。

陈木生同志通过对牛伤口形态分析,初步断定致伤工具为具有一定质地且易于挥砍的锐器所为,而村里最符合的刀具就是柴刀。当地所有七户人家家里柴刀收集检验,很快通过隐血测试检验发现,所有的十九把刀上均无血迹附着,那么肯定有人隐藏了刀具,而隐藏的这人极有可能就是嫌疑人,随着对隐藏刀具的调查,村民张某再也绷不住,如实交代了作案过程。

公安法医陈木生:坚守一线岗位,在抽丝剥茧中捍卫真相是真的吗?

寻亲法医:用心助力亲人团圆

除了和侦查人员一起赶赴犯罪现场,从血迹、指纹等细微处寻找常人难以察觉的各种线索,为侦破案件拨开迷雾、提供支持,陈木生还利用DNA鉴定、人像采集、大数据对比等技术,为一个又一个寻亲人找到失散已久的家。

在咸安区汀泗桥镇的一个村里,村民高某某家中唯一的男孩在5岁时被人拐走,由于生下最小儿子后家里已经有三个小孩,妻子范某某便做了节育手术,儿子被拐对他们来讲犹如晴天霹雳。后来这对夫妻勤苦劳作,在当地盖起来最大最漂亮的楼房,但这种丢失家人的苦痛,也总让他们在劳作后叹气和伤感。

2021年初,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全力侦破拐卖儿童积案。陈木生细心梳理本地上报的所有被拐儿童信息,在陈木生来到高某某家中时,通过多次检验这家人小孩遗留在家中的衣服,成功检出当年小高的基因分型。最终,他通过入库比对比中了河南安阳的张某某,并帮助他们认亲成功,圆了高某夫妇的团圆梦。

通过登记被拐人员入库,采集亲属DNA信息,收集被拐儿童之前的照片和衣物,利用DNA和人像比对技术耐心找寻,几年时间内,陈木生已成功找回当地被拐儿童11人,被拐妇女2人。不仅如此,陈木生还通过全国失踪人口管理系统,找回失踪人口176人;让失踪流浪在外人员安然归家,让无名尸体家属能找回遗体告慰。

2024年1月,陈木生获评2023年度咸宁市最美公安民警称号,面对掌声及荣誉,陈木生表示,他会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继续坚守一线法医岗位,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捍卫生命的真相。


标签: 公安  法医  陈木生  坚守  一线  岗位  抽丝剥茧  捍卫  真相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