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本历史上是谁在左右日本ldquo;大化改新rdquo;?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12-09 14次阅读

  公元645年(日本的大化元年)6月12日,高句丽、新罗、百济的“三韩”使者在飞鸟板盖宫太极殿里向日本皇极女天皇贡献礼品。皇极女天皇,是日本天皇谱系上的第二位女皇、也是第三十五代天皇了。看着藩属国来进贡,她心情舒畅极了。就在这个时候,宫门仿佛自动关闭了起来,皇极天皇之子、中大兄皇子突然站立起来,拔剑就向在皇极女天皇身边的大贵族苏我入鹿的胸口刺去。

  据说暗杀的暗号是朝鲜使者上表文的宣读。因为当时暗杀迟迟没有动手,苏我入鹿的堂兄弟苏我石川麻吕宣读上表文之际,直冒冷汗、肩膀抖动,觉查到苏我石川麻吕可疑状况的苏我入鹿问:“为什么发抖?”苏我石川麻吕回答:“是在大王的御前的缘故。”中大兄皇子看刺客佐伯子麻吕等人畏惧苏我入鹿之威,不敢动手,就亲自跳出去。佐伯子麻吕等人也飞快杀出,砍到了苏我入鹿的头部和肩部。苏我入鹿大惊,站起身来,被佐伯子麻吕砍到一只脚。苏我入鹿倒下,向皇极天皇申诉自己无罪,尽管如此,中大兄皇子等人并没有停止刺杀。苏我入鹿被乱刀刺死后,尸体被扔到了殿外的大雨中。

  因为这一年的干支是乙巳,所以又被称为“乙巳之变”。这次政变与往常很不一样,因为它掀开了日本历史上划时代变革的“大化改新”。那么被行刺的苏我入鹿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苏我入鹿体制

  公元3世纪以后,日本本州地区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政权——大和国,不断地兼并周围的小诸侯,最终统治了日本。不久朝政大权落到大臣物部氏手中。后来新兴的苏我氏强大起来,打败了物部氏,夺得了中央的控制权,扶植有利于自己的天皇。  苏我入鹿在青少年时期师从于僧旻(曹植的后代),在学问堂学习时是个很有天分的才子。其父苏我虾夷晚年身体状况不佳,绝大部分的政治决策都出于苏我入鹿之手。公元642年(皇极天皇元年),苏我入鹿代替父亲执掌国政。

  不久,他看见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王可能争夺王位,就派兵将其杀死。据日本史书记载:他是一个比皇极天皇还要横暴的人。弄得长期在苏我入鹿身边生活的大兄皇子,精神高度紧张,总担心不知什么时候自己的脑袋就掉地了,于是他决定除掉苏我入鹿。这时,他的一个谋臣出现了,这个人是谁呢?

  中臣镰足:两位皇子的谋臣

因为中臣镰足有匡济朝廷之志,密谋推翻苏我氏体制的大志,所以一直在寻找值得拥立的皇子。刚开始的时候,中臣镰足设法攀上轻皇子(孝德天皇),与他建立友好关系。轻皇子素来敬重中臣镰足,对他非常的尊敬。轻皇子命宠妃阿倍氏净扫别殿,设新蓐,凡中臣镰足的需求无不应允。

  

揭秘:日本历史上是谁在左右日本ldquo;大化改新rdquo;?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不过,中臣镰足最后却认为中大兄皇子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据说,一天皇族们在飞鸟寺举行足球大会(蹴鞠),中大兄皇子踢的球偶然滚落到了中臣镰足的脚下。他就是低头这么一捡球,再飞出一脚踢出去,中臣镰足帮他捡回来,还跪着还给他,中大兄皇子也跪着接受了。从此中臣镰足与中大兄皇子成为莫逆之交,两人一起密谋除掉苏我入鹿。中臣镰足趁苏我氏一族内部对立之际,就劝中大兄皇子迎娶苏我石川麻吕之女,将苏我石川麻吕拉拢到反苏我氏宗家的阵营中。中臣镰足还向中大兄皇子推荐了佐伯连古麻吕、稚犬养网田等力能扛鼎的武勇之士作刺客。

  “大化改新”

  “乙巳之变”后,皇极天皇想传位于中大兄皇子。中大兄皇子就把这件事告诉中臣镰足。中臣镰足考虑到古人大兄皇子是中大兄皇子之兄,如果中大兄皇子越次继承皇位,犯了“废长立幼”大忌,但是轻皇子是中大兄皇子的舅舅。中臣镰足劝中大兄皇子将皇位让于轻皇子,这样可以获得民心。中大兄皇子听从中臣镰足的建议,让位与轻皇子,这就是孝德天皇。中臣镰足被孝德天皇任命为内臣,掌握了国家的军队。

  据说,轻皇子即位后,与中大兄皇子的关系恶化。中大兄皇子心情不愉快,很快就去世了。在后来推行的“大化改新”中,中臣镰足作为中大兄皇子的亲信,与保守派的左大臣阿部内麻吕、右大臣苏我石川麻吕对立。公元647年(大化三年),新冠位制度实行后,中臣镰足受封大锦冠。两年后,阿部内麻吕去世、苏我石川麻吕受到打击,迅速失势,中臣镰足扩张了势力,权倾朝野。公元654年(白雉5年)左右,中臣镰足升为大紫冠。公元669年(天智天皇8年),临终前天智天皇亲自探病,受封大织冠,被任命为内大臣,受赐“藤原氏”之姓。

  青岛战役,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及英国共同攻打当时由德国控制的青岛。战役于1914年10月31日开始,至11月7日结束。日本于这场战役中获胜,占领青岛。这是在一次大战期间,日本首次与德国正面交锋,同时也首次与英国联军参战。

  双方将领:

  日英:神尾光臣,加藤定吉,巴纳迪斯顿;

  德奥联军:梅尔华德克

  双方兵力:

  日本:23000人,英国:1500人

  德奥联军3625人

  战役结果

  日英联军胜利,青岛要塞陷落,日军270人战死、113人负伤;防护巡洋舰高千穂号沉没,水上机母舰若宫号重创,英军160人战死、23人负伤。

  德奥联军199人战死、504人负伤、4715人被俘,伊丽莎白皇后号巡洋舰(奥匈帝国),一艘鱼雷艇,四艘炮艇自沉。

揭秘:日本历史上是谁在左右日本大化改新?

  1914年9月2日,日军已调动了以第十八师团为主力的陆军4.5万人,配备了数百门重型攻城重炮、山炮、野炮在内的火炮和多架飞机,于山东龙口强行登陆。日军先是在15天内先后侵占了黄县、掖县、平度、即墨以及胶济铁路沿线城镇,最终屯兵李村向青岛逼进。

  当时德军在青岛构筑了两条防线,外围防线是浮山、烟墩山(如今的徐家东山)、四方山等制高点,驱逐劳工修筑了临时炮台,并挖掘壕沟工事、运送物资等,备战态度还算是积极。但由于当时驻青的德军总兵力不足5000人,几乎是日军进攻兵力的十分之一,因此处于外围防线之外的仰口湾,只有少量德军的轻骑兵负责警戒。登陆日军没耗费多少弹药,就击退了德军的警戒部队,并向李村挺进,与一路南下的日军主力会合。

  当时日本海军已出动了60余艘军舰,对胶州湾进行封锁并从海上攻击驻青德军,但由于德军在胶州湾内布下大量水雷,因此青岛东侧登陆几乎成了日军唯一的选择。数日后,又有一队总兵力约 2000人的英军也在仰口湾登陆,史料称其中还有印度士兵。

  就在日军主力出发的同一时间,日本国内已开始修建战俘营。兵力集结完毕后,1914年9月26日,日、英联军开始向青岛外围发动进攻,逐步占领了孤山、楼山、罗圈涧等处的德军外围阵地。

  就在日军从仰口湾登陆的第二天,德军即派58名官兵来到浮山高地设了观察哨,并建立了5个防御工事,储备子弹6万发、手榴弹300枚、照明弹2000发及足够坚持8天的食品和水,准备与日军周旋一段时间。而日军要想摧毁德军在青岛市区各个山头的炮台,就必须在纵深地带安装大口径重炮,但德军观察哨的存在使日军无所遁形。

  1914年9月28日凌晨,日军派出两个中队的兵力摸黑向浮山发动偷袭。由于山高路陡,凌晨3时30分,这些日军突然遭到德军步枪的射击,由于辨不清对方的位置,只好派出15人的小分队迂回到德军阵地的东南脚下展开搜索,其余日军散开继续向德军阵地推进。

  4时30分,日军再次遭到德军的猛烈射击,只好就地卧倒,观察周围地形。接近5时,天微微泛白,日军的能见度已达二三十米的距离,终于发现德军阵地主力位置,于是在先头分队的射击掩护下,大队人马继续向德军阵地逼近。在激烈的对射中,5时20分,日军中队长佐藤嘉平次阵亡。接替他指挥的日军中尉冈千太郎,冲至德军阵前约40米处时也中弹身亡。

  5时30分许,天色大亮,日军各个小队距离德军阵地只有15米左右,在近乎垂直的山崖上发起冲锋。而驻守的德军士兵依然猛烈阻击,许多日军被击中后滚落山崖。日军随后改变战术,以大部队在高地的东侧猛攻吸引德军的注意力,同时派士兵爬上高大凸起的巨石,在德军的头顶上向下射击。接着,日军又派出敢死队爬上山崖,并集中数名优等射手封锁山崖方向的德军。

  战斗一直持续到上午10时,日军的大股部队集中于山脚下向驻守浮山的德军射击。上午11时30分,德军只好竖起白旗向日军投降。中午12时许,日军全部攻占了浮山一带高地,俘虏德军士兵58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而日军最终对外宣称,此役日方24名官兵阵亡,近百人受伤。


标签: 揭秘  日本  历史上  谁在  左右  ldquo  大化  改新  rd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