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太后芈月为何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昭襄王赶下台?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3-11-24 10次阅读

  最近宣太后芈八子(后世称其为芈月,但史书并未记载她的名字)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她是历史上第一位称太后的人,以太后的身份与自己的异父弟魏冉统治秦国长达四十一年之久。同是宣太后芈八子又是一位谜一样的人物,她为何后被自己一手拥立的亲生儿子赶下台?又是谁极力促成此事?宣太后、魏冉等人最终的人生结局又如何呢?

  宣太后芈八子被自己儿子赶下台的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权力!【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不止一次介绍父子、兄弟间血腥的争权斗争,权力面前无父子,也没有母子!公元前307年,18岁的公子稷继位,即秦昭襄王,史书记载“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确实在宣太后、魏冉执政期间,秦国国力蒸蒸日上。

  如果说18岁还“年少”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昭襄王逐渐长大成人,而宣太后、魏冉却一直没有归政的意思。秦昭襄王这一等就是36年,他已经从青葱少年,成为54岁的大叔了。36年间,他空有国君之名,无有国君之时,秦昭襄王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他不愿意继续做傀儡。此时一个人的出现帮他促成他解决这个问题!

宣太后芈月为何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昭襄王赶下台?

  公元前270年,穰侯魏冉想越过韩国、魏国,去攻打齐国。一个名叫的人范雎(jū)立即上书,秦昭襄王读罢,立即派人招其入宫。入宫时,范雎故意做错路,遇到秦昭襄王出来,也不跪拜。旁边的宦官呵斥道:“大王来了!”范雎反而故意说道:“秦国哪里有什么王?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对于范雎的话,秦昭襄王都听到了,但却更他更加恭敬。

  见秦昭襄王态度十分诚恳,范雎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的阐述了自己对于秦国发展的看法,原文很长,但道理明白,四个字——远交近攻!范雎提出了这个非常著名的策略,同时

  他也很清楚,现在宣太后在宫中势力强大,所以他对宫中之事并未涉及。秦昭襄王大悦,立即任命范雎客卿,为自己出谋划策。

  经过几年的酝酿,公元前266年,范雎与秦王展开了一场密谈,范雎引述古今的历史实例,来说明君主无权的危害,“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提出“善治国者,乃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最后他还向秦昭襄王做了一个预测,“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秦昭襄王也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他下令废去芈八子太后之位,同时把她的几个弟弟穰侯、高陵君、华阳君、泾阳君驱逐出秦国,同时任命范睢为相国。当穰侯带着财物返回自己的封地时,守门的管理检查,其金银财宝竟然比国库还多。失去权力与地位的芈八子迅速衰老,第二年就病死,她的弟弟魏冉也因失去权势抑郁而死。

  宣太后堪称古代一位女政治家,但她的悲剧在于“只知进,不知退”。当秦昭襄王彻底摆脱母后专权的时候,这位君主已经59岁了,即位也已经41年了。不过好在秦昭襄王长寿,他在位56年,秦国在他的引领下,独霸天下,为秦始皇的统一奠定基础。

  秦昭襄王是秦国最负盛名的君主之一,在位56年极大地削弱了六国实力,为秦最终统一打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然就是这样一位名震天下的君主,他的母亲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政治上她有独特的理念,感情上多次出轨,与义渠王劈腿长达数十年,最后诱杀义渠王…

  是宣太后,名芈八子,战国时人。秦昭襄王生母。楚国贵族,芈姓,惠王妃,称芈八子(八子是妃的一个等级)。

  宣太后主政时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巿等四贵主政。秦武王举鼎折骨而死,无子,诸弟争立。芈八子的异父长弟魏冉拥兵支持姐姐的儿子在燕国做人质的公子稷为王,即秦昭襄王。昭王年十九即位,她掌权,号宣太后,以魏冉为相邦,封穰侯(穰在今河南邓县),专朝政。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封一子王子悝为高陵君,后又封于邓(今河南孟县西);另一个亲儿子公子芾,封为泾阳君,封地在今陕西泾阳,后来又换了一块封地是宛(河南南阳)。合称“四贵”,富于王室。

宣太后芈月为何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昭襄王赶下台?真相还有哪些?

  宣太后十分宠爱情夫魏丑夫,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传令让魏丑夫为自己殉葬。魏丑夫得知后十分害怕,于是请庸芮游说宣太后。庸芮先问宣太后人死后是否能够感知到人世间的事情,宣太后回答说不能。庸芮继而说既然人死后不会有什么知觉,那您又为何要将自己心爱的人置于死地?如果死人真的有知觉,那么先王早就因出轨之事对太后您恨之入骨。太后您弥补过失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和魏丑夫有私情呢?宣太后认为庸芮所说有理,于是撤销了魏丑夫为自己殉葬的旨令。

  秦昭王四十一年(前266)用范雎为相,她失势,次年十月去世,埋葬在芷阳郦山。


标签: 太后  芈月  为何  自己的  亲生  儿子  襄王  赶下台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