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遥感卫星,这些知识你知道吗?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11-20 10次阅读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刘雅萱)天气预报可以精确到小时,搭建的违规建筑无处遁形,耕地生态环境变化秒知,这些悄悄发生在身边的小事,有关部门如何做到知根知底?这一切,都源于万里之外的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是指利用遥感科技和遥感设备对地球进行同步观测的卫星。

记者近日从中国遥感应用协会获悉,目前我国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超过200颗。

关于遥感卫星,这些知识你知道吗?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汪江波摄)

这200多颗遥感卫星,就像给观测者装上了火眼金睛,能第一时间监测到最高分辨率为分米量级的细微变化。

也就是说,这些太空的眼睛能分辨出地面上各个建筑物的区别。

关于遥感卫星,这些知识你知道吗?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这是山东胶州湾多谱段遥感卫星影像图。

2021年11月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

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一些企业利用暗管,在夜里偷偷排污,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现,但在红外遥感成像仪下无处遁形。

只要工厂排放废气和污染物,卫星就能监测出来,相关部门就能顺藤摸瓜解决问题。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数据显示,卫星遥感影像为近年来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清废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2022年8月4日,我国首颗森林碳汇主被动联合观测遥感卫星句芒号升空,标志着我国碳汇监测进入遥感时代,能够实现对森林植被生物量、气溶胶分布、叶绿素荧光的高精度定量遥感测量,观测成果可应用于环保、测绘、气象、农业、应急减灾等领域。

关于遥感卫星,这些知识你知道吗?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2022年6月江西鹰潭市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图。

(图片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

遥感卫星在减灾救灾方面也称得上功不可没。

尤其是在灾情不明、地形位置不熟的情况下,遥感卫星为救援队伍提供重要的科技力量。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多颗遥感卫星对震区次生灾害隐患点进行扫描,无人机和遥感卫星的综合数据为救援指挥提供了有力的研判分析依据,配合当地群众安全转移。

据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介绍,我国初步形成了遥感卫星产业应用体系,但在应用普及上还存在短板,遥感卫星的数量多,但监测获得的海量数据的应用没跟上,要在如何用好遥感数据上下功夫。

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长罗格说,接下来,要推动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加强遥感数据应用的创新探索,做好相关科普工作,让大众感受到遥感科技带来的增值服务,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力量。


标签: 关于  遥感  卫星  这些  知识  知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