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那么多人喜欢老子,研究一辈子却离题万里?是真的还是假的?

cht 2023-11-16 7次阅读

以孔解老,永远不得要领

老子是我们道儒两大思想系统中的主导者之一,但是在思想文化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大部分时间是孔子,其结果是,人们对于老子思想的认知,通常是站在孔子的角度。因此,老子的思想并没有很忠实的被呈现出来,尤其是在所谓正统的经院学派那里,他们没有办法明确地彰显老子的思想原貌,即便到了魏晋南北朝玄学兴盛,依然沿袭着以孔解老的传统方式,造成老子思想被掺水、移植、异化,让人云里雾里。

为何那么多人喜欢老子,研究一辈子却离题万里?是真的还是假的?

汉代以后的长期时间里,统治阶层和知识分子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墨绳的,道家思想只得在民间传承和保存下来。恰好,老子的思想具有安抚民心,安定社会的镇静剂作用,因此,在民间,老子安抚社会民心的力量超过儒家的力量,而且把儒家思想没法解决的问题统统承纳了下来,形成了磅礴的民间思想体系。

东汉以后,佛教进入,思想文化领域,逐渐形成儒释道三大显学,唐代禅宗的兴起,给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而这个禅宗,正是道佛结合的产物,台湾著名学者海云继梦大师说,禅宗的骨子里流淌着一半以上的道家思想,他是道家、道教与印度佛教的新生儿,有人说,禅宗的修行方式是佛家的,但是他的思想观念却是道家风貌。

道家是讲自然大道的,这一点既不同于佛家的涅槃妙心,也不同于儒家的治国平天下,道家只论道,谈自然之道,谈天道、地道、人道。道为何物?说白了就是顺其自然,饿了吃,渴了喝,困了睡,顺应自然即为道,他不像佛家修今生、重来生,只求往生极乐世界,道家修今世、重今生,强调人人可得道,任何地方都可以直达觉悟之境。这一点被佛家所吸收,不论是天台思想,还是华严思想,由世间法走向出世间法,就是道家的思想。他也不像儒家,标榜克己复礼、仁义礼智、温良恭俭。

所以,解老懂老,要超越时代和儒家思想的局限,最好读早期道家经文,以孔解老永远读不懂老子。

为何那么多人喜欢老子,研究一辈子却离题万里?是真的还是假的?

2

老子对社会人生的预判早已成为现实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的返璞归真就是要归于简单纯真的生活。老子生活的年代,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天性变成了野性,和平变成了杀戮,这个结果是君王政治造成的,那种天然状态下的生活方式再也找不到了。人们热心于勾心斗角,跻身于政治斗争的旋涡不能自拔,政治从顶层直降到民间生活的各个角度,人的天性被剥夺,人性之恶被挖掘并发扬光大,于是,有大伪,有孝慈,有忠臣。

为何那么多人喜欢老子,研究一辈子却离题万里?是真的还是假的?

道是自然而然的,人间没有了大道,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强行的仁义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孔子提出一套仁义道德的规范。而孔子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知识分子与达官贵人(孔子的私立大学是相对于国立学府而言的),当时并没深入到民间,只是到了汉朝以后,特别是汉文帝以后,实行察举制,推荐孝悌,民间投机取巧,设局骗取官位现象普遍,这个时候孝道礼仪才开始走向民间,用来规范民间选举带来的负面行为。

为了配合孝文化建设,刘向还编辑了《孝子传》,到了元代,郭居敬又在此基础上编录了《二十四孝》,故事就是编的,能指望收到多少实效呢?但本人并不否认他的积极正面意义。

为何那么多人喜欢老子,研究一辈子却离题万里?是真的还是假的?

为什么会有大伪、有孝慈,有重臣,因为利益攸关。就连孝都可以是假的,还有什么不可以假。汉代时,基层民众为了获得一个升官发财的机会,不惜以爹娘的死来换得官位,他们盼着爹娘早死,以便债台高筑、厚葬尽孝、三年守墓、作势哀嚎,博得孝名,换取官职。

不仅汉代是这样,隋唐以后的科举也是这样,出发点原是通过一种方法来笼络人才,后来变得越来越狭窄,不得不做出许多规范,开始是文武都有考试,宋代重武轻文,只考经书,明清考试范围更窄,只在宋明理学范围,人的思想也被局限在一个更小的框框里,人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单调,再后来,应试教育成为主流,人的生活轨迹只能沿着预先设定好了的框框,出框就没有前途,甚至会因此惹是生非。为了博取功名,托人行贿、找靠山、拜码头、结同门,无所不用其极,世道人心进一步崩坍。

3

从先入为主道正本清源

老子是大智者,不要指望阅读文字就能读懂他。在大部分的历史上,在大部分的学子中,从小接触的就是儒家系统,而且是经院学派系统,也就是正统儒学系统,因此儒家思想就在我们的心底涂上了一层浓厚的儒家底色。不是儒家学说不好,而是因为长期的争鸣造成的各有主张、各取所需,使得各家学说各具特色。因此,用孔子的入世观点来解读老子的出世入世并举的主张,你只会用消极避世、玄虚不作为来审视老子,如此,则永远读不懂老子。

老、孔生活的年代,不光,整个东西方都出现了大哲圣人,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苏格拉底、耶稣、默罕默德他们各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来审视这个世界,审视人生,找到了各自不同的处事方式,诠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价值,给出了关于宇宙人生的不同的义。但是这个不同的定义带来不同的结果,苏格拉底的定义结果是饮酒自杀,耶稣的定义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穆罕默德的定义为了保护他自己的真理,所以他要组织部队,所以回教徒特别好武善战。

为何那么多人喜欢老子,研究一辈子却离题万里?是真的还是假的?

,尤其是汉朝以后的,受独尊儒术的影响,所以全部偏向于孔子的定义,经院派的定义。其结果是,经学之外的定义统统划入旁门左道,因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式已经形成,所以一切学说都要拿儒家经典来衡量一番,削足以适履,把老子宇宙大道的观点,改造成处世为人的中庸之道的观点。对此需要很大的勇气,透过粉饰才能窥见到老子的真相。这不是本人一己之见,这是基于现实,只是没能形成官方共识而已。

有人认为,看老子注释,宁愿选读佛家的,也不要选读儒家的。还有人认为,未来的一二两百年,会有人借西方学术来注解《老子》,因为《老子》在西方影响及极大,且西方人都有修行的经历,修行者比受过儒家思想训练的人更容易理解老子的思想。当然这只是一种观点,并不成气候,也不表明这种观点就反对孔子,只能说明大家祈望正本清源,更好地理解老子,学习老子的智慧。


标签: 为何  那么  多人  喜欢  老子  研究  一辈子  离题万里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