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与孤寂,凝聚成了《道德经》的全部智慧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11-16 8次阅读

如果让你把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汇来区别老子和孔子,你会选择那两个字或词汇?你可能会选择玄和平,或者无为和仁爱等等,这些都对。


但若从智慧型定义两位圣人,我倒觉得,一个是冷,一个是温,一个是清冷,一个是温暖,一个是仁爱,一个是残忍。

读孔子的书,如沐春风,有沂水之乐的轻松快活。

读老子的书,感觉完全不同,须正襟危坐,天地不仁,若冬涉川孔子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老子却给人一种透彻骨髓的清冷,这种清冷,穿透肌肤,直抵骨髓。

孔子教人和颜悦色,老子叫人沉着冷静。

清冷与孤寂,凝聚成了《道德经》的全部智慧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01

老子的无为限制了君主的而权力

老子的冷首先直指君主王侯:无为。

老子叫君主们效法自然,不要胡乱作为,不要放任属下层层加息层层盘剥,侵夺百姓利益,这不冷漠无情,太过残忍了吗?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大概就是从老子这里得到了启示,他说:一国经济的发展就看其自由程度,所以他告诉国王:你看好家门就行了,经济会在您的无为状态下自由复苏。

您要没事,可以回家睡觉了!这就直接剥夺了一国之君的权力,不够残忍吗?事实上,正是亚当斯密那只看不见的手胜过国王千万倍。

老子的思想很明确,百姓的自然状态与否,取决于君主的无为程度。

君主无为,百姓才能休养生息,顺遂如愿地有为,才叫法自然,回归百姓的正常生活秩序才叫回归大道,才是道法自然。

只有这样,君主才能达到无不治而天下太平。

清冷与孤寂,凝聚成了《道德经》的全部智慧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02

老子的冷酷几近于狡诈

孔子讲做人要温良恭俭让,态度上要温文尔雅,不可强势粗鄙。

而老子在做人方面的教导却近似于冷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又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他告诉人们,天地是无所谓偏私仁爱的,道是不分亲疏的,只有符合大道的善行,才能得到道的庇佑。

有时候,老子冷静的背后甚至隐含着某种狡诈,怪不得兵家、谋略家、法家都来从老子这里讨要秘方。

面对难测的人心,老子教人们这样做: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清冷与孤寂,凝聚成了《道德经》的全部智慧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其实,老子不只是看透了人心,主要的是看透了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即反者道之动。

他教导人们:将要合拢一件东西,必须先要张开它;要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将要废掉它,必须先抬举它(现在就流行一句话:毁掉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闲着);想要得到它,必须先给与它。

这就叫做见微知著,从而懂得柔弱胜于刚强的道理。

鱼离不开水,国家的利器是不可以轻易炫耀给对方的。

老子明白道的法则,因此,他教人们虽强而示弱,让对方逞强以自适。

强到极处便是衰,崩溃就顺理成章了,不用你费吹灰之力便可收到成效。

清冷与孤寂,凝聚成了《道德经》的全部智慧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03

老子教人学会虚静与清醒

老子深知孤独和虚静的重要性。

因此他教人们要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达到心境空明至极,宁静专一的状态。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能以此明澈的心境达到这样的效果: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白话就是:万物蓬勃生长,我以虚静之心能够看出它们循环往复变化的规律。

无论如何纷纭,最终都要回归其本根。

这就叫虚静,虚静又叫做回归本性,这就是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知道了这一规律就是明智。

不懂而轻举妄动就会惹是生非出乱子。

清冷与孤寂,凝聚成了《道德经》的全部智慧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我们从《道德经》二十章中似乎窥见了一个孤寂的智者孑然高迈的形象: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就是老子教给人们的处世良方:不随大流,甘于寂寞,你热闹你的,我清静我的,你做你的聪明人,我做我的糊涂人。

我们看到的老子是一个独立于流俗之外的世外高人形象:清心寡欲,寂然绝尘,世事的熙熙攘攘,撼不动他恬然自适的清心,红尘的纷纷扰扰,夺不走他的青云之志。

我们似乎看到了老子孤寂于云端之上,俯视着芸芸众生,给人们奉献着他的卓绝智慧,他甘做一个孤独的智者,他不愿做一个鲜花簇拥的仁者!似乎世间知音寥寥,唯以大道为友!伟哉!老子;大哉!老子。

清冷与孤寂,凝聚成了《道德经》的全部智慧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标签: 清冷  孤寂  凝聚  成了  道德经  全部  智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