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杨度:蒋介石若称帝整个民国历史将改写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3-11-12 6次阅读

杨度认为蒋介石可惜得很,就是不肯做皇帝,以蒋介石的武功,虽汉高明太何以过之,因为他不做皇帝,所以终于没有成大功的希望!”

蒋介石不更上一层楼耿耿于怀

1905年7月,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再度来到日本东京,上万留日学生中名气最大的当数杨度,身为留学生总会的干事长,风头之健一时无俩。孙中山有意拉杨度共度大事,无奈道不同不相与谋,谈了三天三夜,也没能说服他。他说自己虽也佩服中山先生高论,但对君主立宪的信仰已根深蒂固,难以骤然改变。不久,孙中山、黄兴等组织同盟会,希望他能参加,他虽谢绝了,但承诺:“吾主张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国民革命,先生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期在后日,勿相妨也。”这是孙、杨一段历史的因缘。

10年后,杨度因为组织“筹安会”支持袁世凯称帝而臭名昭著,成了人人得而诛杀的“帝制余孽”。1916年5月1日,袁氏帝制已然失败,他仍强硬地对《京津太晤士报》记者说:“政治运动虽然失败,政治主张绝不变更。我现在仍是彻头彻尾主张"君宪救国"之一人,一字不能增,一字不能减。十年以前,我在日本,孙、黄主张共和,我则著论反对。我认共和系病象,君主乃药石,人民违疾忌医,实为国家之大不幸。……除君宪外,别无解纷已乱之方。……梁任公(启超)是我的老同志,他一变再变。……国体问题,我应负首责,既不委过于人,亦不逃罪于远方。……俟正式政府成立,我愿赴法庭躬受审判。”说这番话时,他“态度安闲,辞意坚决”。

民国奇人杨度:蒋介石若称帝整个民国历史将改写

据说,袁世凯弃世前夕,还在病榻之上不无悔恨地感叹:“杨度误我。”而杨度则在袁死之后送去挽联: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杨度不过一书生,他的信仰只不过与袁想做皇帝的心思恰好一致而已。岁月沧桑,世变无常,旗帜变幻,然而,杨度在骨子里还是一个君主立宪论者,这一点可以说他有始有终。在近代史上,他实在是最不善变的人物之一。第一个在云南举起护国大旗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蔡锷,虽与杨度政见不同,却算得上是真正的知己。他俩同是湖南人,在日本留学时“与杨度最善”,休假日必到杨度家吃饭。他临终前留下了并不广为人知的一份遗嘱,自述平生之志,并为杨度开释,当时杨度正作为“筹安六君子”之首被通缉:

“本人少年时,羡东邻强盛,恒抱持军国主义。是项主义,非大有为之君,不足以鞭策而前,故政体孰善,尚乏绝端之证断。后因袁氏强奸民意,帝制自为,逞个人篡窃之私,不惜以一手掩饰天下人耳目,爰申正义,以争国民人格。湘人杨度,曩倡《君宪救国论》,附袁以行其志,实具苦衷,较之攀附尊荣者,究不可同日语。望政府为国惜才,俾邀宽典。”

1931年,也就是杨度去世前不久,有一次和章太炎等人在湖南军阀赵炎午上海的家里吃饭,在坐的还有历史学家、青年党领袖左舜生、他的儿子杨公恕,酒酣耳热之际,他又谈起了他的君主立宪论,并且高声说:“可惜得很,蒋介石就是不肯做皇帝,以蒋介石的武功,虽汉高明太何以过之,因为他不做皇帝,所以终于没有成大功的希望!”或许他没有想到在坐的左舜生手里有一支史家的笔,把这一番话记了下来。

1945年,左舜生以参政员身份有过一次延安之行,和他同行的有章伯钧、黄炎培、傅斯年等参政员。他清楚地记得那年7月4日的午后两点以前,在“延园”的一棵枣树下,毛泽东对他和章伯钧说:“蒋介石,他总以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我"不信邪",偏要出两个太阳把他看看!”当时站在旁边听到这番话的还有朱德和周恩来两人。

多年之后,左舜生在写《谭嗣同评传》时,想起了同是湖南人的杨度和毛泽东,并把他亲历、亲闻的这两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记在其中,作为湖南人个性的佐证。杨度一生信奉君主立宪,所以他对蒋介石不更上一层楼耿耿于怀。而在当时还在野的毛泽东看来,蒋介石无非是没有戴上皇冠的皇帝,只是少了一个头衔而已。

一位真正的名将不在于他曾打过多少场胜仗,而在于他一生击败过哪些名将!阿瑟·韦尔斯利一直是位籍籍无名普通将领,但在滑铁卢一战,他击败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从此威灵顿公爵的威名才响彻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当然直到今天仍然很少有人知道威灵顿公爵的真实姓名为阿瑟·韦尔斯利,威灵顿封地是他作为公爵的封地。

  燕王朱棣在“靖难之役”时,曾以少胜多,击溃建文帝的50万大军,但后世却很少将朱棣奉为名将,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朱棣的对手实在太差劲,因而导致朱棣的名将地位的“成色”不足。反观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南宋大将岳飞,虽然一生也未曾有过溃敌50万的巨大战绩,但他名将的成色远远盖过朱棣。这是因为岳飞的对手远非李景隆辈所能相提并论的,他们经久战阵、骁勇善战,堪称一时良将。

  1.李成

  雄州归信人,大致出生于1088年至1093年年间。李成天生神力,勇力绝伦,能挽弓三百斤,要知道两宋三百年间能挽弓三百斤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李成,另一个就是岳飞。在宋徽宗宣和初年,李成成为当地政府一名弓手(类似于今日的警察),负责维护地方的治安,缉捕盗贼。

民国奇人杨度:蒋介石若称帝整个民国历史将改写

  此后金兵入侵,掳走徽钦二帝,导致中原地区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勤王之兵四散奔逃。流民、溃兵为了生存,转瞬之间成为盗贼,四处劫掠,严重威胁着南宋王朝统治。此时素来英勇的李成也集结起一支队伍,并逐渐壮大至10万余人,其他各路盗贼也以李成马首是瞻。

  南宋开国初年,无力应付四处的盗贼,于是宋高宗封他们为镇抚使之职,承认他们在地方的管理权,并借助他们“捍御外寇”。其中李成被封为舒、蕲镇抚使,岳飞为通、泰通、泰镇抚使,当时宋朝政府认为岳飞与李成属于同一类人物,但两人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如果认为李成仅仅有匹夫之勇,那就大错特错了。据记载,李成所部“号令甚严,众莫敢犯”,每次作战李成都“临阵身先诸将”,“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亲视之。不持雨具,虽沾湿自如也。”正因为如此,李成深得军心,“士乐为用,所至克捷”。

  此后李成“据江、淮六七郡,连兵数万”,“聚众为盗,钞掠江南”,扰乱江淮。而随着南宋国力的恢复,宋高宗赵构于1131年任命张俊为招讨使,岳飞为先锋,负责讨伐李成。当年3月岳飞作为先锋,身先士卒,率军击败李成的部将马进,5月黄梅县楼子庄之战中,岳飞会合张俊、杨沂中大破李成所部,追斩马进,李成率残部北逃,归降刘豫的伪齐政权。

  李成归顺伪齐后,奉命驻守顺昌。宋高宗唯恐他再次为乱,“遣使赍蜡书谕淮宁、蔡州将士,立赏格”,招募勇士刺杀李成。1133年10月李成率军轻而易举的攻占了南宋的荆襄六郡之地,并派人联络割据洞庭湖的杨幺,联合攻宋,为此宋高宗派遣岳飞负责荆襄一带的战事。

  1134年5月岳飞率领3万余人,从鄂州渡江北上,向襄荆进军。岳家军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收复许多州县,李成恼羞成怒率领主力与岳飞决战。布阵之时,岳飞发现李成军阵的破绽,他派遣王贵“以长枪步卒,由成之右击骑兵”,派牛皋“尔以骑兵击其步卒”。双方交战,李成的起兵“应枪而毙,后骑皆拥入江,步卒死者无数”。此战李成一军元气大伤,再也没能反攻襄阳府。

  此后李成跟随金兀术多次南侵,曾以少胜多,智取河南府。宋高宗也曾派人联络他反正,并许以节度使的高官。正隆年间,李成被任命为真定尹,封郡王,后按例降封济国公,不久后病死,时年69岁。


标签: 民国  奇人  杨度  蒋介石  整个  历史  改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