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为何攻打自己的祖国?伍子胥到底是哪国人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3-11-07 8次阅读

  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其祖父伍举因为进谏楚庄王有功而被封为政府高官,其父伍奢也因其卓越的才华而被楚平王任命为太子建的老师。那么,这样一位根正苗红、出身显赫的官三代,为何要逃离自己的祖国,为何后来又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攻打自己的祖国呢?

  说来话长,这件事情还要从伍子胥的父亲伍奢当上太子建的老师说起。原来,楚平王为了楚国的千秋大业,为了稳定人心,早早地就立了太子建为自己的接班人。

  按理说,能够搭上太子这班船,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更别说能当上太子的老师,那将来的飞黄腾达简直就是指日可待,前景一片美好。然而,和别人的预想不同,伍奢先生却因为当了太子的老师,居然还当出了事情,以至于把自己和大儿子伍尚的性命都给搭了进去。

  就在伍奢先生认真教育太子建的时候,危险正渐渐地向他走近,而危险的来源,却正是他的同事——同为太子建老师的费无忌。

伍子胥为何攻打自己的祖国?伍子胥到底是哪国人真相还有哪些?

  费无忌是个不喜欢按常理出牌的人,他的思维和行为往往都很异端和另类。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当别人因为搭上太子这班船而感到非常幸运的时候,他却开起了小差,把如何哄楚平王开心当成了自己的主业,而把教育太子建的正业当成了副业。

  因为在费无忌看来,太子并不是一座永不倒塌得靠山,因为太子毕竟还是太子,不是君王,能不能当上未来的君王,那还要看当今君王的意思。太子能不能顺利转正,只是君王一句话的问题。而如何过好今天,保障好今天自己的权位,那才是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

  所以,费无忌把自己的主业放到了一边,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拍楚平王马屁上面去了。

  在伍老师的精心教育和呵护下,太子建渐渐地长大成人了。当然,既然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那就该给孩子张罗一门亲事了,也好让孩子早点成家立业,进而让家人和天下人放心,早点为楚国王室增添子嗣,传宗接代。

  话说当时的诸侯国贵族都有这一个习惯,那就是给孩子提亲、找对象的时候,一般都会去找其他诸侯国的子女,通过和亲的方式来增加两国的关系。楚平王为了拉拢日益强大的秦国,便派自己的宠臣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求亲。

  然而,事情坏就坏在了求亲使者的人选上面。虽然费无忌在楚平王面前非常受宠,但他的为人却并不咋地,以至于把一件非常喜庆的事情,最后给办的非常的尴尬。

  到达秦国后,费无忌非常顺利地就完成了求婚的任务,并且护送秦王之女(也就是未来太子建之妃)回楚国。

  或许有朋友问了,这也没有发生意外事情啊?别急,事情的转变就发生在这回国的路上。

  既然求亲成功了,按照职责来说,费无忌应该全程护送太子妃回国,中间不允许有任何的闪失,更不用说是中途私自离开。然而,费无忌冒着杀头之罪竟然自己先跑回来了,而原因也非常简单——他发现这位未来的太子妃长得非常的漂亮,简直就是国色天香。

  于是,平时就喜欢拍马屁的他,便产生了惊人的想法——如果自己把秦王之女献给当今的国王楚平王,他一定会非常的高兴的。

  费无忌的想法也非常简单——漂亮女人有的是,但是像这样一位容貌出众的女子却难得一见,如果把她献给楚平王,楚平王一高兴,那么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也会随之而增加,高官厚禄将不再是问题。至于太子建的老婆,将来再给他找一个便是了,堂堂太子又不是发愁找不到老婆的人。

  于是,费无忌快马加鞭的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了楚平王。没想到,楚平王作为堂堂一国之君,不仅没有责骂费无忌这种有违伦理的行为,反而对他的行为大加赞赏,同意了他的这一几乎是乱伦的行为。

  于是,本来该成为太子建老婆的秦王之女,来到楚国后反倒成了太子建所谓的母亲(虽说不是亲的,但辈分在此),让太子建和很多大臣都哭笑不得。

  然而,本来应该为自己的胜利而欢呼的费无忌,此后却变得有些古怪,一反常态地得了抑郁症——吃不香、睡不好!

  其实,内中缘由只有他自己最为明白——自己得罪了太子建,将来一旦太子建即位,最先倒霉的应该就是自己。

  于是,做贼心虚的费无忌整日变得神经兮兮,疑神疑鬼,生怕太子建在背地里对自己使阴招,到时候可能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可就真成了屈死鬼了。

  于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费无忌决定自己先下手为强,先置太子建于死地,免得夜长梦多。

  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野心,自此以后,费无忌利用一切机会在楚平王面前诋毁太子建,希望借楚平王的手,来除掉太子建。

  刚开始,楚平王并没有对费无忌说的话当回事儿,毕竟自己还是跟儿子亲。但是,久而久之,随着费无忌告状次数的增加,楚平王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也产生了一点点的怀疑,但也并没有要除掉自己这个儿子的想法,只是把他从都城调离到了边城重镇——城父。直到那一天,费无忌说出了那句要人命的话,楚平王才有了杀掉太子建的意思。

  “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不怨望,愿王少自备也。自太子建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且欲入为乱矣!”

  好歹毒的一句话,真是杀人不见血!

  如果诸位看不懂的话,那我来简单翻译一下。费无忌告诉楚平王,虽然太子建对你抢了自己的老婆一事,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他内心其实对此是非常不满的。而且据可靠情报显示,太子建在城父拥兵自居,并且还与周边的诸侯相来往,想要图谋不轨,大有要杀进楚国都城,夺取君王之位的意思。

  虽然在费无忌的极力劝说下,楚平王对太子建下了杀心,但他对此还存有一点疑问,他想找个熟悉太子建的人来了解一下情况。

  于是,太子建的首席讲师——伍奢先生便被请进了王宫。

  由于伍奢早就对费无忌的小人所作所为怨恨在心,当他得知楚平王想要杀掉太子建的念头,正是来自于费无忌的时候,当即不顾自己的光辉形象,把费无忌从头到脚都给骂了个遍。

  当然,出了口气后,该办的正事还得办。

  于是,伍奢告诉楚平王,现在的一切都是费无忌这个卑鄙小人精心设计的离间之计,希望国君万万不可听信他的谗言,破坏了和太子建的父子之情。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还没等伍奢把自己的话说完,费无忌这个小人就又蹦了出来。他表示,如果楚平王现在不动手的话,那么很快就会成为自己儿子的阶下囚!

  这是一句相当有分量的话,因为做贼心虚的感觉不仅费无忌有,楚平王自己也有,毕竟自己抢了儿子即将过门的老婆是不对的,是一件有违伦理和情理的龌龊事情,是见不得人的。他也担心儿子怨恨自己,进而找自己的麻烦。

  所以,他下定了决心——一定要除掉自己的这儿子——太子建!

  当然,为了防止伍奢老师给自己的学生太子建通风报信,楚平王给了他一个特殊的待遇——在大狱中给他开了个单间。

  庆幸的是,派去追杀太子建的大将奋扬是太子建的好朋友。就这样,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奋扬故意放慢行军的速度,派人快马加鞭把消息送到了太子建的那里。

  太子建得知消息之后,连忙逃到了北方的宋国。

  下面的故事大家就相当熟悉了:费无忌告诉楚平王,伍奢的两个儿子非常厉害,为了以绝后患,也必须予以除掉。而且,为了顺利地把他们骗来,他建议可以把伍奢当做诱饵。

  但事实证明,伍奢的大儿子是个愚孝的人,明知前面是火坑,但还是愿意和父亲一同去死。而次子伍子胥可就没那么好忽悠了,他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在他看来,与其白白去送死,不如与命运抗争一下,或许还能留父兄一条命在。

  于是,他选择了逃亡,希望楚平王看在自己的面子上,刀下留人。

  但是,楚平王让他失望了,在他出逃不久后,就让人杀害了他的父兄,让他在这个世界上自此成了孤家寡人。

  然而,当楚平王把伍奢父子送上黄泉路的时候,也把整个楚国送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才有了多年后伍子胥苦心劝说吴王僚和夫差攻打楚国,才有了伍子胥掘楚平王坟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事情。

  1938年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

  弃守武汉倒计

  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喋血金口。这一天,距离金口仅26公里的武汉,进入了弃守的尾声。

  日军在长江两岸和大别山北麓已形成对武汉的三面包围,10月21日广州失陷,武汉局势更为孤立。24日,国民政府最高军事当局决定:放弃武汉。

  当日下午,在汉口怡和街(今上海路)由政治部第三厅和国际宣传处主持召开外国新闻记者招待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郑重宣布“我军自动退出武汉”;同日,中共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扫荡报》分别发表了告别武汉的社论。郭沫若等在撤退前,还组织朝鲜义勇队爬上汉口水塔,用沥青写上日文标语:“士兵在前方流血,财阀在后方享乐!”用来“迎接”入汉的日军。

伍子胥为何攻打自己的祖国?伍子胥到底是哪国人

  最后撤退的时候到了

  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来到汉口界限路(今合作路),为《新华日报》社出版的最后一期报纸口授社论。晚上8点,周恩来、叶剑英等才带着电台离开武汉。当晚,作为战时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和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乘飞机离开武昌飞往湖南衡阳。临行前,他下令:“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这道“焦土抗战”的命令,使武汉随后整整燃烧了两天。

  为保证最后的有序撤退,24日晚,头戴钢盔的宪警队荷枪实弹,在市内各处站岗,外侨义勇队以木棍为武器在街头巡逻,即时成立的汉口难民区委员会积极组织疏散难民,当时武汉未疏散的即将成为难民的群众有40万人。

  到25日中午,汉口市区到处传闻日军马上要进入市街的消息,于是大批市民涌向旧租界的大街小巷,连走路也难以插足。据不完全统计,在武汉沦陷的最初几天,进入法租界和难民区躲避的市民达10万人之多。

  25日,中山舰被击沉次日,武汉沦陷。25日-27日,日军先后占领了汉口、武昌、汉阳。

  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陷安庆开始,至同年10月底日军攻陷武汉,历时4个多月,积大小数百仗的武汉会战至此基本拉下了帷幕。

  会战得失

  武汉保卫战是中日开战以来时间最长、双方投入兵力最多、作战地域最广、双方伤亡最重的一次特大战役,而且影响全国,牵动世界。如此大规模的自卫战争,对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重大作用呢?

专家评析

  武汉保卫战宣告了日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就日军最终占领武汉、盘踞华中的结局而言,日军是胜利了;但从军队在保卫武汉的战斗中阻敌西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以空间换时间等目的而言,还是成功实现了预期目标;武汉保卫战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必要条件,同时在一定时期牵制了日军的北进。总体来说,军民以巨大的牺牲(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军队伤亡40万人),换来了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

  武汉会战不仅是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到战略相持阶段的转折点,还因为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会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标签: 为何  攻打  自己的  祖国  到底  国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