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ldquo;金龟婿rdquo;究竟什么样?金龟婿是什么东西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3-11-07 9次阅读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非常著名的《为有》诗,诗中写道:“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一个孤独的怨妇,“无言犹抱枕”,忙于公事的丈夫,竟然辜负了鸳鸯被里的早晨觉。其中,提到了一个名词——“金龟婿”,现代人听起来,似乎像个贬义词。其实,“金龟婿”可大有来历。

  所谓“金龟”,与唐朝官员的佩饰有关系。正像明清时代的“衣冠禽兽”,从高到低,文官的补子绣“飞禽”,武将的补子绣“走兽”。走在路上,一看图案、形制,就知道对方的政治身份和地位。唐朝的官制,当然明确规定了冠袍带履,但是,佩戴“金龟”却是很独特的标志。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唐朝初年,内外官员五品以上的,必须佩“鱼符”、“鱼袋”,用这些小玩意儿来区分身份贵贱和职务高低。据说,“鱼符”以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亲王以金,庶官以铜,皆题其位、姓名。”鱼袋是用来装鱼符的,袋子也有区别,“三品以上饰以金,五品以上饰以银。”这套东西,是不是很像现代军官的肩章?

唐朝的ldquo;金龟婿rdquo;究竟什么样?金龟婿是什么东西真相还有哪些?

  武则天上台,规矩也跟着改了。天授元年,也就是公元690年,朝廷又对官员佩饰做了新规定:原来的“鱼符”改为“龟符”。三品以上官员佩戴“黄金龟”,四品佩戴“白银龟”,五品佩戴“青铜龟”。这枚金属徽章,象征着新的官仪和权位。和原来的鱼符、鱼袋一样,新佩饰既有龟符,也有龟袋。李商隐诗里说的“金龟婿”,那个“金龟”既可以指用金属制成的龟符,也可指以指装龟符的锦绣袋子。无论指哪种东西,都和朝廷权贵联系在一起。能佩戴这玩意儿,哪有普通人物,至少也是国家亲王,或者三品以上的朝廷命官。传到后世,“金龟婿”代指身份高贵的闺女女婿。随着语言的变迁,这个词汇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尊贵”的意义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富豪”的意思。很多漂亮女孩儿,都不喜欢动董永那样的穷光蛋;而是愿嫁“金龟婿”。已经许身豪门的女子,则称为“钓得金龟婿”。看来,钱能通神,再贵重的东西也禁不住铜锈的腐蚀。

  作为蜀国后期的顶梁柱,姜维在蜀国灭亡后还进行过一次复国的努力,他诈降钟会,试图挑动小钟谋反,再利用离间的手段杀掉邓艾和钟会,从而达到恢复蜀国的目的,为此,他给后主上书,称将要使“日月幽而复明,社稷危而复安”。可惜,功败垂成,在钟会试图杀死全体魏将的时候,魏军发觉,姜维钟会邓艾都被乱兵所杀,蜀国恢复的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了。

  对于姜维这一努力,细细想来,其所作如果成功,会不会给形势带来变数?萨以为是一定会带来的,能不能让蜀汉复兴,那我的看法就是希望微乎其微。

  原因很多。

  首先司马早就对钟会造反有所防范,这一步棋已在对手算中,钟会姜维在成都,即便姜维成功,也难以封闭蜀中天险,一来是地理上的距离,二来蜀中还有邓艾旧军,他们是绝不会追随钟会造反的。那么,钟,姜就处在内外夹击之中,且二人虽然关系密切,目的不同,早晚还有一次火并,力量将更加削弱。姜维从中取事,成功率很低。

  其次历史上类似事件空前绝后,没有过类似的胜利作为并例。王猛会桓温有点儿这个意思,更象的是慕容垂曲事符坚,不过符坚是前秦的君主,并非钟会这样的封疆大吏,权柄差别很大。

  个人认为,姜维这一举动,最好的结局就是造成类似西晋八王之乱的局面,那就是益州混战,同时晋朝王室内部发生分化,形成举国混乱,可是晋当时并没有夫概那样的人物。我的看法,姜维这种行动,不完全属于“置之死地而后生”,而更象儒家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不可行,但是为了信念依然勉力作去,所谓是非成败非所计也,尽自己的职责罢了。

唐朝的金龟婿究竟什么样?金龟婿是什么东西

  无论怎样,稍有历史经验的人都可以看出,处在这样的旋风漩涡,无论结果如何,姜维本人难逃悲剧性的命运,就象《角斗士》里面的墨西梯斯,他很明白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无论你多么的神勇。。。

  顺便说一下邓艾偷袭成都的问题,见到有朋友提出邓艾当时只有数千人,原因是史料记载邓攻击江油的时候,部下只有两三千人。我觉得这是不太可能的,邓部下应该有三万人,不过,全是轻步兵。

  假如真的邓艾部下只有三千,则过阴平小路损失达到了90%。正常用兵,伤亡超过50%,部队就难以控制了,从魏军角度考虑,如果邓艾的三万人马中途死亡剩下三千(亡90%),邓艾不用和蜀军交战,自己如何能够掌握部队呢?红军过雪山草地才多高的损失?总不会预先准备充分的邓艾比仓促上路的红军还糟糕。

  实际上,邓艾定蜀后,有奏章“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陇右兵是他的本部军队,也就是那三万人中的,如果死剩了三千,那是没法留两万的。

  从情理上说,马邈是惊惧而降,既无勇,亦军心难定,随时可能再次反水。江油内地并非蜀国屯兵所在,最多兵力数千,假如邓艾只有三千本部,加上马的这支乌合之众,兵力不过五六千,如何敢于进击成都?即便诸葛瞻战败,成都还有兵约万人呢。

  罗贯中的描述则从军事角度比较可信,这也体现了《三国演义》作为“兵书”的特点,罗如果演义中三分实,七分虚,这里应该是三分实的部分了。

  “艾选兵三万,各带干粮绳索进发。约行百余里,选下三千兵,就彼扎寨;又行百余里,又选三千兵下寨。是年十月自阴平进兵,至于巅崖峡谷之中,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皆是无人之地。魏兵沿途下了数寨,只剩下二千人马。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马不堪行,艾步行上岭,正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

  “邓艾、邓忠,并二千军,及开山壮士,皆度了摩天岭。”

  “众皆应曰:‘愿死战!’于是邓艾步行,引二千余人,星夜倍道来抢江油城。”

  “邓艾取了江油,遂接阴平小路诸军,皆到江油取齐,径来攻涪城。”

  可见,邓艾进攻成都的部队是他的主力,大约三万军,而不是最初到达江油的二三千人马。邓艾的冒险在于他的部队没有后方,兵种单一,而且没有攻城器械,一旦失利无路可退。


标签: 唐朝  ldquo  金龟  rdquo  究竟  什么样  是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