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11-05 11次阅读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有些甚至已经到邻近诸国。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

端午习俗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有些民俗渐已消失。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别称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全年四大节之一。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那么,今日与大家分享一些常用而且有意思的别称,透过别称让你更加了解端午节,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端午节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

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端礼节

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此时的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最容易滋生病菌,酝酿各种邪气,使人生病。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古人设置端午节,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养生防病,也因此这一天有许多喝雄黄酒、插艾草、佩香囊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节原来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一般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战国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但五月五日节俗已见于春秋,《琴操》:介子绥[推]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这比屈原早300多年。

《史记孟尝君列传》: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索隐》引《风俗通》: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孟尝君生于公元前346年,比屈原自杀早了近70年,可见端午节最初并非因为屈原。

闻一多在其《端午考》《龙的节日》及《端节的历史教育》等文章中,首先提出端午节最早出现之时,实为龙图腾团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是日龙图腾团族举行各种祭典,旨在请龙与祭龙。所谓龙图腾团族,就是古代原居于江、浙一带的百越族人。古人相信,龙可飞天、下海,掌管降雨,有吉祥之意。端午之出现,原来本为祭龙。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端在古代是端头、开始的意思。那么午呢?有些学者说,午是五的谐音。过去有些地方把端午节也叫重五节,似乎进一步说明,五月的第五日便是端阳节的日子。还有些地方把这一天叫天中节,日本还叫男儿节。与阳有莫大的关系。加上闻一多先生说的龙图腾崇拜的节日之说,我们可以简单地断定这是一个过去人们对天地进行祭祀的日子。

古人极其敬畏自然,且道法自然,对天地节气的变化都非常慎重。春节是一个大的节日,与祭祀有关。清明是另一个节日,与人的先祖崇拜有关,也是一个祭祀的日子。剩下一些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是另一种对天地大节的敬畏。其中,端午节和重阳节是较有意思的两个节日。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是古代的凶日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端午节缘于五月是凶月的古老观念。晋董勋《问礼俗》:五月俗称恶月。这个观念缘于上古,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玄戈》:五月,东井、七星大凶,胃、参致死。东井,即二十八宿之一的井宿,因它在玉井之东,故称。这虽见于秦代,但却历史久远。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在古代天文学中,东井星主管五月。汉王充《论衡说日》: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五月不吉观念渗透到民间,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五月为凶月,是端午赖以建立的文化基础。

端午最初作端五。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五与午同音通用,《周礼壶涿氏》:午贯象齿郑注:午故书为五。端五后作端午。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大不吉。

《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答曰: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着心前。北魏魏收《五日诗》:辟兵书鬼字,神印题灵文。《艺文类聚》卷四载《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柳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道教《八道秘言》称五月五日为地腊日,《杨公忌》:(五月)初五日,不宜问疾,名地腊日。原始的五月五日禁忌与粽子、龙舟等拯救屈原等没有关系。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是为纪念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由来已久,但是你或许只知道这是纪念屈原,但是不明白为什么屈原会投江自尽,那么就让我来带你解开这两千多年的谜团吧。探索这场端午节的战争。

根据史料记载,屈原乃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臣,当年楚怀王在位时期,屈原倡导举贤授能,一面富国强兵,一面主张联齐抗秦,曾经打败不可一世的魏国。结果楚国昏君当道,朝政混乱不堪,根本就没人理会屈原的主张。楚怀王更是犯下了一个个战略性的失误,听信信秦国宰相张仪的离间计,亲手摧毁了原本维持争霸大好局面的齐楚联盟,导致秦国一家独大,而自己的国土却不断沦落,楚国从此走向了衰亡的道路。

其实屈原的悲剧主要是楚怀王造成的。楚国攻灭越国后,正常的政策原本应该休养生息,积蓄实力,交好邻国,而楚怀王偏偏要四面树敌,后来甚至做出破坏联盟的蠢事。居然相信张仪割让六百里地的承诺,这完全是一个没有外交常识和政治素养的君主。最后在失去了齐国这个盟友后,遭到秦国的进攻,连连败退。连昔日盟友齐国也来进攻楚国,楚国自然是受不了两面夹击,于是只能割地赔款。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楚国家底雄厚,还能慢慢恢复。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楚怀王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居然答应用黔中土地来换张仪。

这个时候屈原出来劝阻楚怀王。可惜楚怀王不听。之后又被迫放了张仪,而且又中了秦昭襄王的圈套,屈原再次劝阻,可惜楚怀王依旧不听,结果去谈判的路上被秦国预先埋伏的军队截断退路,自己也被扣住当人质,要楚国拿土地来当赎金。楚国人不肯,于是秦国就软禁楚怀王,最后楚怀王逃跑不成,病死在了秦国。不过这个秦国的作风也够狠的,完全不顾道义公理,放到现在就是践踏各种公约,完完全全的军国主义作风。不过也正是这种军国主义下的秦国才能统一六国结束战国时代的纷争,不过这是后话了。

秦国见楚国软弱可欺,不断攻伐,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都沦陷,悲愤不已,于五月初五,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来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民们也划着船,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遗体。这就是划龙舟的由来,又拿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丢入江中喂食鱼虾,免得鱼虾破坏屈原的遗体。这后来就发展成了棕子。

屈原跳入汨罗江,以死酬志和报国,表现一种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这样说:节分端午自谁言,千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节时宫观寺庙举行驱鬼祈福仪式

第一,道长在祭祀仪式上念急急如律令的魔法咒语以驱鬼除魔;

第二,道长画符镇鬼,并派使者持神符一道,到其它地方去驱鬼和镇鬼;

第三,道长要为国家和百姓祈福;

第四,出外驱鬼的使者活动结束后要向道长汇报驱鬼的情况。这些活动的中心就是祭鬼和驱鬼,它清楚地表明:恶鬼作祟是五月五日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根本原因。

《古尊宿语录》卷27载,舒州龙门佛眼禅师说:今日端午,世间人钉桃符、书门阃,使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世间人又使针烧灸,采药登山,使万病不干其体,疫疠不入其身。也揭示了端午活动的根本目的:驱鬼除病。可见,端午节是鬼节,端午节为对付百鬼和万病而生。这些记载,揭示了端午节产生的真正原因。

明白了端午节起源的根本原因,端午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端午又称续命节,就是因为有恶鬼索命。《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俗说以益人命。续命缕的形态,唐代仲子陵《五丝续宝命赋》有载:颜似渥丹,对回鸾之十字。手如振素,盘续命之五丝。其五丝也,蕙绿轻重,兰红浅深。皎皎而有莺其领,采采而亦翠其衿。既比方而一色,又条畅乎数寻懿寿丝之礼大,续宝命之天长。

端午节时,荆楚民间以彩丝系在臂上,唐花蕊夫人《宫词》有玉腕斜封彩缕长之句。道教《三洞奉道科》称五月五日时举行续命斋的法事,北齐后主的妃子冯小怜以五月五日进纳,故号她为续命,取端午冲喜续命之意。以丝系臂为防恶鬼夺命,故可以达到续命目的。介之推、伍子胥等死于五月五日是因恶鬼索命。

魏邯郸淳《曹娥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君即伍子胥。这些人死法不一,但都因恶鬼所害。端午恶鬼猖獗是他们死亡的原因,端午节举行祭祀仪式是为了驱除恶鬼。隋唐以后南北文化合流中端午节被整合,由于屈原影响大,端午节变成祭祀屈原的节日。

屈原在宋代被封为公侯:屈原庙,在归州者封清烈公,在潭州者封忠洁侯。元代屈原被封为忠节清烈公。屈原成为端午节的主角时,介之推、伍子胥等湮没无闻,驱鬼的动机也被遮蔽,遂形成今天的端午习俗。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

从前几年开始就在网上流传了一个说法,端午节不能道快乐,以致每每端午此说尤盛。

然而,端午节,请说快乐!端午并非单单纪念屈原,伍子胥的节日,也是道教三元五腊的地腊日,此日是五帝会於南方三炁丹天。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的日子。此日宜修斋祈福。

地腊,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云笈七签》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明叶宪祖《碧莲绣符》诗:天中令节欣相迓,地腊灵辰福转加。明夏完淳《端午赋》:地腊谁传,方舟不渡。

据《赤松子章历》记载:五月五日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消息四大。

况且饮雄黄,佩香囊,插菖蒲、艾草,赛龙舟,都是是祛除邪祟,祈求健康吉祥之意,端午是中华民族农耕社会先民根据节气变化而演变而来的,只是因为屈原,伍子胥的事情赋予了端午其他的意思,所以,端午节,请说快乐!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节与道教的关系

在传统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是端午节,而五月初五,也是道教的地腊日,祭地腊风俗,被认为是端午习俗的起源之一,腊,是古代汉族的一种祭祀仪式,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道教把全年分为五腊,称五腊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道教逐渐深入人的生活当中,因此五月初五的地腊祭祀活动,融入成为端午节习俗并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这段俗谚生动描绘了张天师在端午期间为百姓驱魔求安的形象,可见在百姓心中,将天师和端午联系在一起由来已久。天师,指道教法师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者,也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尊为祖天师,泰玄上相,降魔护道天尊。

道教在端午节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其主要方面看来,主要是从辟邪、辟毒的角度对端午节产生影响的。端午节的各种习俗活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采药祛病的卫生活动,一是辟邪、驱毒的宗教活动,一是赛舟竞渡的娱乐活动,其中的辟邪、驱毒活动主要有系丝避瘟、贴天师符、悬挂艾虎与菖蒲、饮雄黄酒等。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系五彩丝线,祈风调雨顺

古代人认为流行疾病的产生不但是由于四时的恶气所致,更主要的是因为鬼神作祟,而在端午节用五彩丝系臂就是一种解祟的方法,《风俗通义佚文》中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这种五彩丝又叫长命缕、续命缕等,它的颜色有青、赤、黄、白、黑,是按照阴阳五行的观念确定的,古人认为青、黄、白、赤、黑就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而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辅相成,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只要五行齐全,一切毒物邪鬼都会对其避而远之,因此系戴上五彩丝就能够驱邪避役、长命百岁,道教中道士作法时所布的五色旗也是依此原理。

在端午节被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今天,佩戴五彩绳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又是一种时尚。很多地方都有着带五彩绳的习俗,将五彩绳戴在身上,可以积累未来一年里所有的晦气,然后,在端午节零点后的第一场雨时,将彩绳丢到下水道、十字路口、浅水滩等地,可以将晦气丢掉,表示未来一年能够风调雨顺。

挂艾草菖蒲,望驱鬼辟邪

在门上悬挂艾草、菖蒲,是端午节驱邪的另一种方法。《荆楚岁时记》中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光着脚踩踏青草,预防病痛,还要采集艾草,将其扎为人形或虎形,悬挂在门上,这样既能借艾草的香气辟毒,因为艾草煎汤洗浴能治某些皮肤病,而将干艾草点燃后其烟雾可以驱蚊蚋,又能借老虎的威势吓退邪鬼。

人们除了将艾草编成虎的样子外,还会用彩绸剪成小老虎的样子,贴上艾草,佩戴于胸前,女儿家将其挂在头发上,或者将其作为钗头,因此艾虎在民间端午节中扮有重要的角色,是人们辟邪的重要饰物。

除了艾虎之外,古代民间还又悬菖蒲的风俗,《燕京岁时记》中就记载端午节有用菖蒲、艾子插在门旁,以禳解不吉之物的作法,有时人们也将菖蒲种植在花盆中,在端午前后摆放在门旁,另外,还有用菖蒲雕刻成天师驭虎像的作法,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说:仲夏五日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

这些风俗在今天仍然存在,如浙江嘉兴几乎家家户户在端午节到来时都将菖蒲、艾叶和大蒜合为一束挂在檐头和门楣上,以表驱邪之意。

饮雄黄美酒,御百毒侵袭

道教对端午习俗的影响也体现在饮用雄黄酒这一点上。从唐代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时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中说,每到五月,自初一日起,取雄黄酒晒之,用涂小儿额及鼻耳间,以避毒物,尤其是经过《白蛇传》的传播之后,雄黄酒更为人们所熟知。

在《图经衍义本草》中说雄黄列玉石部中品,具有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的功效,对于雄黄酒,《道藏》之《神仙酒炼雄黄》说服用过之后能使腹中三虫伏尸皆去,心开目明,使人有威武,入水辟蛟龙,入山辟虎狼,入军辟五兵。正是道教对雄黄酒功效的夸耀,使得民间十分看重其作用,并逐渐形成了端午饮用雄黄酒辟百毒的风俗。

道医认为,雄黄性温,味苦辛,有毒,主要用做解毒、杀虫药。外用治疗疥癣恶疮、蛇虫咬伤等,效果较好。内服微量,可治惊痫、疮毒等症。如今,我国江南地区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俗。

在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中提到过雄黄酒,其中说: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此外,端午节时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也有避邪驱瘟的作用,关于端午赛舟的习俗,早期在民间认为是为了用龙船将瘟病赶快送走,也与驱瘟的目的分不开。

艾草、菖蒲、桃、柳、葵等是被道教认为有辟邪功能的植物,古人在端午日将这些植物或者挂在门上,或者戴在头上,或者泡酒,或者做成果子,或者煎水沐浴,或者焚烧于室内,都是为了护卫人的安全和健康。

古人在端午日储药、配药,道教修炼的道人也喜欢在端午日炼服丹药。道教有一部经典《朝修图》说:五月五日,乃续命之辰,其日可请道迎仙,请益寿。由此产生了古人在端午日在手臂上系百索、续命索、延命索等习俗。

可见,端午节不论是系五色丝还是悬挂菖蒲、艾草,贴天师符,喝雄黄酒等,都是出于驱邪辟毒的动机,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离不开受到巫文化熏陶的道教的作用,因此,端午节与道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我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看龙舟比赛的同时,不要忘了端午节最初的本意,更别忽视了道教对这一节日的影响。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在传统文化中是个重要的日子,驱邪避凶是个这个节日的重头戏,在风水上,也是有很多考究的,小道在此提醒大家可以在这个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用一些传统的方法为家人去病消灾。

今天端午节,你是不是想在端午节迎来好运呢?下面介绍一些怎样祈福、保平安、开运旺运的方法,供各位道友参考,祝愿您端午节安康!

一、悬挂天师符和钟馗像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挂天师符和钟馗像,用于驱散屋宅的煞气,无论你是自己的屋宅还是租房,都会让你住的舒心、活的自在。

二、在门上插艾草和菖蒲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防止传统位理学上禁忌入内的邪气。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应该是避煞气。特别提醒朋友们:一定要在下午三点前插艾草和菖蒲。

三、吃五毒饼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五毒饼是以五种毒虫为饰的饼。五毒饼就是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盖在饼上、内有五种不同颜色的饼。吃五毒饼位理学三是把五毒吃掉,使它们不能毒人,能防止小人捣鬼。

四、家小孩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对于经常受惊的孩子特别管用。

五、扔灾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用红纸剪了葫芦或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图案,以白纸为衬,从农历五月初起贴在门楣上,或用硬纸折成粽子形状,缠上五色丝线佩戴于身,待五月初五一过,五色纸粽子和剪纸葫芦一并扔至门外,可以驱散邪气,给你带来好运。

六、健人(豆娘)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饰物,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多用在女性朋友,也可以馈送朋友,如此能够给你带来好运。

七、摆放艾虎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摆放在办公室或屋宅,甚或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能够驱鬼魅辟恶邪。

八、佩戴悬挂长命缕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上,或戴脖颈,或系手臂,或挂于小孩摇篮等处,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九、佩戴香囊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节可以佩带香囊,这样能够防病健身,又可以驱邪。过去香包是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缝成的,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可以驱邪醒脑,为你增加运势。

十、沐兰汤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日用菊科的佩兰煎水沐浴。也可用煎蒲、艾、凤仙、白玉兰等花草或柏叶、大风根、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十一、焚烧艾蒿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和邪气。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十二、贴五毒图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因为农历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位理学上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

十三、挂镜驱邪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过去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现在多在门前挂镜驱邪。

十四、挂桃印门饰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

十五、贴午时联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时贴午时联: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能够趋吉避邪。

十六、挂石榴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

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某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十七、在端午节还要加班的朋友们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对于在今天还要加班的朋友们,特别建议朋友们怀揣几片艾草和菖蒲,或装上少量雄黄酒。定能驱邪增运。对于今天晚上要到郊外度过的朋友们,则建议还要佩戴天师护身符等吉祥物为宜。

十八、端午当日,猪日冲(己巳)蛇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因今日,猪日冲(己巳)蛇,因此属蛇的朋友则要特别注意,因为今天不适合你参加重要活动。建议你除了采用上述一种或几种方法外,可以在手包里放一面小镜子即可,此招很简单实用。

十九、持诵道教法咒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道教慈悲为怀,邪魔惧怕道教法咒,在端午节诚心称念寻声赴赶太乙救苦天尊,持诵本咒即特别启请太乙救苦天尊的加持,能驱邪增运。

二十、放生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你能依我的话,赶快量力买生。因此,建议朋友们利用端午节参与放生活动,你会好运多多。

二十一、吃枣粽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端午节这天让上学的朋友吃枣粽,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至今中学、高考的早晨,有很多家长要做枣粽给考生吃,以求高中。

此外,观看或者参与赛龙舟,也是重要的趋利避害好时机。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特别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今天观看赛龙舟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更重要的是增加人们的正能量。

小编特别提醒:

01.上述端午增运辟邪21法则,并非人人每招都要用,只要朋友们用了其中一招或几招,就能够保你今年吉利平安、驱邪增运。否则随意过端午节,你会后悔一整年。

02.请留意今日当地是否下雨,如果下雨则不吉,需要你再增加其中任意一招,因为端阳无雨是丰年。

03.今天最好是远离阴气太旺的地方,医院,墓地之类的最好是远离,不去为好。

04.要想一生运势好,调理自身和屋宅风水很重要。比如卫生间为藏污纳垢的地方,这个地方要注意多打扫,多保持干燥,这样利于自己的健康运。

05.进入农历的五月后,朋友们尤其是男性朋友要谨慎五毒月。(点击查看:五毒月九毒日即将来临,五毒月到底有多毒?男女禁忌不可不知!)

端午节有那些习俗?趋吉避凶大全!真相究竟是什么?

导读:转眼间,又快到农历五月了,说到五月,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端午节,但是,五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禁忌你知道吗?

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古代汉族民俗称「毒月」期间夫妻不能同房,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所以古代有习俗,五月让妇女回娘家住一个月。其中的「九毒日」更要慎重。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汉族民俗中有许多喝雄黄酒、带香囊、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很多人听至此,一笑而过,说是迷信,中华五千年来的智慧结晶,你了解多少?你不知道的事多的是,你不能武断的说是迷信,让我们解开其中的奥秘。

从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这一天开始、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以及廿五、廿六、廿七,此九天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农历五月十四为「天地交泰日」,加起来一共十天。在这十天里,务必端容肃己,严禁杀生,切勿行淫,否则严重伤身损气耗精元。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五月十三日也是禁忌,总之如能在整个阴历五月不同房,施行禁欲,对身体修复有极大的好处,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天地间道法的奥秘。

《黄帝内经》中有段采用轩辕黄帝和素女对话方式,谈论了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同房者不出三年必夭亡。用什么可以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切忌合房,特别是性欲重的人小心在「五毒月」失掉真阳,真阳一失,命不久也!

五月为天地交泰之月,阴阳混沌不分,人体脏腑气血受极大影响,保精惜命,宁神内守,方可安然度过,反应人身,肚里空荡荡,走步无力,没有精神。

对于这种规劝,许多人是不信的,但知道后又未必敢以身相试。农历五月十六日子夜观天象,天呈淡红色。子时是23时至1时,不是出晚霞的时辰,此时天色红必有原因。其实,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极为有限的。

道医讲,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一月。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今人各种突发病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等,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

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慎无恃药可补身。

忌日与月球的运行有关,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与地球上天气变化有关。人在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天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人产生影响,这是已被现代科学证实了。古代的理论多靠哲学推理和统计学验证,而不是靠实验室里的论证。至于古代养生学者列举的忌日的根据是什么,只有靠现代人去探研了。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其中更有九天伤身损气耗精元的日子,就是古代所谓的「九毒日」。

一些修行人会在五月进行辟谷修行,这样一个月辟谷可以修身养性,清肠排毒、减重瘦身、调节阴阳,而且还可以避开「五毒月」和家人同睡,一举多得。

以下是2019年农历五月的「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请千万谨慎这十天,甚至是一整个月。

初毒日

五月初五(阳历6月7日)

五月初六(阳历6月8日)

五月初七(阳历6月9日)

中毒日

五月十五(阳历6月17日)

五月十六(阳历6月18日)

五月十七(阳历6月19日)

末毒日

五月廿五(阳历6月27日)

五月廿六(阳历6月28日)

五月廿七(阳历6月29日)

天地交泰日

五月十四(阳历6月16日)

四天王巡行,夜子时为天地交泰日。

另外,还有夏至、冬至这两个阴阳大转换的节气的前后三天(最好是半个月)最好也是清净独处,敦伦闲邪。

阴历五月开始整整一个月,希望爱惜自身的人,都遵守它,请大家在这个月里多多行善,茹素戒淫,放生积德!


标签: 端午节  那些  习俗  趋吉避凶  大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