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是真的还是假的?

cht 2023-10-31 8次阅读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是真的还是假的?

人们总是把老子与无为联系在一起,认为学习道德经,就是学习老子的清静无为。但老子真的是说,任他风云变幻花开花落,任他万事蹉跎自生自灭吗?我们来看看:

应该如何解读《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这段话是说无为的境界,是由日损之功累积而成,这个损就是磨掉、克服、摒弃的意思。损掉的是私心私欲。具体可以解释为:

做学问的,知见每天都在增长;修道的,若是每天都能摒弃一点俗世的情欲,日积月累,直至无欲无私,心境两忘,这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我无为则民自化。民化,则天下没有不可以为的事。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是真的还是假的?

老子是最讲辩证法的,总是把一组矛盾放在一起比较,比如鬼神、阴阳、家国、高下、前后等等。在这段话里,老子依然把王与民这组矛盾的放在一起诠释他的治国理政理念,他的意思是说,你不要乱插手(无为),与民休息,民自然知道春耕冬藏,知道依法纳税,知道守法自持。若是这样,还有什么不可以为的呢?

于是,老子接着说:所以王天下者,最宝贵的就是保持上述无为状态,这就是无事足以取天下的道理所在。但是,你若是有事有私有欲,则民定会受到干扰,民扰则人心失。人心失则众叛亲离,这就是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的道理。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是真的还是假的?

老子身为周王室官员,自然不希望看到王室衰微。而造成王室弱而诸侯强的根源就在于各国争夺人口土地,战争不断,弱肉强食。

这不只是针对诸侯国说的,对于周王室,同样适用。他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他说:人民的恩泽不是靠祭祀才能求来的。用道来治理天下,鬼就起不了作用,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鬼的作用伤不了有道性的人。不但鬼的作用伤害不了人,圣人有道也不会伤及人。这样,鬼神和有道的圣人都不伤害人,所以,就可以让人民享受到德的恩泽。

无为无不为即是分外与分内

我们知道:阴阳之道,在《易经》里也叫鬼神之道。彭兴文老师用《易经》的鬼神之道来解释老子这段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阴性之人亲近阴而远离阳,阳性之人亲近阳而远离阴,这就叫修道。孔子把这个内容简缩为近鬼神而远之。属于鬼性(阴性,下同)的人,不要去追求与神性(阳性,下同)有关的功名利禄,神性之物是鬼性之人的份外福报,份外福报就是灾难,即使是看到巨大的,唾手可得的份外福报,也要像瞎子一样看不到,一点都不能获取,因为获取份外福报就是获取了灾难。这种行为就叫无为。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是真的还是假的?

鬼性之人要竭尽全力的去追求与鬼性之物相关的功名利禄,因为这才是鬼性之人的份内福报,追求份内福报就是追求幸福和长寿。因此,即使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份内福报,也要竭尽全力地去追求,一点都不能放过,这就叫无不为,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以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千古之秘所在。

那么,什么是阴性物质,什么又是阳性物质呢?

我们知道,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均由阴阳组成,阳性物质指的是上升的、明亮的、温热的、运动的的相关物质;与其相对应,则是阴性物质。需要说明的是,阴性并非纯阴性,阳性也没有纯阳性,阴里有阳,阳里也有阴,阴阳互根。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是真的还是假的?

推而广之,每一个人的命理也就分为阴性和阳性。因此,你的为或者不为,都是由你的先天八字注定了的,你该做并且应该做好的事,与你的先天八字的阴阳属性来决定的,不该为之的却妄为之,该为之的却不去争取不去为之,这就背离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大道,也就背离了阴阳之道。

所以,孔子就无为而无不为做了解释说说: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是真的还是假的?

就是说,懂得无不为这个修道准则的人,他们早上看到一点微小的份内功名利禄就马上行动起来去追求,而不会等到傍晚才去追求。

从老子的无为无不为到孔子的知命

孔子把知道不知道自己的阴阳属性,作为仁人君子的衡量标准之一,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个命,就是自己的鬼神属性,知道了自己的阴阳属性,并且明白了自己的份内福报和份外福报各是什么,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

老子:为何把我的 “无为”理解成“不作为”?误解还是曲解?是真的还是假的?

孔子胸怀开阔,不像后世的孟子等诸儒那样有所偏私。而且那时候,老、孔的智慧同宗同源,都源于三易,只是研究的方向与深度不同而已。因此两位智者之间只有交流互借甚至师徒关系,根本不存在什么冲突,所以孔子对于老子的思想既接纳,也给予诠释。只可惜,老、孔许多思想的原旨,被后世汉、宋大儒们给阉割了。

总之,只要是利用无为而无不为规范自己言行的人,不管他是王侯将相也好,还是黎明百姓也好,都是君子。


标签: 老子  为何  我的  无为  理解  不作为  误解  还是  曲解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