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cht 2023-10-30 9次阅读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no.1绕过汉宋,直达三代

后人读经典往往盲人摸象,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以至于肢解经典,贻害无穷。比如《道德经》创作于周晚期,后世研习老子及其《道德经》,先是汉儒后是宋儒,结果是,经典原汁被加进汤料,而后人的后人又苦于时代的久远,无力直达愿意,只得采取隔代瞭望法来解读,远远望去,影影绰绰,似是而非,似有还无,致使本就玄远深奥的古籍原意与释义与越来越远,越发玄而又玄,恍兮惚兮。

比如,我们解读《道德经》,市面上流行版本何止千百种,竟然相去甚远,甚至相互矛盾。我们为什么不能绕开我们的前人的前人,直达老子那个时代,甚或穿越到老子之前的那个时代?

老子在《道德经》多次提到古人、曲、全、一等字眼,而在老子之前的经典无非就是《河图》《洛书》《周易》这三易,而曲、全、一又都是《河图》《洛书》的曾经名称。比如:

《道德经》第十章: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二十一章: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全者,岂语哉?诚全归之。曲、曲全、一,等等都是《河图洛书》在不同时代的名称。老子的意思是说,远古圣人们的《河图洛书》,哪里能够用语言能说得清楚呢?确确实实,天地宇宙之一切,都归之于《河图洛书》里面了。

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一正。

四十二章: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意思是说,我的知识来源于古人,我也用把这些知识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老子的智慧源于曲全、一,也就是《河图》《洛书》,而道也不是老子的发明,他只是在曲全的基础上,对经典古籍进一步诠释,发扬光大。

那么,《河图洛书》的主旨又是什么

no.2河图洛书讲的啥

主要内容:河图洛书是整个宇宙的人文缩影,是一部由图案组成的无字天书,这部天书是圣人之作、圣人之用的天书。因此,《河图洛书》被称为帝王之学,主要包括象形、五行、阴阳、先天等等自然人文万物的庞杂内容,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根源于此。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河图洛书为我们揭示了天地万物运行循环的永恒规律,这个规律是由三种阴阳的变化来体现的,这三种阴阳是广义阴阳、狭义阴阳和个体阴阳,是历史文化的总源头、总开关、总纲领和总原则。

《老子》是一部解释和评论《曲全》(即河图洛书)的专著,因此,必须把《道德经》放在《曲全》的语境下去研读,而不是沿着后世人的注释来领悟。我们现在就借助《曲全》的思想,来解释《老子》中的第一章,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老子说:古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以知古始,是为道纪等。老子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我之所知所传,也不是我的发明,我只是搬运古人的智慧而已。可见,读懂《老子》,就得穿越一下,看看老子的智慧到底从何处搬运而来。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现在,我们就借助《河图洛书》的思想来诠释《道德经》第一章。《道德经》的语言非常精炼简洁,是《老子》的核心内容,其余的内容几乎都是对这一章的解释或延伸。因此,只要读懂第一章,其余的内容便可迎刃而解了。

需要说明的是,《老子》已经被后世无知无畏的人们篡改了,第一章的原文应该是: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微。两者同出,异名而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no.3解释之前,还要弄明白几个问题

君子文化与小人文化。汉字承载着君子文化和小人文化,其中的显性内容是少年儿童能够读懂的,少年儿童叫小人。所以,就把汉字中的显性内容叫做小人文化。汉字中的隐性内容和神秘内容深奥抽象,少年儿童不能理解,即使是成人,也要具备非凡智慧的人才能读懂。所以,就把隐性内容和神秘内容称为君子文化。如果不用小人文化和君子文化就很难解释清楚。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八字属性与内外福报。道家认为:一个人的八字有阴阳属性,以一个人的八字为根据将宇宙万物分为阴阳两类物质,这是道家文化中的顶级学问。

从阴格人的份内福报是从天地万物中的阴性物质产生的;从阳格的人的份内福报是从天地万物中的阳性物质产生的。反之,则是份外福报。份外福报蕴藏着随时可能发生的灾难。因此,道家主张主动放弃份外福报,一点都不能获取。这一点,将在以后文章中渐次展开。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字面意思与微言大义。老子是微言大义的圣人,语言精妙绝伦又异常简洁。有些内容只用一个关键的字代表;有的内容写两头不写中间;有的内容写中间不写两头。但是,没有写的内容他有意让你猜,好在答案是唯一的,请看例子。

第五十一章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道、德二字是非常深奥抽象的,用任何精妙的语言都不能将其表达清楚。于是,老子将道德比喻成一棵果树。其中,将道比喻为树根,树根长出树干枝叶、开花结果,成熟的果子任由需要者采摘,剩下的残枝败叶、落花果皮等掉在树下腐烂变成养份,树根又吸收从树干输送上去开花结果,果子又献给需要者,这种无私的奉献就是玄德。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树根、树干、树枝等就在这种往复循环的过程中逐渐变得粗壮强大,这就叫德润身。通过这个比喻,就明白了道德的内容了。但是,在这个比喻中,老子自始至终未说树根、树干、树枝、花果等,他让人们去思考,寻找答案。

最关键的是:这个答案是唯一的。因为在万物中,只有果树具备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这种特征。除了果树,任何物种都不具备这种特征。老子在《老子》中多次重复这个内容,但是,两千多年来,在各个朝代的主流文化中,居然无解。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no.4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解读《老子》第一章

分解:

道可道:小人文化中的道是可以说清楚的。

非恒道:君子文化中的道是说不清楚的。

名可名:在小人文化领域内,什么名字都可以叫。

非恒名:在君子文化领域,名是非常高深的学问。

无名:没有一个份内福报的名字。

有名:有一个份内福报的名字。

故:因此。恒:坚持。无欲:主动放弃。也以:即使也。观:看见。其:代词,指代份外福报。眇:瞎子。有欲:主动谋取。其:代词,指代份内福报。所微:所有微小的份内福报。异名:名字不同。同谓:说命运相同。玄之又玄:奇妙奇妙真奇妙。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译文:小人文化中的道是可以说清楚的,君子文化中的道是说不清楚的。在小人文化领域,什么名字都可以叫。在君子文化领域,名字是最高深的学问。没有一个份内福报的名字,不知道开始追求万物中的哪一种物质为份内福报。有一个份内福报的名字,这个名字是万物中的首选,她象母亲一样保护命主。因此,坚持主动放弃一切份外福报,即使是看到巨大的、唾手可得的功名利禄,也要象瞎子一样看不到,一点都不能获取(无为)。坚持主动谋取一切份内福报,即使是看到一切微小的、难以谋取的功名利禄,也要竭尽全力的去谋取,一点都不能放过(无不为)。两个人同一时刻出生,无论如何,他们的名字是不相同的。因此,就不能够说他们的命运相同。奇妙奇妙真奇妙,取一个份内福报的名字就进入了美好人生的大门。

关于名,老子在其他章节也作出了类似的诠释。比如:《老子》第三十二章中说: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以不殆。

这段话是对第一章的总结式重复。意思是:名分与限度是相匹配的,福报只在名分应有的限度内。名分内该有的就要争取,不该有的,不要乱作为,即无为。所以道家十分注重给万物定性取名,什么样的名字就有什么样的份内福报,一个份内福报的名,将潜移默化地引导着一个人美妙人生的开启,命主也就知道自己的份内外福报各是什么了,也就是掌握了无为而无不为这个行为准则了。如此,则终生无咎。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no.5孔子释名

《老子》说:名可名,非恒名,孔子解释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无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名实不副,则人生不顺,事业无成。

《老子》认为:影响人生最大的一是名字,二是命运,三是作为。因此,名是道家文化中最高深的学问。

道德经的奥秘:带你穿越汉宋,直达三代,领悟原汁原味的《道德经》!是真的还是假的?


标签: 道德经  奥秘  带你  穿越  汉宋  直达  三代  领悟  原汁原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