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拉克珍宝的未解的谜团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10-28 8次阅读

文/班布尔汗大司马乱入:卫拉特蒙古(瓦剌)的和硕特部征服了西藏本土政权,那么和硕特汗国的顾实汗是怎样统治青藏的?达赖和班禅是怎样产生的?《鹿鼎记》里的桑结大喇嘛在历史上有多牛?文艺活佛仓央嘉措的一生怎样与历史大局息息相关?文史宴公众号特邀天涯论坛煮酒论史版块的创立者班布尔汗发文,讲述蒙古人统治西藏的历史。

文章节选自班兄的著作《卫拉特三大汗国及其后人》,想要一睹瓦剌联盟以及联盟瓦解后分裂出来的准噶尔汗国、土尔扈特汗国全貌的朋友,可购买此书阅读。

多拉克珍宝的未解的谜团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前文地址:蒙古人治下的西藏(上)——吐蕃帝国崩溃之后的西藏|文史宴黄教大兴——班禅的由来和硕特部征服青藏后,作为持教法王,顾实汗请达赖喇嘛从扎什伦布寺搬到布达拉宫,将八思巴所用的法器、西藏十三万户的税收以及从日喀则缴获的大量珍宝都奉献给达赖喇嘛,奉达赖喇嘛为藏传佛教最高教主。

但同时,为了避免达赖喇嘛独大,顾实汗也请崔吉坚赞驻锡扎什伦布寺,并划后藏部分地区归其管辖,又拜其为师。

并于1645年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意为智勇双全的大学者,崔吉坚赞向上追认三世,自称四世班禅。

从此,黄教便有了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系统。

四世班禅崔吉坚赞作为汗国的统治者,顾实汗对西藏政治、军事、法制各方面进行了改革。

在政权组织方面,顾实汗确立了第巴制度。

第巴,在藏语中原本是头人和部落酋长的意思。

顾实汗封五世达赖喇嘛的大管家索南饶丹为第巴,其职能既要负责汗对于汗国内部的施政,还要辅佐达赖喇嘛处理宗教和行政事务。

从此,第巴这一官职便成了几乎与中原朝廷宰相一样的最高行政官。

所有政令公文在第巴处理过后,再由顾实汗和达赖喇嘛一起签印,才能生效。

在法制上,顾实汗废除了噶玛政权时期甚酷的法条,新制定了十三条法律,将最高法庭设在拉萨大昭寺的拉章宫,并规定死刑判决只能由王,也就是最高执政者的自己决定。

至于军事,鉴于藏军由闲时农耕战时聚集的民兵组成,战斗力极差,于是将麾下的蒙古军作为维护治安和抵御外敌侵略的主力,命长子达延台吉率五千骑兵驻扎在拉萨北面的当雄草原,自己率亲军驻防拉萨。

同时,顾实汗攻占青海地区后 ,他在天山北路的和硕特属民渐次举部移牧到青海,在青海托里地区定居,被称为卫拉特巴伦噶尔。

于是顾实汗令其他八个儿子驻牧青海,由第六子多尔济统领,以达赖珲台吉为尊号,这支力量被称为青海八台吉,作为自己的坚实后盾。

顾实汗还派拉康巴和巴珠等官员到贡觉、打箭炉等地,清查土地、人口,编制户册,将土地、资源、赋税详细登录,加强对康区经济的管理和赋税的征收,以康区的赋税供养青海的军队。

在一番安排之下,和硕特汗廷可谓固若金汤。

但是,因为藏巴汗政权倒台而失势的噶玛噶举派(白教)并不甘心失败,很快又掀起叛乱。

1642年,噶玛噶举派在康区最大的施主噶尔巴家族首领雅布赛起兵,打算救出藏巴汗丹津旺布,杀死顾实汗,劫持达赖和班禅。

叛军迅速占领南木林、仁蚌、江孜等地,并包围白郎、日喀则,险些将四世班禅俘虏,控制了后藏地区。

顾实汗闻讯后,立即起兵镇压,先后在居巴卜埔等地击溃叛军,稳定了后藏局势。

为了剪除乱源,顾实汗将囚禁中的丹津旺布装进牛皮袋扔进雅鲁藏布江处死,并对噶玛噶举派进行了大力镇压,摧毁各地噶玛噶举派的寺院,强令其僧人改宗,并在所有噶玛噶举派僧人手上打上印记,分交给各个格鲁派寺院。

而同时,为了稳定人心,顾实汗也对其他教派进行安抚,播出大量财物为其修建寺院。

如此一来,噶玛噶举派一蹶不振,而其他教派则甘心臣服于格鲁派之下,格鲁派作为藏传佛教第一大宗派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政教之争——教廷谋夺汗廷之权一个强大汗国的横空出世,西藏周边的小国自然要选择其作为自己的靠山,印度之拉克新王,尼泊尔之雅木布王,阐旦王(拉达克王)等边境小国君长,亦多进方物为贡,成为汗国的藩属。

《哲孟雄王统记》记载,锡金第一代统治者朋素克纳姆扎勒也与汗国建立邦交,成为联盟。

而此时,中原的天朝上国大明王朝在起义军和满清帝国的内外夹攻下已经摇摇欲坠。

为了汗国的长治久安,顾实汗必须与将要取而代之的中央朝廷建立联系。

不得不承认,顾实汗有相当的眼光,他没有选择好象最有希望的农民军,而是将宝押在了还未入关的满清身上,刚刚稳定了青藏局势便派出使团前往盛京建立联系,献上贡品,受到皇太极赞赏。

果然,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皇帝迁都北京,成为了中原朝廷新的统治者。

随后便遣使西藏,请达赖喇嘛入京,但因为战乱未平,不能成行。

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进京面见顺治皇帝,被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同时让达赖喇嘛携带金册金印入藏,封顾实汗为遵行文义敏慧顾实汗,正式承认了顾实汗作为庶邦君长的身份。

顺治面见五世达赖这无疑为汗国的稳定又上了一层保险。

1655年初,和硕特汗国开国汗王,持教法王家族第一代法王顾实汗图鲁拜琥病逝于拉萨,享年73岁。

蒙古汗王一般难得高寿,顾实汗是元世祖忽必烈、土默特阿拉坦汗(俺答汗)之后,第三个得享古稀之龄的汗王。

顾实汗前半生为卫拉特联盟的生存和安定费尽心力,和硕特自行发展后,又用六年时间平定青藏高原,建立了复员辽阔的汗国,统治汗国十三年中,也使得辖区内的各族百姓安于生计,不受战乱之苦,观其一生行止,不愧是蒙古民族在十七世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然而,和硕特汗国从建立之初便存在很大隐患,那便是和硕特汗在法理上,只是持教法王,也就是黄教的保护者,而因为顾实汗将西藏的户口作为供养赠与达赖喇嘛,那么西藏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应该是达赖喇嘛而并非和硕特汗廷。

这必然会导致统治权的归属不明。

这是难以忽视的制度漏洞,必然会出现黄教教廷和和硕特汗廷的争权斗争。

顾实汗在世时,因为其扫平反黄教联盟扶持黄教的功绩,再加上军事实力和其高超的政治手腕,整个汗国都在其掌控之中。

而随着顾实汗的去世,其后继者对政治不甚关心,五世达赖喇嘛借助这一漏洞一步步将政权收归黄教教廷,从而埋下了教廷和汗廷从暗斗到明争的种子,这也直接导致了和硕特汗国最终的覆亡。

前文说过,在和硕特汗国,最高行政官第巴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担负着整个汗国的行政重任。

而五世达赖喇嘛从既是自己宗教的保护者,又是自己权力的侵夺者的持教法王家族手中一点点收回权力,便是围绕着第巴这一实权官职的任命逐渐达到高潮的。

继承顾实汗事业的,是他的长子达延台吉。

他是一个英勇的战将,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顾实汗去世后,他因为与青海的兄弟们互相猜忌,纠葛不清,延迟三年才入藏。

在这期间,汗国的政令几乎都是在没有他过问的情况下被颁发执行,没有一件事情不是经过达赖喇嘛批准和同意能够办成的。

看到和硕特汗廷内部不和,一些反对派也蠢蠢欲动,官居日喀则第巴的诺尔布趁机兴兵,使得后藏大乱。

为了平乱,达延汗才率军进入西藏,平定叛乱后,接受达赖喇嘛的册封,继承了父亲持教法王的尊号。

而回到拉萨后,达延汗对于政务也是随意推托,并不专心任事,除了军权,全藏三区之王几乎被架空。

1658年3月,第一任第巴索南饶丹去世,五世达赖向达延汗询问新任第巴的人选,达延汗竟然对这重要的人事任命毫不在意,表示对达赖喇嘛言听计从。

五世达赖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在6月任命赤烈嘉措为第二任第巴。

与前任相比,赤烈嘉措的权力被大大削弱。

索南饶丹在世时,因为是顾实汗一手提拔重用,唯汗廷马首是瞻,并不支持五世达赖收回政权的行动。

而赤烈嘉措因为不是由可汗而是由达赖喇嘛册封的第巴,所以处处倚重达赖喇嘛,再加上达延汗不热心政事,汗廷权柄被进一步削弱。

多拉克珍宝的未解的谜团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做了十三年持教法王后,1668年3月12日,达延汗终于摆脱了让他烦恼不已的政事,追随他的父亲去了。

一个并不热衷权力的汗的去世,原本并不会引起什么大的波澜,可在同一年,第二任第巴赤烈嘉措也随之去世。

最高统治者和最高行政官一起出现了空缺,神权的最高象征五世达赖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青海的和硕特诸位台吉因为意见不合,迟迟不能推举出新任可汗,而达赖喇嘛却不经汗廷的同意便委任了自己的亲信罗桑图道为第三任第巴。

这时的第巴已经成为达赖喇嘛宗教事务的助手,行政权力几乎被剥夺殆尽,一切政务都由达赖喇嘛一手操持。

而汗位空缺三年后,1671年,达延汗的长子贯绰克喇达那才进入拉萨继承持教法王之位,被达赖喇嘛赐以丹津达赖扎勒布尊号,简称达赖汗。

这位达赖汗与其父很相似,对于政事没有多少兴趣,对于第巴被达赖喇嘛控制,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至此,第巴这个汗国最高行政职位已经被达赖喇嘛牢牢的掌握在手里,他开始逐步安排将自己的爱徒桑结嘉措推上第巴的位置。

宗教政治家——桑结大喇嘛横空出世出身于拉萨郊区大贵族仲麦巴家族的桑结嘉措,原名贡确顿珠,是西藏历史上卓越的天文学家和医学家。

《鹿鼎记》里的桑结大喇嘛他一生中著有三十余部天文历算著作,以《白琉璃论》最为著名,成为西藏的官方历书。

同时还撰写集藏医大成的《四部医典蓝琉璃》。

因为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练达的政治能力,成为五世达赖喇嘛最为器重的弟子。

第三任第巴罗桑图道在1675年便自请卸任,五世达赖决定让桑结嘉措继任,桑结嘉措以自己年纪太轻,阅历尚浅为由推辞了。

作为过渡,五世达赖任命罗桑金巴为第四任第巴。

四年后,1679年,罗桑金巴卸任,年仅二十七岁的桑结嘉措终于坐上了第巴的交椅。

爱徒成了第巴,五世达赖放心的交出了权力,一切政务全由桑结嘉措处理,自己平静地进行著述和钻研佛法。

年轻的桑结嘉措一上任便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采取了一系列集权措施,不但在宗教上继续扩大和发展黄教的势力,而且从经济上、政治上进一步增强格鲁派的实力。

他以世居拉萨为官为条件,将原有领主集中到拉萨并让他们交出自己管辖的基本庄园以外的庄园归政府,又在西藏各地推行宗本流官制度,以集权于甘丹颇章政府,从而消除了地方势力谋叛或割据的社会基础。

同时,他又拟定《噶伦办事章程》,具体规定各级政府官员的职责、权限和办事规程,并明确规定凡甘丹颇章政府职官一律必须尊信格鲁派,而且各宗行政官员实行僧俗并用,僧高于俗,而官员的任命,则以本土藏人为主,蒙古人基本被排斥在外。

这一切,作为持教法王的达赖汗,没有任何的干预,他只是出席宗教庆典,发放大量布施,而没有任何真正的干涉政务的行动。

甚至,他还颇为倚重这个年轻干练的第巴,曾和他一起出兵反击拉达克王的入侵,攻占拉达克首都列城(在今克什米尔),迫使拉达克王割让早年侵占的古格、日土等地并恢复称臣纳贡。

原本应该是汗国最高统治者的和硕特汗,俨然成了自己政府最高行政官麾下的军队将领,仅是拥有军权,保护黄教而已。

1682年2月25日,66岁的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布达拉宫圆寂,临终向桑结嘉措交待了政教事务。

五世达赖的病逝对于桑结嘉措刚刚获得的权势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如果他贸然宣布达赖喇嘛去世,等于宣布他本人失去靠山,达赖喇嘛和自己苦心经营才攥在手中的政权很有可能毁于一旦。

于是,桑结嘉措把老师去世的消息严密封锁了起来,对外声称达赖喇嘛闭关修行,任何人不得打扰,一切事物由自己禀报和传达。

这一封锁,就是整整十三年。

无论是持教法王达赖汗、所有黄教信徒还是在北京城里的康熙皇帝,全都被蒙在了鼓里。

桑结嘉措凭借已死的五世达赖的宗教权威,将自己的权势提高到了最高峰。

1693年,他以五世达赖的名义上书康熙,请求任命自己为土伯特国王,康熙皇帝没有满足他的全部要求,但也封他为掌瓦赤喇坦喇达赖喇嘛教宏宣佛法布达忒阿白迪,意为掌管佛法传教之王,大大提高了桑结嘉措的身价。

人在得意的时候,总会忽视自己最不应该忽视的东西,桑结嘉措忘了,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一个弥天大谎。

而再完美的谎言也不能永久欺骗所有人。

文艺活佛——仓央嘉措登台救场1696年,五世达赖去世密不发丧的消息终于大白于天下,康熙皇帝斥责桑结嘉措实倾险,欲专国事,所有黄教信徒也都一片哗然。

桑结嘉措连忙于1697年指认出生在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仓央嘉措为转世灵童,9月迎回拉萨拜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是为六世达赖喇嘛。

文艺活佛仓央嘉措虽然这样的补救措施没能打消康熙皇帝的疑虑,但只要西藏保持稳定,便也不会有更大的惩戒措施。

而达赖汗本就对政务无发言权,现在又已年老,更不会因此与桑结嘉措为难。

危机似乎度过去了。

然而,达赖汗已经行将就木,他的后继者还会不会甘心大权旁落,还是未知之数。

1701年,达赖汗去世,其长子丹津旺秋即位,仅在位三年,其弟弟拉藏鲁巴勒发动政变,毒死了大哥,自立为和硕特汗,这便是著名的拉藏汗。

这是一个与桑结嘉措一样有着极强权力欲的人,从登上汗位起,他便立誓要把父祖时代丢掉的权力全部收回手中。

拉藏汗要收回权力的过程注定要充满阻力,因为在他父亲达赖汗在位的三十年当中,和硕特汗廷几乎没有参与过西藏的政务,大权旁落已久,第巴桑结嘉措却早已树大根深。

为了与之较量,拉藏汗采取了迂回政策。

他深知,因为隐瞒五世达赖喇嘛死讯的行为,桑结嘉措已经为清朝的康熙皇帝所猜忌。

于是,他则表现出对清朝皇帝的殷勤与恭顺,竭力向康熙表示,自己与桑杰嘉措不同,是忠心耿耿的,是清朝控制西藏必须依靠的力量。

拉藏汗的作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康熙皇帝对其的夺权行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拉藏汗夺权的第一步,便是向康熙皇帝上书,指出六世达赖行为不规,不是真正的达赖转世,要求皇帝派人认证。

藏传佛教史上,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是一位极为叛逆的达赖喇嘛。

他厌恶各种清规戒律,厌恶枯燥的寺庙生活,他性格风流浪漫,放荡不羁,经常独自溜出布达拉宫,往返于茶坊酒肆,和情人约会。

爱情给他带了无尽的灵感,写出了大量或热情奔放或深沉哀婉的情诗。

他是天才诗人,诗人不适合出家,更不适合作佛教的最高教主。

这一点,被急于夺回权力的拉藏汗充分的利用了。

面对拉藏汗的上书,康熙皇帝派了一位精于相术的人入藏,给六世达赖看相。

最后留下了一句论断:这位大德是否是五世达赖转世,我固然不知。

但作为圣者的体尊,则完备无缺。

这句模棱两可的考语,看似两边都不得罪,但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作为宗主国大皇帝的康熙,并没有认定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是五世达赖真正的转世灵童。

多拉克珍宝的未解的谜团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拉藏汗这一举措,给了桑结嘉措重重的一击。

桑杰嘉措自从步入政坛,先有老师五世达赖的苦心栽培,后有达赖汗的信任纵容。

可以说,他从来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对手。

面对咄咄逼人的拉藏汗,这位智慧超群的人出现了慌乱,而慌乱就会使人犯低级错误。

首先,他打算派兵逮捕拉藏汗,可拉藏汗身后有骁勇善战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就范。

为了避免拉萨遭受血光之灾,哲蚌、色拉两寺的堪布出面调解,桑结嘉措无奈作罢。

一计不成,桑结嘉措使用了更低级的方法。

1705年,他买通拉藏汗的内侍,在饭食中下毒,进行暗杀,但被处处防备的拉藏汗识破。

伤虎不成,虎就会暴起反扑。

几次阴谋都失败的桑结嘉措知道,彻底翻脸的时刻到了,于是立即召集各地民兵进入拉萨,准备武力驱逐拉藏汗。

拉藏汗自然不会示弱,也召集自己在拉萨的亲兵准备迎战。

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圣城拉萨眼看要陷入战火,无论是沉溺于诗歌创作的六世达赖还是在日喀则一向不问政事的五世班禅,都不能再袖手旁观了。

藏传佛教圣城拉萨在三大寺堪布的斡旋下,六世达赖、五世班禅的代表、三大寺堪布等政、教要人请桑结嘉措和拉藏汗在五世达赖的灵塔前举行会议。

会议作出决定,桑杰嘉措退往山南,而拉藏汗退回青海,两方罢兵,避免荼毒圣城。

桑结嘉措和拉藏汗都接受了会议的决定。

但他们并不是为了避免战争,而是都知道自己目前没有一战而胜的实力。

最后的辉煌——拉藏汗的空前集权会议结束后,桑结嘉措只是作出去山南的假象,留在拉萨近郊继续调集军队。

而拉藏汗更是离开拉萨到达那曲后便停驻下来,传令到青海调集主力部队进藏。

1705年6月,等到了援兵的拉藏汗兵分三路,分别从郭拉(拉萨北部山口)、噶莫昌(拉萨东)和堆珑(拉萨河右河谷)杀向拉萨。

而此时已经召齐了各地民兵并从阿里、康巴等地调来了生力军的桑结嘉措也已经枕戈待旦。

这一回,任何斡旋完全无效了,都已经准备好赌注的赌徒,决不会放弃一场豪赌。

双方在郭拉山口展开激战,桑结嘉措麾下的民兵并非不勇敢,但在训练有素的蒙古骑兵面前实在是相形见绌,而桑结嘉措指挥军队也远不如摆弄书卷公文擅长。

很快,藏军的阵势崩溃了。

桑结嘉措乘皮筏逃到贡嘎宗,但仍然被抓获,7月17日在堆珑附近被杀,时年53岁。

扫清了政敌,拉藏汗重新回到拉萨的布达拉宫,端坐在了曾祖留下的狮子宝座上,接管了一切权力,受尊号为丹津成吉尔扎勒布,并任命一个叫隆素的人为新第巴。

桑结嘉措已经败死,但由他所拥立的六世达赖仍然在位,当初发难便是从怀疑达赖的身份开始,如今大局抵定,拉藏汗不打算再认这个不守清规的年轻人做教主了。

他上书康熙皇帝,陈述了诛杀桑结嘉措的情由,并提出废黜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主张。

康熙皇帝原本就对桑结嘉措不满,看到有人替自己动手,自然满心欢喜,立刻于1706年命护军统领席柱,学士舒兰为使,往封拉藏为‘翼法恭顺汗’,并令其拘假达赖喇嘛赴京。

这虽然表现了清朝朝廷对拉藏汗的支持,但实际上将拉藏汗推上了不归之路。

达赖喇嘛是藏传佛教最高教主,有着极高的宗教权威,蒙藏百姓对之敬若神明,康熙皇帝自己也承认此虽系假达赖喇嘛,而有达赖喇嘛之名,众蒙古服之(《清圣祖实录》,卷二二七, 康熙四十五年十月乙已条)。

让拉藏汗拘押六世达赖,无疑会使之成为众矢之的。

果然,消息一经传出,让广大信徒们悲愤不已。

当拉藏汗的士兵押解仓央嘉措离开时,沿途百姓跪拜焚香者甚众,悲戚之声数里不绝。

而在哲蚌寺前的参尼林卡为其送行时,哲蚌寺僧人干脆将其强行抢至该寺的甘丹颇章宫中保护起来。

拉藏汗闻报后,立即派兵包围了哲蚌寺,寺僧们操刀挺枪,准备以死捍卫自己的上师。

眼见一场惨剧即将发生,仓央嘉措于心不忍,原本并不愿做喇嘛的他此时却表现出了出家人的慈悲、决绝和献身精神,自行走出哲蚌寺,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

就这样,在一片凄风苦雨中,仓央嘉措被押解出拉萨。

同年12月,到达青海西宁时,年仅24岁的他神秘病故。

这个无辜的诗人就这样葬送在了权力斗争的漩涡当中。

人们同情他,不愿他就这么死去,传说他化妆脱逃,继续在蒙、藏及印度各地传教。

1707年,在拉藏汗的安排下,新任六世达赖阿旺伊西嘉措被迎回拉萨坐床。

无论是世俗政权还是教权,拉藏汗都掌握在了手中,在权力的把持上,拉藏汗已经超过了他的曾祖顾实汗。

大权在握的拉藏汗什么东西都是过犹不及的,无论金钱、权力、地位还是荣耀,都不能贪图得太多,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废黜仓央嘉措拥立阿旺伊西嘉措,使得整个汗国无论是西藏、青海还是康区都陷入了混乱,拉藏汗的大后方,青海的各部头领也开始背叛他。

以罗卜藏丹津、察罕丹津为首的诸部首领宣布不承认阿旺伊西嘉措的达赖喇嘛身份,且不再听从拉藏汗的调遣,他们根据仓央嘉措的一首著名情歌天空洁白的仙鹤,请它借给我双翅,不会远走高飞,到理塘转转就回作为预言,于1710年在理塘找到了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格桑嘉措,拥立为六世达赖喇嘛,与拉藏汗分庭抗礼。

拉藏汗对清廷一向恭顺,也是稳定青藏和黄教教廷的重要力量,大清皇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管,在关键时刻给予拉藏汗支持。

康熙皇帝正式册封阿旺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并派军队到西宁等地对罗卜藏丹津、察罕丹津等首领进行武力威慑,逼迫他们将格桑嘉措送到西宁由清军看护。

拉藏汗对于清廷感激涕零,接受清廷派官员到拉萨与自己共同管理政务。

宗主国的庇护,汗国的局势似乎是稳定下来了。

然而,失去了西藏僧俗的支持,政、教权力只是在沙滩上;失去了青海诸部的军队拥护,统治的根基已经松动。

拉藏汗治下的汗国,稳定,也只能是似乎而已。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史宴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颖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


标签: 拉克  珍宝  未解  谜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