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以哪里为桥头堡?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10-28 11次阅读

国人都知道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了,但并不都知道国土上还有上百万国民党军队在西南、华南的存在,显然,不剿灭这百万蒋军,新是难以立足的。特别是蒋介石以为手握百万兵力,还没有到彻底失败的时候,决心以这百万兵力与毛泽东领导的新政权作最后的较量,他于1949年8月亲自飞到重庆,部署了一条以四川为防御重点,起于岷山,经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延至五岭山脉的“西南防御战略”,并坚信日本人都没有完全攻克的这一地域,人民解放军不可能跨越上述地理上的屏障,他完全可以偏安西南,与新生的政权叫板。

殊不知,秉持“宜将剩勇追穷寇”理念的毛泽东,没有给蒋介石丝毫喘息的机会,于1949年6月2日就电示第二野战军:“小平准备入川。” 当时的邓小平正在上海全面主持华东局的工作,接到命令后,邓小平就同刘伯承等一起谋划进军大西南的问题。邓小平认为,华北东北老解放区的经验就是组建地方干部队伍,这是完成使命的基础力量,解放大西南,更要建设大西南,于是组建了“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由宋任穷具体负责,服务团以文化科技人员和大中学生为主体、以老解放区干部为骨干,共计有一万六千余人,我们从这张珍贵的照片上可以看到许多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还有女干部带着孩子,他们正是西南服务团的人。
蒋介石坐镇重庆,他判断解放军主力一定会取捷径越秦岭入川。老蒋又一次决策失误了,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于1949年10月20日从南京开拔后作出佯动的假相,部队由郑州向西移动。实际上,刘邓已暗令陈锡联的第三兵团直入川东,令杨勇的第五兵团向南迂回,进攻贵州,切断敌军南逃后路。

历史解密: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以哪里为桥头堡?

那么,刘邓的指挥中心在哪里呢?抗战时,湖南常德曾是保卫重庆的战略重镇,没料到,这次却成为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的中枢。1949年10月28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二野前线指挥所,从长沙一路急行军,来到常德,将指挥所设在白云中学,15万二野主力陆续集结在常德,解放大西南的一道道指令就从这里飞向前线:

 11月1日,我军发起川黔战役,大西南之战开始; 

11月15日,我军攻克贵阳,揭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11月9日与11日,刘伯承、邓小平两次在常德民众戏院召开党、政、军干部大会,进行入川动员。

11月23日,邓小平在湖南常德受命组建中共中央西南局,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二、第三书记,搭建起了整个大西南的管理框架。

11月下旬,二野主力向川东南、黔西北500公里战线上迅猛推进。11月28日,刘、邓率二野前指离开常德,沿川黔公路向重庆方向转移。留守常德的二野干部战士于12月全部离开常德。在解放大西南的过程中,常德人民为筹集战备物质,补充兵员,做出了不朽贡献。

一段时期以来,某些人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力图证明抗战期间是国民党领导的军队在浴血奋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一边看,其中以“日军不炸延安只炸重庆”做为“最有力”的证据。

只能说,这类人以一种政治情怀先入为主地进行“学术研究”,是无法真正达到学术境界的,甚至可以说他们纠缠在某种情结里,痛苦地挣扎着。

其实,关于国民党的抗战问题,根本用不着这些人瞎操心了,如果说新成立后的一段时期里,由于国共两党是生死相搏过的,历史观肯定是各有表述,这是人类历史上并不罕见的现象,因为从来就是强者书写历史。但随着改革开放,共产党人以宽阔的胸怀正视历史,关于抗战的表述较过去已有了改变,比方说,习近平在2014年11月南京纪念遇难同胞的公祭仪式上,就明确指出“国民党主导了抗日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难道这些“学术精英”们小学语文水平都没有么,不能领会这段话的含义么?而关于共产党的抗日,国民党至今没有显示出应有的胸怀,当年共产党的军队主动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与国民政府的军队共同抵抗外来侵略,就显示出了巨大的政治胸怀和民族大义。近二十年,大陆拍摄的国民党军队抗日的影视剧不下百部,而台湾国民党政权只拍过《八百壮士》等几部影片,大陆早在胡锦涛时期就给国民党抗战老兵颁发了纪念章,而台湾国民党当局直到去年公布抗战英烈时才把八路军将领左权列入,并反复声称左权是国民革命军的将领;今年大陆隆重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向台湾国民党抗战老兵发出了邀请,可国民党当局立即要求老兵们“自爱”,阻止他们回大陆。胸怀决定天下,一目了然。台湾也在纪念抗战,在一架模拟的功勋战机上涂上五面日军旗帜,日本一抗议,便马上洗除了。唉,不说也罢。

历史解密: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以哪里为桥头堡?

至于日军为何只炸重庆,这样的问题还好意思提出来,重庆是战时首都,敌人不炸对方的首都难道专炸乡村?延安与重庆相比,重庆的战略价值当然要大很多,如果摧毁了重庆,就重创人民的抗战意志,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提出来,是真不懂学术,还是智力有问题?而昨天首次公布的史料证明,日军并非没有轰炸延安,昨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北碚区档案馆馆长冯琰展示了一张“日军轰炸延安”图片。这是日本朝日新闻社随军记者1939年10月拍摄的日本佐濑航空部队轰炸延安图。当年10月15日,日军71架次飞机,分四批轮番疯狂轰炸延安,投弹100多枚,大批房屋倒塌着火,死10人、伤13人。日本朝日新闻社采写的报道称:“佐濑、铃木、松山各部队在上午十一点半,对红色抗日根据点延安的长翔、共产党第八路军的兵营、陕西大学、共产大学以及第八路军的政治部、外交部,包括其他军事设施进行了空袭。数处的军需品仓库燃起红红大火,延安市街道大部分覆盖在黑烟中,利用山中的窑洞进行掩盖的敌人防空阵地也被我军粉碎,下午也进行了连续大型轰炸。”

日军的报道有力地回应了网络质疑:日军飞机为何不轰炸延安,尽炸重庆?其实,当年的日本政府一直认为共产党在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方面拥有巨大影响力。所以,日军在发动正面侵略攻势时,同样将魔爪伸向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中心——延安。只是由于延安人烟稀少,缺少重大战略目标,日军轰炸次数才大大少于重庆。


标签: 历史  解密  刘邓  大军  解放  大西南  哪里  桥头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