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三国】如果刘备一统三国 那么刘备还能流芳百世吗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10-28 11次阅读

【一统三国】如果刘备一统三国 那么刘备还能流芳百世吗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刘备

  刘家的人,大体性格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像刘邦这样,好杀戮,如汉武帝刘彻,嗜好开疆拓土,穷兵黩武,晚年更是滥杀无辜;一类像刘邦的儿子刘恒,性格宽厚,待人平和,如光武帝刘秀,提倡儒学,与民休息,深为诸葛孔明所敬重。

  那么刘备应该更像哪种类型呢?

  首先,刘备这个人是很有领袖气质的。这一点更像刘邦,连陈寿也把刘备比做刘邦。刘备的领袖气质表现在:1、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估计关羽和张飞就是这时和刘备相识的。那时刘备24岁,关羽24岁,张飞21岁。2、性格暴烈,督邮来给刘备穿小鞋,被刘备拖到外面绑在树上一顿鞭打,果然有做大哥的风范。3、辱骂挖苦许汜,许汜据说是名士,然而,他可能是想发国难财,被陈登看扁,刘备更是当面斥责挖苦他,只懂求田问舍,毫不留情面,这是做为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品质。

  从这个层面分析,刘备还是像高祖,有王者之气,仗义疏财,有点像宋江;脾气暴烈,应该像刘邦,但是很多人都觉得刘邦性格豁达大度,其实,要说虚伪,刘邦倒真是很虚伪。攻入咸阳后,他就躺在龙床上不想起来了,因为张良劝他,他才假意搞了个约法三章;楚汉战争到关键节点时,韩信来信,要让刘邦封他做假齐王,刘邦差点没将韩信的十八代祖宗骂一遍,然而,张良一劝,他又能假惺惺说:做什么假齐王,要做就做真齐王。

  刘邦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常常就是口不由心,就是虚伪,一旦大业成了,藏在心中的往事历历再现,于是,就杀杀杀,杀的天愁地惨,因此,我认为,刘邦骨子里的性格也是非常的暴烈,只是,表面上看好像很大度。

  但综观刘备的一生,他的脾气虽然很暴烈,但是好像不怎么好杀戮,反倒是曹操有点像刘邦,也是不停的杀戮,平民百姓就不说了,名士边让,孔融,杨修,许攸,崔琰,到后来逼死荀彧,毛玠。

  要说刘备和诸葛亮有一些污点吧,我倒觉得,他们杀刘封,杀的比较勉强,刘封应属于被冤杀的类型。刘备对刘封有成见,主要在于他不救羽,关羽北攻曹魏时,让刘封发兵侧应一下,刘封不干,关羽败走时,让人突围到上庸求援,看在党国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刘封还是不干,因此,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刘备恨刘封,原因很单纯,就是他不救关羽,把对孙权的无限愤恨,转嫁到刘封身上,刘封冤啊!当时,就算从上庸出兵,也是车水杯薪,无补于事的。当然,诸葛亮更为蜀汉的长久考虑: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这样看来,其实,刘备对刘封还只是恨之,还不想杀他,真正杀刘封的,是孔明。但不管怎么说,是刘备下令赐死刘封的。

  正史上,能看到刘备滥杀的记录,好像就这一起(还有的话,请大家补充)。相反,先主传中,更突出的是刘备的宽厚仁义,比如待刺客甚厚,刺客不忍刺他;和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再比如不趁危取荆州,败退中携民同行,到益州,不听庞统计策,擒杀刘璋;夷陵之役后,托孤白帝城,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

  从史载来看,刘备的性格倒是更像汉文帝刘恒和光武帝刘秀更多一些,但是,人的性格常常不是脸谱化的,人常有多面性,像刘备亦是,刘备谥号昭烈帝,昭,光明正大的意思,是对的,但我一直在想,刘备以仁义闻名天下,谥号应该是昭仁帝,或是昭文帝,应该更适合,为什么偏偏是昭烈帝?

  看来,在当时人心中,刘备性格中的烈其实是超过仁的,这其实是对的,因为,综观刘备的一生,除了仁义外,他的大半辈子都是亲自带兵打战,最后一战,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夷陵之战,败于江东小儿陆逊之手,这个在马背上滚打了一世的英雄,终于也和楚霸王发出相同的仰天长啸:我竟败于陆逊小儿,岂非天意!

  英雄末路,总是让人不胜的感慨嘘唏!这时,我不由的这样的设想,如果刘备不是失败了,而是成功了,东取孙吴,擒获碧眼儿孙权,北伐中原,斩杀小痞子曹丕,一统天下,那么,刘备会成为沛公第二吗?

  虽然我不愿承认,但是从刘备暴烈的性格和他固执的主见来分析,刘备很可能成为刘邦第二,这可以从出兵东伐孙吴开始倒溯。

1/212下一页


标签: 一统  三国  如果  刘备  那么  还能  流芳百世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