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县青苔关:昔日吴楚雄关,今成生态屏障是真的还是假的?

cht 2023-10-25 11次阅读

极目新闻记者 董淑健

通讯员 刘世民

摄影记者 董淑健

巍巍大别山上,安徽省金寨县与湖北省罗田县交界处,有座海拔千余米的关口——青苔关,古代这里既是由楚入吴、由湖北通安徽的必由之路,也是兵家必争的锁钥之地,为争夺关口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如今,这里建起一座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2%,成为大别山区的生态屏障。

10月23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湖北省罗田县青苔关,追怀千年往事,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奇特,体验这座雄关的历史沧桑。

春秋时吴楚边界,有吴楚第一关之称

从罗田县城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约40公里,即可到达一处四周群山环绕、地势相对平坦的山坳——关上铺,这里是国营青苔关林场的驻地。

林场场长杨志峰告诉记者,林场有青苔关、月亮寨、抗日烈士墓、羊角寨、歧岭古道等名胜。

青苔关位于林场北三千米的长江与汉水的分水岭上,海拔1092米,因山顶岩石布满青苔而得名。青苔关,北接安徽金寨的黄石河,春秋时是吴国起点;南属楚国的终点,故有“吴楚第一关”之称。

罗田县青苔关:昔日吴楚雄关,今成生态屏障是真的还是假的?

穿越这道关门,就进入了安徽省金寨县

据《罗田县志》记载,青苔关原名“歧岭关上关”,因山上的水南流入长江,北流入淮河,是江淮二水的分歧之处。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为防止金人南侵而建。清同治年间,太平军重修青苔关古城,包括城楼、城墙、城门等,城楼高6米,城墙长约一千米,城门高3米多。

明末清初,安徽义民首领侯应龙等曾与清军战于青苔关和十八盘一带。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2月,捻军曾攻破青苔关,后被清军击退。

罗田县青苔关:昔日吴楚雄关,今成生态屏障是真的还是假的?

关上的每一块石头,都见证过历史的沧桑

杨志峰说,关上的每一块石头,都见证过历史的沧桑;脚下的每一寸泥土,都倾听过岁月的流转。

歧岭古道始于春秋,悄然穿越千年

从青苔关往南走,有条孔道穿过层层叠叠的密林,可以直通山下的九资河,再从九资河到罗田进而可去湖北各地。

据罗田籍方志学家、民国时期湖北国学馆馆长王葆心先生考证,歧岭古道始于春秋时代。当时,这一带是鸠兹国的地盘。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楚子重伐吴,在攻占了鸠兹国后,经歧岭古道伐吴至衡山(今安徽霍山、金寨等地)。楚军在吴国打了败仗后,又经歧岭古道退回楚境。23年后,楚军再经歧岭古道伐吴,闻吴有准备,又从这里退回。东汉建安十三年,三国赤壁之战后,东吴大将陆逊乘胜追击魏将曹休,也是从歧岭古道出境的。

罗田县青苔关:昔日吴楚雄关,今成生态屏障是真的还是假的?

密林中这条小路就是歧岭古道,已历两千余年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率部在歧岭关击溃流寇张用、曹成残部,北伐金兵,连连获胜,收复大量失地,朝野震惊。不久岳飞被升任为湖北路荆襄制置使。南宋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为防止金兵入侵,歧岭关又进行重修。元、明、清以后,战乱频繁,敌对双方进进出出,无数次从歧岭古道经过。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日寇由罗田窜犯金寨县(当时称立煌县)也是从歧岭古道出关的。

1994年跨越鄂皖两省的杨(杨氏祠)关(瓮门关)公路开通,大大改善了这一地区的交通条件,鄂、皖两省居民跨越青苔关已畅行无阻,歧岭古道作为千年古道的使命业已完成。

走在这条丛林密布的小道上,你很难想象这是一条历经两千余年的道路,行走过一批又一批全副武装的士兵,满载金银财宝的车马,惯于精打细算的商人和饱读诗书的儒生。

曾在此阻击日寇,英雄鲜血染红青山

沿歧岭古道往南走大约两三公里,便来到了羊角寨。寨南一条新修的公路下面,有座抗日烈士墓,墓里埋葬着数十名抗日官兵的遗骨。

据《罗田县志》记载,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12月底,日寇在十几架飞机的掩护下,占领了罗田县城,并迅速出大河岸、白庙河,占领了九资河地区,计划由青苔关、瓮门关进入安徽立煌。

12月22日,日寇未遇抵抗便占领青苔关旁边的僧塔寺,离驻扎在罗家畈的安徽保安团第九团未来得及转移的机关、后勤和辎重部队等距离已十分接近。

罗田县青苔关:昔日吴楚雄关,今成生态屏障是真的还是假的?

一块块墓碑,讲述着烈士的英雄事迹

当晚,九团团长农高明决定,由副团长徐维中率有100多人、战斗力较强的学兵连到羊角寨下布防阻击日军,掩护机关和后勤人员连夜转移,将团里部分优质装备交给学兵连。学兵连将阵地设在羊角寨半山腰,连夜构筑工事。次日,日寇进入学兵连阵地前沿,徐维中率学生军奋力抗击,用机枪、冲锋枪朝攻上来的日军迎头扫射,打退日军多次冲锋,日军在阵地前沿留下大量尸体。

战至中午,日军出动飞机轰炸学兵连阵地,并从山下运来几门大口径火炮,架起大炮,用猛烈炮火向我军阵地轰击,阵地周围变成一片火海。学兵连坚守不退,日军分兵绕到羊角寨右侧,将将士们包围,危急关头,徐维中高喊:“现在正是国家存亡的时候,大丈夫当战死沙场!”与攻到阵前的日军做了最后一次肉搏后,终因寡不敌众,一百多名官兵仅有少数突围而出,徐维中及数十名战士壮烈牺牲。

学兵连对日军的顽强阻击,为保安团机关、后勤及立煌县军民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据罗田当地百姓回忆,发生在羊角寨的这场战斗结束后,许多烈士的尸体在阵地四周横陈,场面惨不忍睹。当地百姓收拾烈士们的遗体,就地挖坑埋葬,并将其命名为“万人墓”。

次年,农高明率主力部队杀回青苔关,重修了此墓,并举行仪式,将“万人墓”改名为“抗日烈士墓”,墓门全部用石条砌成,立有多块石碑。其中一块石碑上,详细刻下了这场激烈的阻击战。

如今,每年的清明节期间,总会有安徽、湖北两地机关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和当地居民前来祭扫抗日烈士,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抗日烈士墓成了宣传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的活教材。

森林覆盖率超92%,成为大别山生态屏障

国营青苔关林场始建于1960年,最高处海拔1373米,总面积1.47万亩。

林场场长杨志峰说,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和科学保护,农场森林资源得到健康发展,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活立木总蓄积7.3万立方米。1.3万亩森林面积纳入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范围,林场森林植被种类繁多,有418亩原始古朴的台湾松林(黄山松);5200亩天然栎类松杉混交林;8300亩人工林,主要树种为松、杉;200多亩油茶;583亩楠竹......不同的树种,构筑了林场四季色彩斑斓的景观。

罗田县青苔关:昔日吴楚雄关,今成生态屏障是真的还是假的?

多人合抱、树龄百年以上的大树,在这里有数千株

这里先后成为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8年起,林场一班人不等不靠,借国有林场改革的东风,艰苦奋斗,争取项目,使林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罗田县青苔关:昔日吴楚雄关,今成生态屏障是真的还是假的?

不同的树种,构筑了林场四季色彩斑斓的景观

下一步,青苔关林场将建研学基地,计划新建青苔关生态旅游区5千米,占地约1公顷;在青苔关林场沙树林处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救护中心,辅助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医疗与救护中心、动物园等,占地约2公顷,作为访客和科普考察研学体验基地,满足部分动物驯养、繁殖所需。


标签: 罗田县  青苔  昔日  吴楚  雄关  今成  生态  屏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