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她西逃前,将珍妃扔井里,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10-13 12次阅读

夷兵(洋人)要攻打东华门了!

镇国公载澜神色慌张地跑入仪鸾殿内,向慈禧太后慌乱地喊出了这句话。

这一天,是1900年7月21日凌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第二天。

心力交瘁且一夜未眠的慈禧听到载澜这话后惊慌不已,她慌忙穿上宫服,欲投水自尽。

载澜赶紧拉住慈禧的衣服,急切地道:不如先避之,徐为后计。

慈禧被载澜这一拉一喊,迅速冷静了下来。

她换上了一件蓝葛布,又命李莲英为自己换了老妇人的发型。

正在这时,光绪慌慌张张地进了暖阁,没等他开口问安,慈禧就吩咐道:赶紧换了衣裳,穿这身儿不行!

没等光绪帝反应过来,宫女们已经上前为皇帝摘取了红缨帽,脱去袍褂,穿上了一件深灰色的夹袍。

皇帝的袍子大而旧,看起来像个落魄的教书先生。

光绪换装的当口,慈禧一直在思考一个与光绪有关的重大问题:如何处置正被幽禁的光绪宠妃珍妃。

慈禧:她西逃前,将珍妃扔井里,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真相究竟是什么?

光绪与珍妃

召珍妃,在景祺阁候旨。

眼看着时间不等人,慈禧对崔玉贵说道。

此时的慈禧并没有做好如何处置珍妃的准备,但她知道这件事,现在非做不可了。

自从被幽禁后,慈禧还未曾召见过珍妃,她实在不想见这个女人。

人都说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的关系,帝王家的婆媳也是如此。

对于这个儿媳,慈禧心里多少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慈禧也曾想过要对珍妃好,可无奈,这个女子天性自由,她还多次和自己对着干。

放眼整个大清,敢公然违抗她旨意的人,也就只有珍妃一人了。

慈禧是心理学概念中九型人格的第8号人格者,这种人格的典型特质是:好主导,喜欢领导人;敢冒险;权力欲强;不畏难等。

他们的信条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最大忌讳是:个人权威被挑战。

偏偏,不知心理学为何物,也并不懂人性的珍妃,屡次触碰慈禧的忌讳。

她几次三番挑战慈禧的权威,每一次,她都没吃到好果子。

对于慈禧而言,后妃干政可直接等同于挑战她的权威。

这件事,珍妃却明目张胆地做过。

珍妃得宠后,不仅常在宫中无视后宫礼法地女扮男装,还和姐姐瑾妃勾结太监买官卖官。

根据胡思敬《国闻备乘》记载,鲁伯阳曾因向珍妃进献4万两白银,而获得了苏松太道台(四品)一职。

慈禧掌握证据后,给了珍妃和瑾妃一次极大的惩罚:直接将她们俩由妃降为了贵人。

直到一年后,两姐妹才被恢复妃位。

有传言说,珍妃那次被惩罚时,还被褫衣廷杖,即扒去衣服打。

这件事情后世认为与祖制不符,毕竟,这样的惩罚势必导致妃子的玉体与太监直接接触。

无论珍妃被惩罚时是否受褫衣廷杖,她确确实实曾引发了慈禧极大不满。

根据史料记载,慈禧在惩罚珍妃的同时,将珍妃手下的数十个太监,或处死或发配充军了。

而瑾妃手下的人,却分毫未动。

两姐妹明明因为同样的事受处置,为何珍妃明显惩处力度更大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珍妃被处罚后,顶撞了慈禧。

作为典型的第8号人格,慈禧最讨厌的就是自己的权威被挑战,所以她不能忍受任何形式的顶撞,甚至反驳。

总之,她要的是唯命是从,是天下以我的意志为转移。

慈禧:她西逃前,将珍妃扔井里,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真相究竟是什么?

慈禧

慈禧手下的李莲英等人深知她的这个特性,他们一直投其所好,抓住她的这个特点拼命讨好她。

有一次,慈禧进御膳房时,看到御膳房院子里的花全谢了,心里很不高兴。

李莲英竟趁着她转身出门之际,将所有花儿全部换了。

慈禧回来一看,刚刚还病恹恹的花,此时竟全部迎风怒放,李莲英趁机夸赞道:

老佛爷,花儿遇到可心的人,竟枯木逢春了。

慈禧听了竟高兴不已,她是不知道花儿被换了吗?当然不是,她是高兴看到这个世界以她的意志为转移,至于怎么被转移的,她并不管。

长期被李莲英等等围着转的慈禧,突然看到珍妃这样的角色,心里自然是一百个不乐意。

慈禧对珍妃另一个不满的地方在于:她和光绪太恩爱了,碍了她的眼了。

慈禧觉得珍妃与光绪恩爱碍眼,与她常年守寡有关,哪个守寡的人愿意看恩恩爱爱的场面呢?另一方面,光绪有了珍妃以后,完全不理她的亲侄女,即光绪的皇后隆裕,也让她觉得碍眼。

总而言之,珍妃这种角色,对于第8号人格者慈禧而言,绝对算得上不对付。

与自己相当不对付的珍妃,后来还支持光绪帝的维新变法主张。

慈禧扼杀了维新变法后,曾将光绪囚禁在瀛台,替光绪帝发展了不少人才的珍妃受到牵连,并被幽闭钟粹宫后的北三所。

珍妃的具体幽禁地,位于景祺阁后小院内的一个废弃小屋。

慈禧一行刚到景祺阁不久,珍妃便被带到了,并跪下了。

幽禁冷宫多时的珍妃,看起来已经全然没有了昔日的神采。

猛然看去,还真认不出眼前这位消瘦、憔悴的妇人,竟是昔日容貌俏丽、仪态雍容的珍妃。

慈禧心里并没有想好如何处置珍妃,猛地见到她这副模样,再看看自己今时这身打扮,她竟动了恻隐之心。

然而,很快,慈禧的心就硬了起来,她发现:珍妃给自己道吉祥时,竟显得很敷衍,慈禧再次觉得自己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还‘吉祥’什么,洋人要打进来了,外头乱糟糟,谁也抱不定怎样,万一受了侮辱,那就丢尽了皇家的脸,也对不起列祖列宗,你应当明白。

慈禧扬着下巴道,她连正眼都未瞧珍妃。

慈禧:她西逃前,将珍妃扔井里,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真相究竟是什么?

慈禧与珍妃

珍妃愣了一会儿道:我明白,不会给祖宗丢人。

珍妃的声音依旧如昔日一般干脆简练,透着一股子谁也不服的劲儿。

这股劲儿,让慈禧很不悦。

慈禧此时在心里下了定论:这个人不能带走,带走必定是个麻烦。

于是,她悠悠道:你年轻,容易惹事,我们要避一避,带你走不方便。

珍妃突然脱口道: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镇京师,维持大局。

慈禧听了这话后,眼睛里闪出怒火。

九型人格第8号人格者的最大特质便是:不喜欢接受别人的指导,偏偏,这珍妃一个晚辈、一个被幽禁的妃子竟还来指导她。

死到临头,还敢胡说八道!慈禧怒斥道。

珍妃听了却仰着头大声道:我没有应死的罪,我要见皇上。

到了这时候,珍妃仍然没有认清局势,她不知道:维新变法以后,光绪皇帝已经彻底被架空了。

为了让珍妃死得明白,慈禧怒目道:皇上也救不了你,来人,把她扔到井里去。

珍妃终于意识到情势有多严峻了,她大声嚷着我要见皇上,我要见皇上,可惜,此时的皇帝根本不知道她正被召见。

随即,珍妃被崔玉贵和王德环连揪带推,带到了顺贞门内的井里。

珍妃自始至终嚷着要见皇上!最后大声喊:皇上,来世再报恩啦!

慈禧:她西逃前,将珍妃扔井里,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真相究竟是什么?

珍妃井

处置完珍妃后,慈禧的心神竟反而更加安定了,西逃前,她对宫中未被选中一同逃离的人道:

大家不用惊,为了让李鸿章跟洋人议和讲条件,我和皇上才不得不出城。

你们大伙都不用跟着走,我没难为着各国的公使,到时候他们也不会让联军难为你们!我和皇上很快就回来……

所有人都知道,没被带着走的,只能完全听任命运安排,人群中传来嘤嘤的哭声。

慈禧却再次劝慰道:你们别担心,我已安排荣禄,让他与各国公使联络,好好保护你们!

说完后,慈禧就在宫中众人的跪送下上了车,向西逃去……

1902年1月7日,即珍妃被处死一年多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行回到北京。

回北京的第三天,慈禧便发布懿旨:为珍妃平反昭雪。

这道懿旨并未对珍妃之死做任何方式的说明,只说即于宫内靖难。

显然,慈禧在珍妃之死上,采取的是模糊处理法。

同时,慈禧还肯定并褒扬了珍妃之死是洵属节烈可嘉,因此加恩追赠贵妃位号,以示褒恤。

懿旨被发布的当天,慈禧还将崔玉贵撵出了宫。

崔玉贵后来回忆说:

老太后把我撵出宫时说,她当时并没有把珍妃推到井里的心,只是气头上说,不听话就扔井里去。

她责怪我逞能硬把珍妃扔下去的,所以看见我生气、伤心,硬把我撵出宫了。

慈禧:她西逃前,将珍妃扔井里,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临时起意?真相究竟是什么?

左一为崔玉贵;右一为李莲英;中为慈禧

从慈禧为珍妃平反的速度来看,慈禧当日下令将珍妃扔到井里,多少是因为:仓皇逃窜时,被气急了所致。

回头看,若当时珍妃能说几句软话,并不再挑战慈禧的底线,或许,她定然不会落到如此下场。

对于如慈禧这样的第8号人格而言,若非要据理力争,非得尽可能地挑准时候,且选取他们能接受的方式。

可惜,这点,珍妃致死都未悟透,以致于:害了卿卿性命。

心理贴士一:与第8号人格者相处的注意事项

1,不要和8号人格者辩论,因为与他们辩论等同于挑战他们的权威;

2,对8号人格者要尽可能地肯定、称赞、鼓励,哪怕提建议,也要预先进行称赞、鼓励等;

3,要赢得8号人格者的尊重,除了对他们表现出尊重(尤其尊重隐私),还得注意不卑不亢,尤其遇事不能表现出拖泥带水,优柔寡断;

4,和8号人格者相处要注意说亮话,切忌拐弯抹角;

5,与8号人格者恋爱贴士:称赞他们的强劲实力、英雄气概以及铁肩担道义的正义感等等。

心理贴士二:第8号人格者警钟

1,切忌执着追求自给自足;

2,切忌恐惧依赖,切不可:认为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独立才是最好的自保,并与世界对抗,挣扎到底;

3,若8号人格者不幸未成为领导者,切不可因不想受命于人,而盲目冒险创业,创业需谨慎;

4,切忌:竞争时必须掌握环境,不可一味求胜。


标签: 慈禧  她西  逃前  珍妃  扔井  竟是  蓄谋已久  还是  临时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