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风水(北麦南稻,南船北马,秦始皇陵,关中十八唐帝陵),龙脉(华夏文明龙脉),隐士(终南山隐士,唐僧玄奘,张良,姜子

cht 2023-10-12 7次阅读

今天讲讲秦岭。

秦岭:风水(北麦南稻,南船北马,秦始皇陵,关中十八唐帝陵),龙脉(华夏文明龙脉),隐士(终南山隐士,唐僧玄奘,张良,姜子牙,老子),皇帝(李自成)

嗯,还是按照我们一贯的风格,先讲秦岭的历史。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秦岭在哪里?

广义上的秦岭,贯穿了甘肃、陕西、河南三省,西起甘肃白石山,东经天水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长约1600多公里。

那么,秦岭的地位又如何呢?

这个小学地理课本就讲过,秦岭淮河线,是南北的分界处。

可能大家不太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么说吧,秦岭南北,简直就是两个世界,这两个地方的自然气候、风土人情、饮食风物,都截然不同。

秦岭以北,冬天结冰,雨水较少,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杂粮。

秦岭以南,冬天一般不结冰,四季常绿,雨水充沛,多种植水稻、甘蔗、茶叶等。

你看,就隔了一条秦岭,差距就是这么大,就是所谓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

秦岭:风水(北麦南稻,南船北马,秦始皇陵,关中十八唐帝陵),龙脉(华夏文明龙脉),隐士(终南山隐士,唐僧玄奘,张良,姜子真相究竟是什么?

还有就是,秦岭有什么著名景点呢?

它有是三座山比较出名,分别是:东面的华山,西面的太白山,以及中间的终南山。

干脆用一句话说明它的地位吧: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龙脉。

嗯,华夏龙脉,这四个字分量极重。

那我们接下来看看它凭什么能担得起这个分量的。

我们先说说秦岭出过的名人吧。

最早的,是西周时的姜子牙,他就隐居在终南山磻溪谷中,到了72岁才出山,最后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再往后,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子,他的代表作《道德经》,就是在终南山楼观台著成的。

秦朝更不用说,这里被称为秦岭,就因为秦朝。

秦人先祖是被发配到秦岭的,后来在这里休养生息,最后才横扫六合、独霸天下,他们后来五次迁都,都没有离开秦岭。

后来,秦始皇陵也修建在了秦岭支脉骊山脚下。

在他之前,秦先祖陵,也修建在了西秦岭中。

汉朝嘛,刘邦之所以能打败项羽,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里的栈道,指的就是秦岭古道。

而说出这句话的张良,后来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后,也隐居在了秦岭紫柏山,得以善终。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推崇秦岭,他的四大行宫之一的翠微宫就建在了秦岭脚下,平时不仅在这里处理朝政,甚至最后驾崩都是在这里。

而唐僧的原型玄奘,死前也立下遗嘱,让弟子把他葬在能看到万山之岭的秦岭脚下。

而唐朝历代皇帝的陵墓,也几乎都选择了与秦岭隔水相望的地段,号称关中十八唐帝陵,埋葬了18个皇帝。

其实是19个,因为其中一座陵墓埋葬了两个皇帝,一个是唐高宗,一个是武则天。

宋朝时期,金国南侵,后宋室南迁至杭州,建立南宋,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史称靖康耻。

南宋祥兴二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后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这也是第一次,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

元朝开始,开始重新划分行省疆界,将秦岭分裂,自此秦岭不再是四川与陕西的分界线。

明朝时期,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一直想要迁都,他在各处考察后,决定迁都关中,还派太子朱标去考察。

结果朱标去秦岭查考了一番后,很快因风寒病史,死得非常神秘诡异,史书上也没什么记载,后来才有了朱棣造反。

到了明末,李自成号称闯王开始起义,其实在起义前期,他被官兵各种虐打,最后只剩下十几个人,狼狈逃窜到了商洛山。

但是一年后,他出山后,却像开了挂,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口气将崇祯皇帝都给逼死了。

所以后世好多人都觉得,他在商洛山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奇遇,所谓的高人指点,外星人植入芯片之类的。

而他隐居了一年的商洛山,就在是秦岭。

后来有人发现,商洛山的山崖上修建了很多诡异的山洞,像是崖洞,又像是墓穴,非常诡异,好多人说,这就是当年李自成隐居的地方。

但是具体到底是什么,那就没有人知道了。

康熙年间,由于战乱频繁,陕南人口减少了七成,于是皇帝修改垦荒令,招募流民进入秦岭垦荒,到道光年间,涌入了二百多万人,给秦岭造成了大规模破坏。

也是道光年间,鸦片战争,战败,从此进入了屈辱期。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躲到西安,人民躲入秦岭避祸。

1936年,西安事变,开启了全面抗日新时代。

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下面的历史我们就不展开了,其实也是一样的。

所以,秦岭,历来都是和我们中华国运息息相关的。

所以,它作为华夏龙脉,也是当之无愧的。

今天,秦岭最出名的恐怕要是终南山隐士。

据说,终南山现在有5000隐士,也有媒体说是几万人的,这些人中,有出家人,有修行者,有厌世者,还有养病者,甚至还有逃犯、罪犯,以及各种沽名钓誉者。

前几年,我和朋友去过一次终南山,寻访隐士。

我这个朋友是个画家,他很想找一些隐士清淡一下,然后也在那里隐居,好好作画。

说是终南山,其实这是一块很大的地方,它东起蓝田县杨家堡,西至大白山南梁梁脊,延绵二百多公里,所谓的隐士,都散散落落分布在各个峡谷里,很难找。

很遗憾,现在的终南山,骗子横行,游客成群,已经成为了各种网红、气功大师、假僧、邪道们沽名钓誉、诈骗求财的地方,以及各种旅游团猎奇探险的地方。

我们顺着终南山走了很久,看见了几个人抱不过来的大树,也看到了坍塌的茅屋、石洞,但是却没有见到几个真正的隐士。

我朋友很遗憾,他说,七八年前的时候,终南山还是一块净地,经常能看到一些劳作的僧人,采野果的老道,大家萍水相逢,随便盘坐在石头上,谈玄论道,很是畅快。

所谓的高人,其实并不是道骨仙风,反而他们没什么助手,做什么都要亲手劳作,狼狈不堪,往往比村民还落魄,但是言谈举止,却没有任何扭捏、做作,日出而作,而落而息,真正亲近自然,才算得上是高人。

真正的隐士,对于生死看得很轻,好多人觉得大限之日要到了,就找一个山洞,把自己封在里面,默默死去了。

也有人在生死之间顿悟,成为了一带名僧,也是终南山经常出现的神迹。

而且在终南山拜访高人,也需要具备基本的礼仪,隐士们居住的地方,不管再简陋,都会有一个标注,可能是一个简单的图案,可能是门上挂的几根草,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是道教,是佛教,还是自修。

你要去拜访,要根据别人的身份,用专门的问候方式和别人打招呼,要不然隐士是不会理你的。

访隐者不遇,他也有些遗憾,觉得终南山已经变成了菜市场,还会有高人在这里隐居吗?

况且我们听山下的村民说,终南山越来越火了,他们把房租涨了好多倍,好多隐者承担不起,都离开了这里,去了秦岭更深处了。

我朋友就感慨,说晋代诗人陶渊明,当年就隐居在大山深处,写下了隐士影响最大的诗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没想到,今天的终南山却没有了隐士,这里还能叫隐士之山吗?

我不知道。

我只听说,当年秦始皇征发了七十万人,远赴四川、湖北等地砍伐木材,开凿石料,在渭河上林苑修建一所穷奢极侈的宫殿,叫做阿房宫。

但是一直到他死,这座宫殿都没有修建完。

这也成为了他心里最大的遗憾之一。

之所以没能修建完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亲口写了一个命令:不准采伐秦岭一木一石。

按说秦始皇对阿房宫朝思暮想,秦岭又拥有上好的木材和石材,为什么不用呢?

他在临终前终于说出了原因:恐伤龙脉,影响华夏国运。

虽然,这已经是二千二百多年前的事情了。

愿天佑我中华,国泰民安。


标签: 秦岭  风水  北麦  南稻  南船  北马  秦始皇陵  关中  十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