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如何预防,吃什么中药是怎么回事?

cht 2023-10-07 8次阅读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西医

脊椎动物的中心器官,心脏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

中医

心具有主血脉、藏神之功。

心脏病

西医

心脏病是由于心脏功能异常或结构缺陷引起的疾病,是所有心脏病的统称,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不同类型的心脏病表现不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病为生活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原因:心脏病的发生与先天性因素病源微生物因素,动脉硬化的因素还有疾病继发的因素所导致。

中医

心脏病多属中医胸痹、心痛等。

心动过速,也可以是心动过缓属于心悸范畴。

原因:胸痹: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

心悸:气血两虚、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劳欲过度等。

预防心脏病

非药物预防:

心脏病对健康有很大危害,应积极进行预防。

(1)中应积极控制体重(2)戒烟戒酒(3)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4)保持规律的生活及适当的锻炼(5)定期体检。

西药预防:

心脏病患者的一级预防:可以服用的药物有抗血小板聚集药,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还有服用他汀类的降脂药,常用药物有立普妥、可定等等,还可服用ACEI类的药物,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这些药物有预防心室重构和改善心脏供氧不足的这种效果。

另外,如果患者有胸闷、气短等症状还可服用β受体阻滞剂,

中药预防

(1)复方丹参滴丸(气滞血瘀):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憋闷、心绞痛等等。

(2)通心络胶囊(气虚血瘀):组成: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土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制)、酸枣仁(炒)、冰片。

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证,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固定不移,心悸自汗,气短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3)熊胆救心丹(痰浊阻络):组成:熊胆、蟾酥、冰片、人工麝香、人参、人工牛黄、珍珠、猪胆膏、水牛角浓缩粉。

具有强心益气,芳香开窍之功。

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胸痹心痛,胸闷气短和心悸等证。

(4)心宝丸(阳虚血瘀):组成:冰片、蟾酥、附子、鹿茸、人参、肉桂、三七、麝香、洋金花。

具有温补心肾,益气助阳,活血通脉之功。

用于治疗心肾阳虚、心脉瘀阻引起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窦房结功能不全引起的心动过缓,病窦综合症以及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心绞痛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

(5)滋心阴口服液(阴虚血瘀):组成:麦冬、赤芍、北沙参、三七。

具有滋养心阴,活血止痛的之功。

用于阴虚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怔忡、五心烦热、夜眠不安、舌红少苔;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症候者。

(6)益心胶囊(气阴两虚):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知母、石菖蒲。

具有益气,养阴,通脉之功。

用于心气虚或气阴两虚的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乏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7)补心气口服液(心气不足):组成:黄芪、人参、石菖蒲、薤白等。

具有补益心气。

理气止痛之功。

用于气短、心悸、乏力、头晕等心气虚损型胸痹心痛 。

心脏病如何预防,吃什么中药是怎么回事?


标签: 心脏病  如何  预防  什么  中药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