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战争中的护国军:因粮饷问题差点发生哗变是真的吗?

cht 2023-10-03 8次阅读

  蔡锷出了帝都一路西行,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达到云南,这边一票老兄弟们早就准备好了,只等他回来斩鸡头烧黄纸,大家一起打丫的袁大头,抢了金银好过年。这时候的护国军,钱袋子里是真没几个铜子了。以前云南就是个吃中央救济粮的穷地方,从晚清到民国,每年要靠中央每年补助八十万元。现在蔡锷回来可好,袁大总统脸一翻断了奶,手里就剩下几个大佬卖房子卖地弄来的四十万元,不赶忙忙誓师北上,到四川抢丫的,过两天连房子都没得卖,难道要两万多滇军弟兄喝西北风么?血酒喝过,蔡锷带着他的主力部队匆匆忙忙向北,开进了四川境内。

  这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后辛亥时代的西南军阀》里有一段颇为煽情的记载:“此路虽然声势浩大,但人马却少得可怜(李烈钧那路就更是说不得了--他手里的人马还是这路挑剩下的),对外号称是一路军,实际不过五千来人,更要命的是,该路所携弹药不敷一月之用,军饷亦不足两月……”就是这不足两月的军饷,里面还充了大量的“滇土”,也就是鸦片,这玩意的价值等同于大洋黄鱼,比什么滇元好用多了,走到哪里都能消费。

护国战争中的护国军:因粮饷问题差点发生哗变

  即使这样,在这场三个星期的微型战斗中,蔡老大的第一军还曾因为缺饷而发生哗变,闹事的小弟们险些将蔡老大所在的堂口冲散:“3月5日军事严重受挫,蔡锷致电其它将领:刘部弹乏饷竭,战斗意志尤为腐窳,不堪用之战线,前夕八时,即由阵地抢先溃退,势如潮水,途经司令部,经弟吓以短枪,复反奔,闻其出东门后,仍鸟兽散……饷宜多方为谋,或希密商滇省,能否海外协款,酌筹若干,惠济本军。(注:《蔡锷为刘存厚等部饷弹两缺战斗意志不振应设法解决致李梓畅董干臣电》,载《护国运动》,第212页。)”这样的经济状况,这样的一支部队拉出去作战,也难怪历史上护国军与北洋军仅仅在泸州等几个地方彼此拉锯鏖战,不是蔡锷不想大打,实在是真没钱,仗打到这个时候如果还能撑下去,那蔡锷就不是蔡锷,而是比尔盖茨了。


  我的宽恕绝不能给一个女人,她就是齐国的公主,宣姜的姐妹,文姜。

  文姜

  美丽指数:五星

  不幸指数:三星

  罪恶指数:五星

  当初金圣叹批《水浒》,当他批到武松被陷害后迁怒于很多无辜的人的时候,他用一个“恶”字评价武松。

  我想如果您知道文姜的故事,就会知道,对文姜而言,即便您翻遍新华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这些书,也不会找出比“恶”这个字更贴切的评价了。

  文姜的故事是我写这本书以来最复杂的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牵扯了春秋初期鲁、齐三国的国运走向,决定了十余个人物的命运和最终结局,而且这个故事里还有太多的疑问和分支剧情。我们先来看看鲁国在这个事件里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第一个要介绍的人物是鲁桓公,他是本故事的男主角之一。

  鲁国是西周初期的封国,它的第一任主人是周公旦,周公旦做《周礼》,所以鲁国成为了最早的“礼仪之邦”。

护国战争中的护国军:因粮饷问题差点发生哗变是真的吗?

  但是很遗憾,到了春秋时期,鲁国也变成了一个“不礼”的国家。

  公元前769年,鲁惠公即位。《左传》中出现的第一个女人就是这位鲁惠公的元妃孟子,但是孟子死得很早,鲁惠公续娶了另一个女人叫声子。但是这位声子好像并不讨鲁惠公的喜欢,《史记》上称她为“公贱妾声子”。但声子生下了一个孩子,叫息,也就是后来的鲁隐公。

  鲁惠公和声子生了鲁隐公(息),和宋仲子生了鲁桓公(允)。因为鲁惠公比较喜欢仲子,所以鲁惠公把仲子立为了正妃,就这样允成了太子。

  但是,鲁惠公死的时候,允还很小,所以鲁隐公摄政。

  《左传.隐公元年》上说:“不书即位,摄也。”《史记.郑世家》上说:“及惠公卒,为允少故,鲁人共令息摄政,不言即位。”

  后来在鲁隐公十一年,也就是公元前712年的时候,由于一个小人,《左传》上称之为羽父,《史记》上说是公子挥,他先撺掇鲁隐公杀了鲁桓公,结果隐公说自己老了,鲁桓公也长大了,打算退休,把位置传给鲁桓公。这个小人知道了鲁隐公的意图,怕自己的话泄露,又跑到鲁桓公那里建议鲁桓公把鲁隐公杀了,这次“劝谏”成功了,于是鲁桓公杀隐公于蔿氏。

护国战争中的护国军:因粮饷问题差点发生哗变是真的吗?

  鲁桓公就这样登上了王位。

  我们来看一下,鲁惠公、鲁隐公和鲁桓公,这两位君王和一位摄政王,父子三代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鲁惠公硬生生的娶了儿媳,据《左传》记载鲁隐公的母亲声子死了,他竟然哭也不哭一声,鲁桓公更残忍,竟然杀掉了为自己辛苦操劳,并想把王位尽快传给自己的哥哥。

  鲁国当时的状态就是这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公元前709年,鲁桓公即位两年后,他娶了齐僖公的女儿文姜。当这个女人来到鲁国后,也就注定了这位君王悲剧的一生,当然这也很可能是上天给他的报应。

  美丽的文姜在公元前709年,嫁给了鲁桓公。

  文姜从出嫁时起就负面新闻不断,齐僖公竟然亲自送女儿出嫁,这是一次严重违背礼仪的事件,根据《周礼》规定文姜应该是由下卿送嫁。

  这个事件好像并没有引起太多历史学家的重视,我是一个比较八卦的人,喜欢琢磨一些奇怪的事情。

  鲁国是一个礼仪之国(表面上),上有周公旦作《周礼》,下有孔子维护礼制。就我看来,当时齐鲁正在修好之时,齐僖公犯不着违背礼仪,而得罪礼仪之邦鲁国。更奇怪的是第二年,齐僖公的弟弟又来到鲁国访问,《左传.桓公三年》说的很明确,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致夫人也”。


标签: 护国战争  中的  国军  粮饷  问题  差点  发生  哗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