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卓文君《诀别诗》是怎么回事?

cht 2023-10-02 8次阅读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卓文君《诀别诗》是怎么回事?


卓文君

  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公元前158年, 21岁的司马相如担任了汉景帝武骑常侍的警卫。然而,汉景帝不爱好辞赋,踌躇满志的司马相如,英雄无用武之地,感到十分苦闷。三年后,他终于决定称病辞职,来到四川临邛。四川临邛的县长叫王吉,是司马相如的同窗好友。王县长在宴请相如时,邀请了当地首富卓王孙座陪。卓王孙是做钢铁生意的,当时战争频繁,钢铁需求旺盛,卓王孙的冶炼企业效益暴增。过了几天,卓王孙回请王吉县长,特邀司马相如做陪。酒酣耳热之际,王吉说道:我友司马相如弹琴天下第一,大家欢迎他演奏一曲。 相如推辞不过,拿出他的爱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转轴拔弦,凝神聚情。这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也站在门外偷看。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史书记载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同时她琴弹得也非常好,诗、书、画也是无一不精。本来她已许配给某位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但其芳名早己传遍蜀地,更兼其为大富豪的掌上明珠,追求者不计其数。司马相如也是久慕其名,今日能成为其家座上宾,不免更是浮想连翩。于是这位大才子灵感突至,才思泉涌,现场作词作曲,亲自弹奏了那曲万古流芳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这美伦美奂的爱情信号,深深打动了门外卓文君的心扉。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曲为媒,互生爱慕。两人秘密约定一个夜晚,卓文君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来到成都。

  卓王孙得知此情后,怒不可遏,气得大喊:不孝之女伤风败俗,我不忍心杀害她,但我一分钱也不会给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成都的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困苦艰难,屋里穷得只剩下四面墙。卓文君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出主意说:相如,我们还是回临邛做点小生意吧,何苦在这儿受穷呢?于是,两个人又重新回到临邛,把车骑卖了做本钱,两人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酒保卖酒,相如穿着短裤做服务员。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卓王孙的耳中,他深感羞耻,不敢出门。这时就有人劝他:您的女儿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况且司马相如虽然贫穷,却是当代杰出的才子,毕竟都是一家人,又何苦相互羞辱呢?

  卓王孙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给了卓文君夫妻仆人100名,钱财数百万,以及出嫁时衣被财物一应俱全。文君逼宫之计大获成功,他和司马相如兴高采烈地回到成都,两人买田地,置豪宅,过上了富人的生活。

  正当司马相如陶醉在美好的爱情生活,与卓文君双栖双飞时,他的仕途之路也发生了转机。原来,司马相如有一个四川老乡杨得意,给汉武帝刘彻当贴身太监。有一天,汉武帝读到《子虚赋》,非常欣赏。并且遗憾地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生在同一时代。此话恰巧被站在一旁的杨得意听到了,他赶紧接话说:这个作者是我的同乡司马相如,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听到后喜出望外,马上召见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对汉武帝说:这篇赋是我写的。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再写一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您。

  武帝立马准奏,并命令秘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不愧是大才子,倚马可待的功夫就做好了歌颂汉武帝文治武功的《上林赋》。此赋内容不仅与《子虚赋》可以相衔接,文字辞藻也更加华美壮丽。此赋同样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陈述楚国之美;其中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林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好大喜功的武帝读毕非常高兴,立刻加封司马相如为副省级的侍从郎。

1/31


标签: 司马相如  文君  故事  诀别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