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路事件的战斗经过:中苏中东路战争详情是真的吗?

cht 2023-10-01 11次阅读

  苏军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集结了超过八万人以上的强大兵力,后勤补给也没有问题,而同时奉苏谈判完全破裂,9月18日苏联政府向各国大使宣布,关于中东铁路问题,苏方始终主张和平解决,而态度虚伪,毫无诚意。认为今后之交涉无望,以前经过德国调停一切交涉断然中止。此后对于中俄国境惹起一切不祥事件之责任,苏概不承担,决定对东北军发起致命性的攻击,以促使东北当局回到谈判桌前。

  东北军对此亦有了解,故10月4日,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拟定《国民义勇军组织条例》。内称,“赤羌寇边,首在抗御,凡属国民或团体有为国牺牲效命疆场之志愿者,投为义勇兵、义勇军”。条例规定,名义上属个人者,定为国军义勇兵,属于团体者定名为国民义勇军。

  10月2日,苏军步兵千余人向满洲里三十八团三营阵地进攻,双方战斗激烈。随后又不断以飞机大炮掩护向满洲里车站各阵地进攻,双方战斗到3日晨。

  10月10日,贝加尔方面苏军3万人向东北边界进发,而此时负责防守梁忠甲旅已与苏军对峙数十日之多,后援不继,告急求援。

  10月12日,爆发了著名的中苏海军三江口富锦之战,亦称同江之役。早5时,苏军出动飞机25架、军舰10艘、机关炮车40余辆,后又增派骑兵约800余名、步兵3000余,向同江军队进攻。至午后3时,同江县城失守。此战役海军江防军全军覆没。

  详细经过是十二日晨在同江的苏联海军阿穆尔河区舰队(也有资料称是苏军远东舰队,但从苏方资料来看应为阿穆尔河区舰队)由斯加斯克率领以旗舰雪尔诺夫号为首的舰艇共9艘(军舰5艘,其中3艘吨位在950吨以上,另有4艘武装轮船,计有152毫米大炮4门,120毫米大炮18门,并有飞机十余架支援),飞机25架;东北江防舰队则由江亨舰长尹祚干代理指挥利捷(旗舰),利绥,江平,江安,江泰等六艘浅水炮舰应战,另有“东乙”号武装驳船。(除“江亨”为550吨,“利济”为360吨,其余均在200吨以下,全舰队只有120毫米炮5门。)

中东路事件的战斗经过:中苏中东路战争详情

  东北海军由于沈鸿烈的先见之明,事先藏了一艘拖驳船东乙号在沼泽中,在船上放置两尊120毫米大炮并先详加测准距离。十月十二日清晨五点半战事一开启东乙即发炮攻击停泊不动的苏军旗舰,苏军未料到中方有此一招,当即被击中指挥舰桥,据中方称在炮击中苏军司令、参谋长、旗舰舰长等多人当场阵亡,但未得到苏方资料证实,不久雪尔诺夫号即沉;苏军的另外三艘亦被东乙击成重伤。

  但到了九点苏军的飞机加入战场,战局马上改观,江平、江安、江太、利捷、东乙等5舰被击沉,利绥舰受重伤逃回富锦。其后苏军飞机和舰艇集中火力掩护步兵400多人在三江口地区登陆,并对东北军阵地发起冲击,驻守此地的东北海军陆战队第一大队和陆军一个营协同抵抗,击退了苏军首次进攻。苏军调集援兵近3000人,迂回到下游10余里处,袭击守军侧翼,经过白刃战后,守军大部战死,阵地被苏军占领。是役东北江防舰队伤亡300余人,舰艇几乎全部损失,江泰舰长莫耀明亦阵亡。张××、路××两团以下军官17人被打死,士兵伤亡500多人(根据东北军事后公布的数字,总伤亡人数为700余人)。而根据中方公布的数字苏方飞机被击落2架(也有资料称是1架),军舰被击沉3艘,伤数艘,人员伤亡700余名(这是最感到怀疑的数字,因为在全面主动的情况伤亡居然同中方相当,但由于没有苏军公布的资料,暂时以此为准,另有中方资料称苏联海军伤亡70余人,较为可信)。下午2时,苏军进占同江城,次日退出。19日苏军撤走。三江口之战规模不大,但是中苏之间唯一一次海军交战,兵种齐全,有舰艇、飞机、陆战队,形成陆战空立体作战。

  13日下午3时,苏联骑兵200余,携炮6尊,乘船越境,向胪膑县库克多博卡伦进攻。卡官因兵力单薄不战而退。

  10月15日,苏驻哈尔滨领事馆被捕之苏联人员被东省特别区法院判刑,19日东省特区当局以“有接济共党嫌疑”,对苏联远东银行实行监管,由市政局,总商会和银行公会组成保管远东银行财产委员会,21日南京外交部电令驻德国公使蒋作宾中止与苏联谈判,这一系列事件对于苏军的全面进攻起了火上烧油的作用。

  10月26日,苏军百余名攻占奇乾县,同日黑河电灯公司被炸毁。

  10月30日,苏军再占同江。31日早9时,苏舰7艘突然破坏拦江索,进入富锦江岸,与军队激战,有少数骑兵登岸。中方的利绥,利川舰先后自沉只有江亨舰参战,但仅发炮三发便自沉(有其与苏军激战一小时,不实),舰员争相逃命,此即富锦之役。午后7时,苏船21艘由松花江上驶,骑兵一部由吐子元上陆,节节进逼富锦。9时,苏舰7艘靠近富锦江岸,步骑炮兵约六七百名登陆。东北军不战自溃,11时富锦县城被占。军队退向桦川。苏军将“文武机关分别焚烧”,通讯机关尽数破坏。将锦昌火磨等“所有面粉”“分给贫民”,并将“械弹及军需品尽数掠去”。11月1日晚,苏军步骑炮兵由东门撤走。2日晨苏舰陆续撤走。

  以后苏军连续起动进攻,至11月11日成立了哈尔滨戒严司令部,15日宣布戒严。

  张学铨,张作霖八子,早年参加共产党,解放战争中负伤退伍,晚年生活贫苦,后任职于图书馆,小学,九十年代病逝于天津。

  张作霖的八儿子张学铨。1925年12月生于沈阳,寿夫人所生。当时由于郭松龄反奉,闹得奉天内外动荡不安,张作霖六神无主,几次想迁居大连、火烧大帅府,并把家眷迁到别处。

  张学铨生平简介

  学铨出生在南满站(今沈阳站)日本铁路附属地日本顾问松井家中。学铨刚出世,张作霖就接到前线打来电话说,郭松龄已被处决。张作霖十分高兴,一拍大腿,就给学铨起了个小名,叫“太平郎”。“九·一八”事变后,随母迁居天津。

中东路事件的战斗经过:中苏中东路战争详情

  1943年后由天津到东北解放区。营口解放时进城,在税务局工作。天津解放后,退职回天津。1960年经周总理批准由天津市安排在55中学工作。现已退休。任天津区政协委员,爱人马蕴兰在先锋幼儿园工作,生一女名闾琪,在天津十二幼儿园工作。1991年6月5日学铨夫妇携女儿来帅府参加张学良90寿辰庆祝活动,并赠寿联四幅。1996年在张学森将军去世的下一年去世。


标签: 东路  事件 , 战斗  经过  苏中  战争  详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