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古代究竟算不算大国 究竟有多大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09-30 6次阅读

古代“”究竟有多大

谈到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大国的历史,自然会想到古代的。古代究竟算不算大国,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此还存在不少误解。

首先必须明白,“”被正式当作我们国家的名称是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才开始的。在这以前,“”的概念是不确定的,一般来说是不断扩大,从仅指中原地区扩大到泛指整个国家。但即使在清朝后期,“”有时是大清国的代名词,包括清朝的全部疆域,有时却只指“内地十八省”,而不包括东北、内外蒙古、西藏、新疆。

因此,要确切地表示古代的疆域范围,只能说当时这个朝代实际统治的范围有多大,例如秦朝有多大,唐朝有多大,清朝有多大。如果要说当时的有多大,就得说明这个“”是什么概念,它包括当时哪些政权。例如,8世纪的有多大?如果只指唐朝的疆域,那就不能包括青藏高原,因为那是由吐蕃统治的,而吐蕃是独立于唐朝的政权,至少不属唐朝管辖,要不唐太宗就不必将宗室女儿嫁给它的君主,唐朝也不必与吐蕃立碑结盟了。

如果因为青藏高原以后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就将它提前到唐朝,那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当然,如果要从今天的领土往前追溯,在今天的范围内8世纪时的政治形势,有哪些政权存在,当然应该提到吐蕃,还有南诏、渤海等实际独立于唐朝的政权。

历史揭秘:古代究竟算不算大国 究竟有多大

其次应该了解,不用说历代之间,就是一个存在时间稍长的朝代,它的疆域也是在变化的,特别是那些延续时间较长,曾经较大规模开疆拓土的王朝,往往前后会有大幅度的变化。如西汉,初期的西界还没有到达河西走廊,但后期已扩大到巴尔喀什湖,末年又退至玉门关。初年的南界只抵南岭,连今两广都在南越控制下,但中期后扩展到今越南南部。又如唐太宗时灭东突厥后,唐朝的疆域向北扩展到贝加尔湖一带。但到后突厥复国,唐朝的北界又退回到阴山一线。再如清朝,雍正时的疆域还不包括今新疆,到18世纪中叶的乾隆年间才平定天山南北路,扩展到巴尔喀什湖和帕米尔高原。但到1860年后,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和今新疆西北的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先后被俄国侵占,20世纪20年代后15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实际已经丧失。

再者,还必须区分,哪些地方是一个朝代的正式行政区,哪些地方是藩属国,哪些地方只是“声威所及”。例如,西汉后期匈奴的单于曾向汉朝投降,但汉宣帝并没有将匈奴并入汉朝,而是资助单于返回匈奴,并规定双方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所以汉朝的北界始终没有越过阴山,匈奴也不属于汉朝的疆域。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西征,蒙古骑兵横扫亚欧。但到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时,他的其他子孙已分别建国,以后被称为四大汗国。

这些汗国与元朝是各自独立的政权,只是它们的君主出于同一个祖先。元朝的疆域始终没有包括全部新疆,南疆一直属于另一个汗国,更不用说中亚、西亚和欧洲部分。又如越南的大部分曾经是从西汉至唐朝的正式行政区,从10世纪开始已经独立建国,以后只是宋、元、明、清的藩属。当然它没有完全独立,所以法国要将越南变为殖民地前,还得迫使清朝放弃宗主国的地位,承认越南独立。但不能将10世纪后的越南看成“”的一部分。

朝鲜、琉球、缅甸等也有类似情况。至于日本、东南亚各国,从来没有正式成为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史书中所记的“称臣纳贡”实际是打着“朝贡”旗号的国际贸易,或者是临时的访问。史书上的“称臣纳贡”大多如此,还有些只是天朝大国因循守旧或自娱自乐的片面记录,直到清朝前期,还将俄罗斯、法兰西、葡萄牙、荷兰、红毛(即英国)等国称为朝贡,难道我们相信这些国家是清朝的藩属吗?

到目前为止,还有些人认为,将历史时期的“”,或历代王朝的疆域说得越大就越能显示爱国主义。事实恰恰相反,如果真想和平崛起,就得了解历史事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零距离打板子

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登基之初,一个重要的诏令,就是广开言路,鼓励言官大胆进言,但在他大多数执政时间里,对于言论,却多采取压制方式。他压制的方式,就是“杖责”。

他杖责的方式,是非常“零距离”的,比如嘉靖四年(1525年),云南御史郭楠上奏,要求抚恤“大礼仪”之争中的获罪官员家属,朱厚熜立刻下令,命令锦衣卫带着大棍,乘快马八百里加急,就为了到万里之外的云南打郭楠二十大板。

嘉靖十三年(1534年),户部给事中张选要求朱厚熜亲自拜祭孔子,恼怒的朱厚熜不但把张选杖责,甚至还特意跑到牢房隔壁,亲自听殴打张选的棍子声。嘉靖十九年(1540年),朱厚熜想闭关炼丹,太仆寺卿杨最上奏说:“臣就是被陛下打死,也要上奏劝阻陛下。”朱厚熜看完后立刻说:“那就把他打死吧!”结果,杨最被活活打断了气。

历史揭秘:古代究竟算不算大国 究竟有多大真相究竟是什么?


明世宗朱厚熜

嘉靖面前不好混

摊上朱厚熜这样的领导,做大臣的想混好是非常难的,朱厚熜执政时代的几位重臣,都有自己一套混事的办法。最早得宠的夏言,最大的特点是做事风风火火,朱厚熜交代做的事,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完,而且汇报工作极其简单明了。

但排挤掉夏言的严嵩,却更有一手,后人都说他会拍马屁,其实他拍马屁的方式极其特殊,就是每次与朱厚熜讨论事情的时候,先假装和朱厚熜争论,然后等朱厚熜教育完了,就做幡然醒悟状,再竭力称赞朱厚熜英名。每次都能给朱厚熜智商上的优越感。

而最后算计掉严嵩的徐阶,他的方法却更加高明,他给朱厚熜奏事,每次都是先投朱厚熜所好,大拍马屁,说话的时候来回绕圈子,绕到最后,却还是拐到自己的主意上,基本都能取得朱厚熜的支持。

对联有风险

朱厚熜对待大臣,表面上很亲切的,经常拉着大臣拉家常,甚至讨论学问,但就在温情脉脉间,可能稍微一点小错,就会招得他当场翻脸。

嘉靖二十五年(1545年),朱厚熜一次召内阁首辅严嵩和吏部尚书熊侠,说要一起对对子,他出了个上联叫“阁老心高高似阁。”就这一句,吓得严嵩当场“扑通”跪倒,头捣蒜般的磕头,浑身冷汗直冒。

朱厚熜接着冷冷的说:你要是对不出来,我这里倒有一个下联——天官胆大大如天。话音未落,旁边的熊侠也紧跟着扑通跪下,连磕头的劲都没了,浑身哆嗦的如筛糠。这个对联连起来的意思就是:做内阁首辅的严嵩,心气太高了,高的内阁首辅这个官都容不下他了。做吏部尚书的熊侠,胆子也太大了。大的都要比过天了——你们俩以后都给我老实点!


标签: 历史  揭秘  古代  究竟  不算  大国  竟有  多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