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名什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09-28 13次阅读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名什么

郑成功作为明朝遗族的效忠者,在与清朝的历次斗争中都率领部下以寡胜多,成为了当时明朝遗族心中的偶像和代表,不过长期的抗争使得他认识到抵抗清王朝需要一个完备的根据地才能够实现,所以收复当时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成为了他最大的目标。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名的举措也极大的鼓舞了民族的信心。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的画像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的画像

经过了一系列的战斗,郑成功率领军队成功赶走了占据台湾岛奴役当地人民的荷兰殖民者,以揆一为首的荷兰匪人在坚船利炮的帮助下都没能够击败郑成功的军队,自然就只能灰溜溜的抱头鼠窜了,随着台湾岛顺利收复,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对收复的各处岛屿和府邸都进行了重新命名。

有记载的主要在于台湾岛首府赤嵌城被更名为承天府,这是因为郑成功希望彻底洗刷殖民者的痕迹,将华夏大地的固有领土更名为更具有中华风范的名字,而承天府这个称谓也是意在表达自己承袭大明遗志,为抗击清朝而承蒙上天护佑的意思。

其他还有很多收复的岛屿也有了新的名称,比如台湾岛更名为东都,以代表作为反清复明的总基地,将此作为郑成功一脉的根基,以图长时间的发展。

还有很多比如将台湾划分为两个县,天兴县和万年县,一系列的改名都是为了将大明的意志重新确立起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改名的这一个英明举措,为后期抗击清朝的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军民一心,能够共同抗击外来的侵略者。

郑成功收复台湾使用的战船

郑成功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收复我国领土台湾岛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不过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所使用的战船,很多人缺并不了解,其实郑成功军中多数船只都是明朝时期遗留的大型海船,在当时世界上都属于先进水平,其中也分为多个种类,功能和活力配置都有所不同。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船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船

攻打台湾时,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船只共计四百余艘,将士两万五千余人,火炮数量众多,其中主力战船为中军舰,作为指挥战斗的中枢,也是郑成功本人的坐船,相传在与清军抗击过程中,中军舰还曾经经历过数次大风浪,虽多次遇险但仍平安无事,乃大富大贵的征兆,作为中军指挥战舰是最为合适的选择。

龙炮船也是郑军中最为主要的战舰,因为设置火炮数量众多,是攻占岛屿的最主要力量,船头配备的红衣大炮最远能够击中四五公里外的目标,是当时海上最为犀利的船只,攻占台湾岛过程当中龙炮船是最为主要的攻击力量。

另外军中还有很多舰船是通过渔船商船改造而成的战舰,船员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航海经验,为成功收复台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多数这类商船的火力配置并不多,但是作为物资存储和运输船队效率非常高,而且多数船只都能够通过改装而达到一船多用的效果,而且大量舰船无形中也增大了郑成功船队的声势。在荷兰殖民者的情报中,郑成功率领着一只数量前所未见的船队前来进犯,可以说这四百余艘战舰是欧洲海战历史中从未见过的规模。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简介

1661年,郑成功奉顺治皇帝之命率领水陆大军2万余人,乘大小战舰百余艘对台湾进行进攻,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画

郑成功收复台湾画

从金门出发(现今福建泉州),绕台湾海峡至于澎湖,进行修正。几天之后,陈广、杨祖、林福、张在等将官镇守澎湖,之后亲自率军直取台湾。

先于海战,以60余艘战舰的数量优势击沉敌方主力战舰——赫尔托号。后荷兰殖民者将剩余八成以上兵力集中在热兰遮、普兰文查两座城堡,进行殊死抵抗与郑成功僵持。

面对荷兰殖民者的负隅顽抗。郑成功先是首战挫其锐气,另敌方对于的军队和认命态度大为改观,以至于不敢小觑。后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在城外筑造土台进行围困。 历时8个月后,见敌军孤立无援,军心涣散,郑成功下令攻城,最终侵略者头目被迫来到郑军大营,签订了投降协议。至此,由于明末战乱致使,从1624年到1661年一直被荷兰侵略者所占据的台湾,被郑成功率兵成功收复。

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得到台湾同胞的鼎力相助。在作战指导上,合理利用季风、潮汐等地理条件进攻,出其不意趁敌不备登陆。更重要的是,郑成功利用军事和政治想结合的打击手段,使得进攻时事半功倍,最终获得全面胜利。

这是历史上渡海登陆的有名案例,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战沉痛的打击了荷兰侵略者,同时让其他西方殖民者望而生畏,保证了我国领土的完整性。


标签: 郑成功  收复  台湾  改名  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