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书记”的事迹在家乡引起强烈反响 乡亲盛赞王春红是乡村振兴领头雁是怎么回事?

cht 2023-09-27 10次阅读

“傻书记”的事迹在家乡引起强烈反响 乡亲盛赞王春红是乡村振兴领头雁是怎么回事?

王春红(左一)在田间指导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 通讯员 李晓军 张怡晨

9月26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报道了湖北枣阳市杨垱镇桃园村村支书王春红事迹后(详见本报昨日A06版),在家乡引起强烈反响,大家深切缅怀“傻书记”王春红的同时,一一诉说着他更多的感人事迹,盛赞王春红是乡村振兴“领头雁”。

从负债村变富裕村

12年兑现一个诺言

“过去,我们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高氟水,柴火到处堆,垃圾满天飞。”村干部罗勤勤说,不仅如此,班子散、人心乱、矛盾纠纷多也成了桃园村的“老大难”。

变化从2011年开始。那一年,王春红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修渠、种树、办产业,曾经贫穷落后的桃园村先后荣获“湖北省美丽乡村”“湖北省绿色示范村”等称号;王春红也因此荣获“全省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称号,并当选为湖北省人大代表。2020年11月,桃园村被中央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村集体收入由上任前负债200多万元到现在年收入超100万元;村民的集体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零收入增长到现在的24800元。

当初上任时的诺言,王春红一一兑现。

村民王玉红说,王春红是桃园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办公室里常年摆放着四季的衣服和被子,累了、困了,身高1米83的他就躺在70厘米宽的沙发上眯一会儿;汽车后备厢里,装的是雨鞋、剪刀、扫帚等劳动工具,不管走到哪,看到哪儿“不美气”,王春红总是自己带头先干。

你把群众当作亲人

群众才把你当家人

村庄环境美了,人心顺了、风气正了,村集体发展壮大了,可王春红却病倒住进了医院。经医院诊断,王春红的心脏瓣膜出现严重问题,必须立即手术。朋友来看他,说当个支书累到住院不值得、太傻;家人也替他担心,希望他以身体为重。王春红的父亲王怀玉也劝儿子“咱们村已经干得很好了,没必要再去争名争利,你不需要硬扛着。”

面对亲友的劝说,躺在病床上的王春红还是不肯撒手。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王春红踩准政策鼓点,跑项目,要资金,在没有任何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的情况下,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小麦、旱稻、玉米、薄荷等高产高效农作物;办预制构件厂,发展建筑劳务公司,农闲时节,让留守老人和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你当家人”是王春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王春红平时喜欢在村里挨家挨户串门,哪家哪户有点啥事也都喜欢找王春红唠叨,王春红也很乐意出出点子,帮帮忙。每到冬天,王春红都会带领村干部,提着开水瓶为孤寡老人洗头,剪指甲。

村民缅怀春红书记

当地干部向他学习

一提起王春红,村民都止不住抹眼泪,大家都说“春红是累倒的”。

连日来,王春红的先进事迹在枣阳广大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杨垱镇党委书记柯善梁说:“正是王春红心无二虑、尽公不顾私的公心,才能把一个无产业、无资源、无特色的三无落后村变成了集体经济年入百万的全国文明村,换来了桃园村的十年蝶变。”

杨垱镇徐寨片区书记曹林和王春红最熟。曹林坦言:“王春红书记以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十几年如一日的拼搏坚持,带领桃园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作为基层片区书记,要始终向王书记学习。”

杨垱镇宣传干事田辰看完报道,眼泪直流:“十几年前,王春红书记选择回到家乡,是老书记对家乡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如今,桃园村的美丽蝶变,更是王书记用生命书写的坚守与担当。”

杨垱镇党政干部吴博在笔记本上写道:“一心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是王春红书记真实的写照。在他的带领下,桃园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基层年轻干部,要接好老支书的接力棒,在乡村这片广阔天地接续奋斗,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蓬勃的青春力量。”


标签: 傻书记  事迹  家乡  引起  强烈  反响  乡亲  盛赞  王春  乡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