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母亲和婴儿,你就读懂了老子,读懂了《道德经》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09-26 7次阅读

《道德经》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文中常常提到母、始(下文有解释)、子、婴、孩以及牝、玄牝等,老子以这些概念为关键词,展开论述,并以母体喻道,以喂养婴儿喻德,一个慈祥母亲哺育婴儿的画面,诠释了《道德经》最主要的哲学概念道和德:母亲生育孩子是道,哺育孩子是德,母体就是生养天地万物的根本。

读懂了母亲和婴儿,你就读懂了老子,读懂了《道德经》真相究竟是什么?

《史记》记载了孔子问礼于老子后的一番感慨,说老子其犹龙邪,孔子以龙喻老,是以龙的升天潜渊、灵异善变的神性,来比老子纵横天地、高深莫测的天纵奇才。

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从胎儿说到母体,由一而二,再而三,恰似武陵人误入桃花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带着我们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宇宙之大,最后复守其母原来《道德经》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周行不殆的宇宙运行法则!

万物的发生过程:从女到母

《道德经》第一章开宗明义:体道。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我们都知道始就是开始,但却不知道这个字为何要用女字旁。

许慎《说文》,始,女之初也。

古人称鸿蒙初辟、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最早的、能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老子借元始论道,道的最初呈现方式是无,是始,始者,童女、少女之谓。

读懂了母亲和婴儿,你就读懂了老子,读懂了《道德经》真相究竟是什么?

读懂了母亲和婴儿,你就读懂了老子,读懂了《道德经》真相究竟是什么?

道的第二阶段呈现方式是有,是母。

始是家族繁衍之渊源,指的是太母,因此是女字旁。

女性有童女至长大成人,最明显的性征是乳房发育成熟,于是在女字上添加两点,表示乳房,即成熟女性的模样。

老子以此二字喻道,道是由无和有构成,其中无是少女;有是母亲。

从少女到母亲就是无中生有的自然发育过程,人生的两个阶段。

我们由此得知,道的功能之一便是生养万物。

这便是老子贵柔尚虚思想的来源。

读懂了母亲和婴儿,你就读懂了老子,读懂了《道德经》真相究竟是什么?

道与万物的关系:母与子

老子直接用母与子来比喻道与万物的关系: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其殆。

(第五十二章)这一章也是论述道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道无始无终,为母,天地万物为子。

因此老子要求人们要守其母,旨在认识事物要探究事物的根源、把握事物的本质:大道永恒,乃万物之宗。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第六章)。

在这一章里,老子以谷神玄牝喻道,旨在说明至虚无形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根,这个根永恒不死。

谷若有若无,但有却不见其形,无,却生万物。

只见万物并作,却不见有劳作的痕迹,谓之无为。

谷乃虚,以其因应无穷而充满生机,故曰神,生机勃勃的神奇之意;万物有盈有缺,盈缺接续,生生不息,故曰不死。

读懂了母亲和婴儿,你就读懂了老子,读懂了《道德经》真相究竟是什么?

玄牝一词在这一章首次出现,玄,幽深、广远、神秘、微妙难测之意;牝,雌性化生器官,以此喻道。

河上公等道家先贤从养生的角度,认为大道永恒长存,口鼻之门,乃通天地之元气之玄牝。

学道养生者要视玄牝为命门,倍加珍惜呵护。

最高境界的德:婴儿

《道德经》除了尊崇母性,还认为赤子婴儿是最合德的,因为婴儿、赤子最具先天德性。

还是借用甲骨文,更直观地看古赋予德的原始含义。

王弼对德的注解是德,得也,顺道而行即为德。

因此,通常将德视为得道。

万物尊道而贵德,但人从胎儿到赤子再到少年、中年、老年,人的自然天性(德)为情志物欲所惑,呈现出递减的状态,因此,在老子看来,最具先天道性的就是婴儿、赤子。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十章);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儽儽兮,若无所归。

(第二十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第二十八章)。

这三句话综合起来,其大意是:由于受后天物欲情志的影响,人的德性已经不再纯粹,能聚结元气以致柔,回归到婴儿的状态吗?世俗之人追名逐利,那种热闹的场景就如同参加宴会,尽情地享受着丰盛的佳肴;那种贪得无厌的狂欢,又像春暖花开时节登高揽胜,尽享无边春色。

而我却寂然恬淡啊,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举,如婴儿之未能孩也(王弼语,王弼虽没说婴儿的具体含义,但无形无兆很明确是指胎儿)。

明知自己强大,却始终守柔处弱,宁愿像那天下最低处的溪沟居于下位。

唯如此,德将永伴不离,从而复归到婴儿般之柔弱、纯真、质朴的自然本性。

读懂了母亲和婴儿,你就读懂了老子,读懂了《道德经》真相究竟是什么?

小结

在《道德经》中,最广大深远的玄德,最善于修养的含德等,无不与婴儿有关,孔德虽然偏重于道母,但是道母之德也是通过孔德即哺乳来表现的。

老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无为,无为的主要特征就是柔弱顺自然,但是老子哲学中的柔弱并非软弱、懦弱,而是外柔内刚的柔而韧,底蕴丰厚,张力无限,蕴含着丰厚的生命能量:事善能、动善时,随方就圆,极具可塑性和适应性,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是老子刚柔辩证观的最直接表达。

老子崇尚阴柔化生的神奇妙道,赞美绵绵不绝的生命能量。

柔弱如水的雌性,具有化生天地万物的玄德,这位天地万物的大母,默默生育着、滋养着、繁衍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以其博大的母爱传承着为而不恃的道德精神:衣养万物而不为主的不争之德,她创造了世界,并赋予世界以无私的爱。

因此,老子得出的结论是:牝常以静胜牡,她的至高道德境界是知其雄,守其雌,明知自己强大而贵柔守弱。

读懂了母亲和婴儿,你就读懂了老子,读懂了《道德经》真相究竟是什么?

综上所述,母亲生养子女,与道母化生天地万物,道相近,义相同;从婴儿的守柔处弱到含德之厚的赤子,无不尊道贵德,惟道是从。

正因为母性的生养之德与婴儿的先天纯粹,成了道的化身和德的最高境界,所以,老子以母性喻道,以婴儿喻德。

需要交流的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道德经》里的婴儿,均是指胎儿,道经云在胎为婴,初生曰孩。

但历来注老者,从唐玄宗、王安石到当代冯友兰、南怀瑾、任法融、陈应鼓、李零等等诸先生,无不将婴儿与赤子理解为同一概念,解释为初生幼儿。

但以老子的深邃精炼,为何时而用婴儿,时而用赤子?是老子用词太随便吗?显然不是!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在胎为婴,初生曰孩。

牧常晁在《玄宗直指万法同归》则说得更为清楚:婴儿者,未出胞胎也。

出乎胞胎,谓之孩也。

婴儿在母腹中,惟抱一团和气,喜怒哀乐之情未发,见闻知觉之性未萌也。

出母之胎,便有喜怒哀乐之情,见闻知觉之心,故不足以况於道也。


标签: 读懂  亲和  婴儿  你就  老子  道德经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