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传》称呼有错误:专家称楚王不能直呼赢驷是怎么回事?

cht 2023-09-25 9次阅读

  通过一部电视剧《芈月传》能长不少历史知识。虽然观众已知“芈”的正确读法(“芈”,音“mǐ”),可是对于这些战国中期人物的称呼方式,历史学者有话要说。

  日前,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指出,“剧中,嬴驷、赵侯雍……这些称呼和它们出现的场合,并不是严谨的先秦风格”。

  自上古时代至春秋战国,人类在繁衍与文明的发展中建立了家族与血统的观念,对它们的重视就体现在“姓”与“氏”上。历史上,秦惠文王姓“嬴”(音“yín”)、名“驷”(音“sì”)。但今人“姓与名”结合的称呼方式,可不能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空间里信手拈来。

  “虽说发展到战国末期,因为家族社会的逐渐解体,庶人阶层已开始模糊‘姓’与‘氏’的使用,但在高级贵族阶层中依然严格恪守着界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董珊说。其实,被误称的何止是秦惠文王,赫赫有名的周武王被称为“姬发”,秦始皇被称作“嬴政”,其实都是一种误称。

  还原先秦有规律:女称“姓”男称“氏”

  姓氏使用,先秦“有别”。姓的诞生目前最早可溯之西周,它的产生是为了避免同姓通婚。《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音“fán”)。”说的就是古人极为警惕同姓结合、重视后嗣繁衍这件事儿。西周之前,人类的聚居范围还十分有限。但随着人口的逐渐膨胀、迁徙,“姓”诞生了。它发挥出标明聚居人群来源、区别家族的实际功能。

《芈月传》称呼有错误:专家称楚王不能直呼赢驷

  从史料来看,先秦女子多用“姓”来称呼,正因为它与婚姻息息相关。电视剧中的“芈月”“芈姝”在历史上是来自楚国公族的少女。“芈”姓就是楚国公族的代表姓氏之一。

  上古至春秋,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姚、妫(音“guī”)、姒(音“sì”)、子、姬、姜、嬴、风、己、任、羋、祁、妘(音“yún”)、姞(音“jí”)、漆、归、偃(音“yǎn”)、允、曹、董、曼、隗(音“wěi”或“kuí”),共22个姓。其中多个姓为女字旁,反映了姓的母系社会起源。先秦贵族们坐的车上就常有姓的标志,以彰显各自的家族身份。

  先有姓而后有氏。与姓有所不同的是,“氏一再传而可变”。通俗地说,氏就是细分后的姓。早期家族社会,同一家庭里也是等级森严的。先秦贵族男子一般以氏来称呼,以示尊卑贵贱。

  然而,随着分封制的瓦解与此后郡县制的产生,个人逐渐取代家族与国家发生关系。家族符号的重要性逐渐没落,姓与氏的独特涵义渐渐模糊起来。秦始皇之所以被误称许久,也正肇始于此。

  郭永秉告诉记者,“嬴政”这个称呼最早在汉代杨雄《法言》里已经出现,这是汉代人已经不熟悉先秦姓、氏之别的结果。

  《史记》里记载,“始皇及生,名为政,姓赵氏”“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北大汉简里有一篇《赵政书》,也可从侧面证明秦始皇其实叫做“赵政”,或者“秦政”“秦王政”。

  “秦宫里的公子们,由来自不同诸侯国的女子所生。为了从宫廷内部对她们所生的孩子进行区分,经常会以母氏而氏,”秦始皇‘赵政’之称由此而来,董珊说,“她的母亲不是赵国贵族,氏虽不可考,但秦异人是在赵国遇见她,便以赵相称。”

  “姓、氏、名、字”皆关乎礼

  从汉代流传至今的误称已然成为一种“俗称”,今天的人们虽然没有必要锱铢必较、推倒重来,但学者认为,认识其中的区别还是很有必要。现代人对古代“姓、氏、名、字”其实很陌生。它涉及到文化的发展源头,与礼仪之邦的传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对于影视剧这样的大众文化消费品来说,若想要还原一个精致的战国,需要做好更加深厚、用心的历史功课。

  回到《芈月传》中,秦始皇的祖辈——秦惠文王实则也不该称作“嬴驷”。尤需一提的是,秦惠文王的字“驷”,古人就曾认错。

  据前些年发现的秦惠文王祷病玉版铭文,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指出“驷”字实际上是“骃”字(音“yīn”),因为写法与“驷”太过相近,古人在传抄刊刻时发生了错误。因此,秦惠文王被称为“秦骃”才是正确的。

  “秦骃这种称呼方式其实是一种‘对称’”,董珊告诉记者,作为古人对“礼”重视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称呼”的使用非常复杂。发生在“国际外交”“宫廷生活”“君臣对话”等不同场合中,同一人往往有不同的称呼方式。其实,现代社会也未尝不是如此。仅仅翻看先秦典籍《左传》中涉及的人物称谓,就足以令不少非专业人士大呼头疼了。但这也并非说,其中的丰富性无法展现。“有不少描绘同时代的影视剧作品有较为成熟的示范。关键在于,如何为观众铺设好认知的通道。”董珊说。

  电视剧《芈月传》里,楚王与大夫、谋臣们在议事中张口闭口称呼秦惠文王“嬴驷”,其实不符合楚王的身份。类似的,秦惠文王在朝廷会议上谈到赵武灵王时,称他为“赵侯雍”也不妥。

  史料记载,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册封赵、韩、魏为独立诸侯国。赵武灵王八年,虽发生过“五国相王”的轶事,楚国、越国及魏国借此僭越称王。然而赵武灵王却最终表示了他不称王的心意,“无其名,敢处其名耶?”这段历史可见于《史记》的记载。因此在“正式场合”中,秦惠文王称他为“赵侯”最合适。而若是赵国人,称呼他们的君主,用“赵君”则比较妥帖。

  先秦时期,男女皆有名和字。一般说来,出生后取名,成年时取字。女子未出嫁时,以伯、孟、仲、叔、季、少等序称加上姓来称呼。在此基础上也可加名、加字。例如史书中有个著名的公主、楚平王的女儿“季羋畀我”,季表明她的排行,羋是楚国公族姓氏之一,“畀我”是她的字(“畀”,音“bì”)。若是同姓少女共事一夫,史书中不乏出现类似的情况,女名往往以“大”“小”“长”“少”来区别,例如齐国曾有“长卫姬”“少卫姬”。秦惠文王可以称两位“芈姓”嫔妾为“大芈”“小芈”,也是这个道理。

  赢稷似乎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也夸赞母亲,是一位正派磊落之人,可是既然如此,母亲为何要和那个义渠王来往,惹得人们到处说闲话,芈月告诫儿子,既然如此,那就剁了他们的舌头。赢稷反问母亲,能把天下人的舌头都剁了吗?芈月(宣太后)大笑道,天下人,天下人多少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谁还管齐邻榻上睡着哪对男女呢。

  然后芈月又好生安慰儿子说,稷儿,你已经成年了,阴阳相合,仍是人伦大理,所以母后给你说了一门亲事,是楚国的的公主,母后打听过了,该女子温柔贤淑,端庄秀美,是一个好孩子。等会儿,母后让人把她的画像送给你看看,赢稷闷声说,孩儿不用看,孩儿的婚事全凭母后作主。说完告辞走了。

  一会儿,香儿进殿来说,太后,外面下了好大的雪,芈月说就是这样快天黑的时候下雪越发的冷了,在燕国的时候,冬季难熬,好在有义渠君送的皮毛,葵姑把它们做成袍子,好让我们能熬过寒冷的冬天。正说着,义渠君不知什么时候已走进大殿,说月儿请放心,以后他还会去打很多的活物,带回更多的皮毛,让月儿和稷儿日日有新衣穿。芈月说,好,你去猎取百兽之身,此时此刻,我要去收回老臣之心,于是,让惠儿和香儿跟随自己去冒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看望一位故人。

  樗里子独自一人在自己的府内借酒浇愁,凭宣太后如何叫门,他就是不开,最后宣太后和他较上劲了,说他想什么开门就什么时候开门,反正她会一直站在雪地里等他的,如果明天早上开门,那她就等到明天早上,在等待之中,看中漫天的飞雪,芈月顿时来了兴致,听起了她心爱的排萧,温暖如泣的旋律让她仿佛又回到了儿时。

《芈月传》称呼有错误:专家称楚王不能直呼赢驷

  第二天凌晨,当樗里子打开门时,发现太后等人居然还在门外等候,已经靠在那里睡着了,吓了一跳,太后也被惊醒了。看见他,打趣道,你可起得真早。

  樗里子只好把她迎接了进去,太后对他谈了自己的宏望,樗里子悲观地说,不要说让天下人都奉秦,只要秦国能恢复到惠文王时候的景象我就心满意足了,太后当即和他击掌三下立下誓约,若十年之内,秦国没有恢复到惠文王时期的国政,那太后就退居后宫,不再干政。

  公元前305年,判乱的七公子在咸阳伏法,从此,储公子之乱全部平息。

  芈月祭拜了赢驷,告诉他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他判乱的七公子被她伏法了,不知大王在世的时候能否同意,但是为了将来的王图霸业,她只能这么做。

  宫里一片祥和的景像,太后芈月去拜见了姐姐芈姝,可她仍旧冥顽不化,芈月只好和她就此别过,所以一切到此为止,因芈姝还是她的姐姐,芈月会让她呆在清凉殿里安度余生的。

第1集第2集第3集第4集第5集第6集第7集第8集第9集第10集第11集第12集 第13集第14集第15集第16集第17集第18集第19集第20集第21集第22集第23集第24集第25集第26集第27集第28集第29集第30集第31集第32集第33集第34集第35集第36集第37集第38集第39集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第45集 第46集 第47集 第48集 第49集 第50集 第51集 第52集 第53集 第54集 第55集 第56集 第57集 第58集 第59集 第60集 第61集 第62集 第63集 第64集 第65集 第66集 第67集 第68集 第69集 第70集 第71集 第72集 第73集 第74集 第75集 第76集 第77集 第78集 第79集 第80集 第81集 第82集 第83集 第84集 第85集 第86集 第87集 第88集 第89集 第90集



标签: 芈月传  称呼  有错误  专家  楚王  不能  直呼  赢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