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信托业规模回升至21.69万亿元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3-09-20 11次阅读

经历了持续调整,信托行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9月19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了2023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延续了2022年以来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69万亿元,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规模变化趋于平稳。同时,在回归资管行业本源的要求下,信托业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也持续提升。

资产规模回升至21.69万亿元

受监管环境变化的影响,信托资产同比增速从2018年9月开始转负,并一直延续到2022年3月末,信托资产规模也从2017年12月末的26.25万亿元的峰值,下降到2022年3月末的20.16万亿元,降幅为23.18%。

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信托业规模回升至21.69万亿元真相还有哪些?

2022年二季度之后,信托资产规模企稳回升。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69万亿元,较3月末增加4699亿元,环比增幅为2.21%,较上年同期增加5769亿元,同比增幅为2.73%,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规模变化趋于平稳。

经营业绩方面,2023年上半年,在面对诸多挑战的情况下,信托行业经营业绩有所回升。截至二季度末,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累计494.32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0.86亿元,同比增长4.41%。实现累计净利润329.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9.69亿元,同比增速为17.73%。

从收入结构看,截至2023年6月末,信托业务收入累计达249.78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18.49亿元,同比下降32.18%,占经营收入比重50.53%,比2022年6月末下降27.25个百分点;利息收入累计为22.5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6.09亿元,同比下降21.30%,占经营收入比重为7.36%,较2022年同期上升1.32个百分点。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指出,营收和利润的显著反弹,既是信托行业自身转型的成效显现,也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2023年一季度,上海信托以72.41亿元将上投摩根基金51%的股权出售给摩根资产给行业整体营收和利润均带来了短期的正面影响;此外,2023年上半年经营数据的改善还受到一季度资本市场回暖、,股市和债市均上涨反弹的影响。这些因素在长期内的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标准化投资能力持续提升

在转型主旋律之下,信托公司根据回归资管行业本源的要求,大力发展标品信托,培育金融市场投资能力,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投向证券市场(包括证券、债券和基金)的资金信托规模为5.06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6万亿元,同比增幅29.92%,占比32.22%,比3月末提高2.3个百分点,同比上升6.01个百分点,信托资金配置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

此外,投向金融机构的资金信托规模为2.19万亿元,同比增长2387亿元,增幅12.22%,占比上升至13.97%,同比上升0.8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3个百分点。

传统业务方面,近年来,受监管政策以及房地产行业整体环境影响,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占比一直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6月末,投向房地产的信托资金余额为1.0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61亿元,同比降幅为25.87%。占比6.68%,较上年同期下降2.85个百分点。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信托行业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传统业务到了瓶颈期,规模受限,行业发展在经历数年的下行周期后开始企稳。随着信托业务重新分类,信托公司发展方向正在重大转变,经营思路也有较大调整,标品、资产管理业务会是未来较长时间信托公司的主要盈利来源。

在目前监管套利、非标嵌套被严格杜绝的情况下,以债券投资为主的标品信托近年来得到持续发展。曾刚预计,中长期债市利多也将打开产品的收益空间,其市场规模估计将持续上升。从目前来看,信托行业的证券市场投资能力较其他资管机构仍有差距,目前产品集中于现金管理类,同时TOF模式也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未来标品信托可进一步增加更多纯债类型或固收+策略的尝试,在运用TOF模式之余也加快自有投研体系的建设。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标签: 连续  五个  季度  实现  同比  增长  信托业  规模  升至  21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