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没有纸的年代 古人用什么擦屁股?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09-19 8次阅读

在没有纸之前,人们用什么来擦屁股呢?

用棍子!

而且这个棍子有一个雅号,叫“厕筹”。一头裹着布,便于手持,刮完屁股之后用清水洗干净,方便下次再用(希望看到此文的时候你没有在品尝美味佳肴)。

入厕是个很私人的问题,所以历史上这方面的记录并不多。再者,不仅是古代,就算是近代和现代,一些穷乡僻壤的地方仍然还使用这种“原始工具”。

关于入厕的一两例:

最早记载使用厕筹擦屁股是在三国后期。

《世说新语》中记载,西晋大将军王敦被招为驸马,新婚之夜,不免有些紧张。接二连三拉肚子,公主家的厕所可是富丽堂皇,不单是规模大,而且里面还放着干枣,王敦就纳闷了,居然准备了吃的东西,于是抓起干枣来便吃,边吃边拉,待完事之后,侍婢端来一盘水,还有一只盛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王敦这个土包子的行为,惹得婢女们掩口而笑。原来,厕所里的干枣是“蹲坑”时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相当于现在的肥皂,用来洗手用的。

西晋有一个大富豪叫石崇,他们家的厕所基本上是按照皇宫的规模来修的,入厕之时,10多个衣着艳丽的婢女准备好了甲煎粉、沉香汁、新衣服等等,排成队站在厕所外面等候,待他一出来便重新洗漱更衣,拉一次屎比现在的洗浴桑拿豪华得多了。

历史揭秘:没有纸的年代 古人用什么擦屁股?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什么时候用纸入厕的?

蔡伦发明的"蔡侯纸",他是东汉时期人,发明蔡侯纸的时候是公元88年。但历史上并没有记录什么时候开始用纸来擦屁股。因为记录历史的人觉得,除了经邦治国平天下外,其他的东西都难登大雅之堂。所以历史中见不到关于民生的史料。但我们可以从反面证明厕纸在的使用。

比如唐朝时规定,不得拿写过字的纸上厕所,这个规定直到上个世纪仍然还有一些老人遵循着。出台这个规定说明唐朝时期已经有人用“字纸”来擦屁股了。

到了明清之际,用草纸擦屁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但是官方还是禁止用写字的纸来擦屁股,特别是那些士大夫之流,他们觉得纸张代表了儒家,这么高尚的东西怎么可以拿来擦屁股呢?于是就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惜字律》、《惜字新编》、《惜字征验录》、《文昌帝君惜字律》、《文昌惜字功过律》等等等等,禁止用写过字的纸来擦屁股,违反者将严惩不怠。

历史揭秘:没有纸的年代 古人用什么擦屁股?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古代外国人用何工具?

是最早使用纸来擦屁股的国家,比其它国早了1000多年,因为造纸术在12世纪才传入欧洲。特别是美国,他们到17世纪末才学会造纸,比晚了1700多年。

中世纪法国皇宫用的是房顶上垂下来的粗麻绳,这绳子正好垂在蹲位的旁边。拉完屎后,就把绳子从两腿中间穿过,前面一手拉, 后面一手拽, 像拉大锯一样。更妙的是,这根绳子是公用的, 皇上用完了皇后用,皇后用完了大臣用,还有众宫女和众太监也在用,都使那一根,常年不换。以体现君臣万众一心。

俄国的彼得大帝用得稍微高端一些,入厕前先把鹅宰了,然后用鹅勃子来擦屁股,所以皇宫里平均每天都要杀一只鹅。

日本皇族就更奇特了,他们一般用蝉的翅膀来擦屁股。由于蝉翅是透明的, 所以肛门有什么病变就会一目了然。这就是这种擦屁股方法的好处。(本段描述来自网络资源,真伪难辨,仅供娱乐)

太史狗曰:

在我们今天看很平常很普通的一件事,到了古代可不得了。因为“用纸来擦屁股”是人首创的方法,在当时可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你想想,当其它国家还在发愁“如何才能更好地清洁屁屁”,我们已经在自豪地呼喊:“你们OUT了,我们都开始用纸了。”就像咱们现在一样,没有微信号的就OUT了。再过几千年,估计后人看我们用微信,也会像我们看古人擦屁股那样无聊吧。

朱元璋病逝前,指定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逝世时很是安心,因为他认为朱允炆一定能够继承他的意愿,将大明王朝治理得更好,一个安心的人走了,却留下了一个忧虑的人。

朱元璋巨大的身影从朱允炆身上消失了,朱允炆终于可以独自处理政事了,但这个年仅21岁的少年惊奇的发现,他仍然看不到太阳,因为有九个人的身影又笼罩到了他的头上。

这九个人就是朱元璋的九个儿子,从东北到西北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

历史揭秘:没有纸的年代 古人用什么擦屁股?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如果说皇帝是最大的地主,那么这九个人就是保卫大地主的地主武装。

朱元璋在全国各地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孙子为王,这些特殊的人被称为藩王,他们有自己的王府和军队,每个王都有三个护卫,但请注意,这三个护卫不是指三个人。

所谓护卫是一个总称,护卫的人数从三千人到一万九千人不等,这样算一下就可以了解藩王们的军事实力。

上面那句话的关键所在就是不等,按照这个规定,藩王所能拥有的军力是九千人到伍万七千人,而在实践中,藩王们都倾向于选择后一个数字,枪杆子里出政权,就算不要政权,多养点打手保镖看家护院也是好的。

按说这个数字其实也不多,区区五万多人,自然干不过中央。可见朱元璋在安排军队建制时是有所考虑的,但事情往往坏就坏在例外这个词上。

可以例外的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九个人的某几个。他们之所以可以例外,是因为他们负担着更为繁重的任务——守护边界。

他们的防区我们已经介绍过了,这九个武装地主就如同九大军区,分别负担着不同的任务,其中燕王和晋王势力最大,他们各自带有十余万军队,可谓兵势强大,但这二位还不是九王中最生猛的,公认的打仗第一强人是宁王,此人"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看似兵力没有燕王和晋王多,但他手下却有一支当年最为强大的武装——朵颜三卫。

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可以说是明军中的国际纵队,全部由蒙古人组成,战斗力极强。可能有人要问,为何这些蒙古人甘心给明朝打工。

其实这个答案也很简单,因为明朝按时发放工资,这些外援们吃饱饭还能去娱乐场所休闲一下,而北元却是经常打白条,打仗前许愿抢到的战利品归个人所有,结果往往抢回来就要先交集体,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这就是明显的赔本买卖了,拼死抢了点东西回来,还要交公,万一死掉了估计还没有人管埋。确实不如给明朝当公务员,按月拿钱还有福利保障,无数的蒙古人就是被这种政策吸引过来的。

在利益面前,要保持忠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标签: 历史  揭秘  没有  年代  人用  什么  擦屁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