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解读之历史上李渊在经历玄武门之变后,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cht 2022-04-01 15次阅读

玄武门之变是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皇帝家。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后宫词》中,淋漓尽致刻画了身在皇帝家的孤苦与“无情”。

一说起大唐盛世、贞观之治,那么免不了要提起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

然而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则又不得不提起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夺取帝位而发动的那场“玄武门之变”。

生在皇帝之家,会发生兄弟阋墙的事情可以说在历朝历代都不是新鲜事。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公元626年7月2日,在这一天的清晨时分。

唐高祖李渊正和一众大臣在太极宫悠闲的“泛舟海池”时,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埋伏并伏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同时也将李渊软禁了起来。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

这场宫变到底谁站在正义的一方,谁站在不义的一方,事情的原因怎么,到如今已经无法考证。

然而不论怎么,唐太宗李世民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当上了帝王,带领唐朝走向了强盛的道路。

那么,被“囚禁”的李渊,在唐太宗李世民政变成功后,他的下场怎么呢?

事实上,跟很多人想的并不一样。

唐太宗李世民称帝之后,并没有“赶尽杀绝”,反而让李渊“安稳”的度过了晚年生活。

一、荣登“太上皇”之位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李渊传召问询刺杀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之事。

然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刚刚进入玄武门,便看到了埋伏在一边的唐太宗李世民。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要谋害唐太宗李世民的念头由来已久,而唐太宗李世民此次伏击太子李建成也同样是做了详细的计划。

image.png

因此,双方一个照面便开始了生死搏杀。

随后,秦王唐太宗李世民获得大胜,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并诛杀。

随后以“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叛乱被诛杀”的名义将事情告诉了李渊,并且将李渊囚禁于太极宫。

接下来没多长时间,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尽数被杀。

而原来站在李建成一边的大臣、将军,不是被囚就是逃匿。

至此,大唐都城长安可以说实打实的落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掌控之中。

两天以后,见大势已定的李渊,非常“无奈”的下敕罪己,称自己识人不明,以至于上天示警,酿成宫门惨变。

随后李渊下敕宣布立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为太子,并告诉朝中众臣,说自此起,军国大事都由太子决定。

一个月后,天策府上将建制彻底成为古代,李渊除了住在太极宫和一个帝王的名号外,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权力了。

又过了一个月,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称帝。

李渊帝王的名号也没了。

自此,李渊荣登“太上皇”宝座,开始了晚年的“退休生活”。

此时,李渊已经六十岁了。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六十岁退休已经算是不错了。

那么,退休之后的“太上皇”李渊生活环境怎么呢?

事实上,退休的“太上皇”当然不能跟大权在握的“帝王”相比。

不过相比较李渊一众儿孙惨死的结果,他的晚年生活还算是平稳,活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二、太极宫内的生活

六十岁这样的年纪退休还是挺不错的,很适合颐养天年。

也许是唐太宗李世民杀的太狠了,心有愧疚,也许是唐太宗李世民怕天下悠悠之口,因此,并未将父亲李渊一并杀掉。

不仅如此,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的最初两年,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将李渊从太极宫赶出去。

要知道太极宫可是帝王居住的地方,李渊虽然在太极宫行动受到一定限制,但身边原本的宫女、嫔妃都还在,并没有被裁撤掉。

因此,生活方面虽然大不如以前,但也可以说还不错。

当然了,这也跟唐太宗李世民初掌朝堂,清除“太上皇”李渊留下的印记有关。

等唐太宗李世民彻底掌控朝堂之后,便琢磨着怎么把手伸进太极宫。

毕竟,当作帝王一直在偏殿办公还是有所不妥的。

image.png

《资治通鉴》中有记载,贞观二年(即628年),“天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往年虽出宫人,窃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

’上曰:‘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

洒扫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

’”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在贞观二年这一年出现了大旱,于是一个叫做李百药的人便上奏,说是往年虽然也放一些宫女出宫,但是太上皇身边深锁宫内的宫女比较多,不仅浪费粮食,还会积郁阴气,造成大旱。

这一下就正中唐太宗李世民下怀,于是便说深锁宫内的宫女实在是值得同情,应该让她们全部出宫另寻配偶。

于是,李渊身边的宫女据说足足有三千多人都被遣了出去。

这下,李渊的退休生活就变得冷清多了。

不过,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一举动是否释放了不一样的信号呢?于是在次年四月,李渊主动搬出了太极宫,将帝王办公的地方腾了出来让给了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大喜之下,将原本自己的秦王府“弘义宫”赐给了李渊,并且将名字改成了大安宫。

史书上有记载:“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

乃徙居之,改名大安宫。

”至此,李渊开始了更加清苦的生活。

那么,李渊在大安宫的生活境遇怎么呢?

从史书中的一些记载来看,此后直至李渊去世这几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几乎很少见他了。

三、大安宫内的生活

此后,居住于大安宫内的李渊可以说是度过了一段真正的清苦日子。

被“囚禁”于大安宫的李渊除了参加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些酒会之外从来不出去。

而唐太宗李世民呢,也从来不过来请安,似乎都忘了他这位老爹了。

可能是李渊生活太过清苦的缘故,就连朝中的大臣也看不下去了。

于是,在贞观六年直门下省马周上疏请求唐太宗李世民将大安宫重修扩建一下。

但唐太宗李世民以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的理由,不好“重违慈旨,浪费人力”。

因此,便给拒绝了。

image.png

贞观八年三月,李渊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使者,难得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一应大臣都在。

在这里看到西突厥使者态度低下,便忍不住对长孙无忌感慨:“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

”然后唐太宗李世民和李渊一同说话,相互恭维显得非常融洽。

也正是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城西检阅军事时,李渊过来视察。

父子双方又是一番良好的交谈之后,双方心满意足,直到深夜才散去。

也许是这件事让唐太宗李世民扭转了对李渊的看法,唐太宗李世民打算接受马周的建议给李渊盖一座新宫居住。

可惜的是,次年太上皇李渊便病危了。

临终前李渊下诏:“园陵制度,务从俭约。

”随后,李渊崩于大安宫之垂拱前殿,年七十。

综上所述,李渊退位当上了太上皇之后的生活总算还可以。

尽管跟以前相比,李渊的生活比较清苦,但在皇帝家,在历朝历代中,李渊能够安度晚年已经算是独一份了。


标签: 李渊  唐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