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是真的吗?

cht 2023-09-16 9次阅读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4


点击视频了解详细课程故事

 


专家点评

幼儿园课程故事扎根课程实践,聚焦课程现实,有重要的教育实践价值。

《爱心超市》这一主题的确立体现了教师尊重儿童的儿童观及清晰的课程审议意识(关注和及时回应幼儿的兴趣与话题,并通过民主投票方式确定主题),同时主题来源于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幼儿的经验迁移及一系列活动顺理成章地展开。

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能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幼儿对超市中“物品的类别”“物品的摆放”“物品的分区标志”“物品的价格”及超市开张宣传、表演等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努力解决,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动作操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运用基本的科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及艺术表现能力。自然融合了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内容,助力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

在回应方面,教师仔细观察,捕捉幼儿遇到的问题及需要的适时引导的时机,保证幼儿持续探索推进活动进程的兴趣;同时放手支持,能做到敏锐把握问题的中心,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解决,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还能做到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鼓励师幼、同伴之间的分享交流,有助于幼儿个体经验转化为群体经验,进一步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帮助幼儿形成完整的经验体验。整个主题活动不仅展现出教师的支持性策略, 更体现了幼儿主动式、探究式的学习与发展。

建议:努力使反思走向深层次。已有研究表明,反思分为技术层面、情境层面、辨证层面三个层次。技术反思重点在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考虑的方法、技巧方面的问题以及理论发展;情境反思指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假设、趋势以及教学策略使用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考虑对影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事件以及具体教育情境下的决策进行反思,如对幼儿某一问题的回应是否适宜;辩证层面的反思(即批判性反思)是指对直接或间接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道德、伦理方面的问题的反思,如教师应勇于批判性思考“生成课程与幼儿的兴趣之间是怎样的关系?”,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作进一步思考。

点评专家:朱雯珊  台湾淡江大学博士  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

主题起源

开学初,幼儿们对新班级充满了新鲜感,他们喜欢用手摸摸这儿,碰碰那儿,对班级里的每一处环境都很好奇。早饭后,我听到一阵热闹的声音,寻着声音一看,他们在角色区的超市玩得不亦乐乎。


郎朗指着一个电饭煲,大声地问:“老师,这是做饭的,怎么会放在这?”

然然也拿着一盒巧克力派,一边摇一边说:“老师,这里面有巧克力派吗?我好想吃啊!”

孩子们有的拿着勺子在“做饭”,有的拿着薯片盒子在摇来摇去,还有的拿着电话在玩。

这时,依依问道:“老师,这里怎么和我们小班时候的娃娃家有点像?”

我回答道:“这是超市。”

听到我的回答后,他们非常的惊讶,一边笑一边说:“超市!哈哈哈,幼儿园里还有超市,太好玩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幼儿每天都争着抢着去超市玩。通常是自主选区的话音刚落,他们便跑向超市,由于区域场地和人数的限制,时不时还有人因为没玩上哭鼻子。最近一段时间,角色区的超市成为了幼儿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通过对孩子们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对角色区超市的兴趣和热情很高。《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应该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人际交往技能和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了解身边的职业,在游戏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分类能力等。超市主题贴近幼儿的生活,且还会涉及到人际沟通、物品分类等,因此能够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类等探究能力,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所帮助。

 

根据与幼儿的谈话,发现他们还对节日美食和身边的小动物感兴趣。因此我们班暂时选定了三个主题:超市、节日美食和小动物,我们对这三个主题进行了讨论和民主投票。班级一共有30名幼儿,对超市主题感兴趣的有23人(77%),对节日主题感兴趣的13人(43%),对动物主题感兴趣的15人(50%)。根据投票结果,最终将“超市”确定为班级主题。

主题脉络

接下来在与幼儿就超市进行了讨论,我问道:“如果小朋友来到超市,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做些什么呢?”

诺诺:“我想知道好吃的卖多少钱,贵不贵?”

澄澄:“我想知道咱们班的超市都能卖什么东西,我喜欢鱼,想卖鱼”

朗朗:“(班级)超市的东西太少了,可以买一些。”

佳乐:“老师,我想去超市当收银员。”

嘉怡:“我还见过超市里有售货员呢!”

……

根据幼儿的讨论和分享,我们梳理出一个简单的主题网络图。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5

课程记录一:重新布置超市

在对超市主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郎朗提到班级超市的物品太少了,需要添置一些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我顺着他的问题,引导幼儿们思考:面对班级中空荡荡的超市该怎么办呢?

源源说:“老师,我让爸爸妈妈花钱去买一些。”

橙橙说:“老师,我们还可以自己做一些。”

铭铭说:“我们把家里的玩具、零食拿到幼儿园。”


因为班级里的超市区域是去年班级布置的,有很多的电器和生活用品,他们想要添置一些别的物品。于是,我们就爱心超市可以卖什么进行了讨论,幼儿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越越:“咱们班超市卖酸奶吧!”

晨晨:“我想(在超市)卖蔬菜和水果。”

然然:“老师,我想在超市卖鱼。”

涵涵;“我想把蛋糕摆在最外面,(顾客)一进门就能买到。”


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提出了想在班级超市添置的物品,并且还分享了自己在超市购物的经历。

活动一:超市的物品

在之前的讨论过程中,幼儿提到了许多想添置在班级超市的东西,但有些幼儿并不能清楚地描述自己提到的物品。中班幼儿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为了让他们对超市物品有一个更为直观的经验,我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即放学后与家人去逛超市并对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拍照记录。


第二天的学习与游戏时间,幼儿们分享了自己的记录照片。

源源指着照片说:“我跟爸爸去逛的超市,我最喜欢的是玩具大恐龙。”

桃子:“我在超市看到了很多玩具,我最喜欢的是这个奇趣蛋。”

铭铭:“我在超市看到了卖酸奶的地方。”

王若瑶走到前面兴奋地说:“超市里有很多好吃的,我还买了最喜欢的薯片。”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6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7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8

余千诺:“我在超市看到了蛋糕,蛋糕(闻起来)特别香。”

幼儿还提到超市有卖鱼、卖冰糖葫芦的等等。我们一起对幼儿提出的物品进行了汇总,包括水、玩具、蔬菜、蛋糕、零食、鱼类。


之后,我们又一起讨论了班级超市开设的区域,幼儿提到了六个感兴趣的超市区域,分别为零食区、玩具区、蛋糕区、饮料区、蔬菜区、鱼类。但由于班级场地限制,无法划分出六个区域,因此决定投票选出四个区域。投票结果为:同意开展饮料区的有26人,零食区的有23人,玩具区的有21人,蛋糕区的有16人,鱼类的有15人,蔬菜区的有12人。

根据投票结果,我们决定在班级超市中开设零食区、玩具区、蛋糕区和饮料区。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协商解决了区域选择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其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超市区域确定后,我们又一起讨论了班级超市需要添置的物品。

源源:“老师,我让爸爸妈妈花钱去买一些。”

橙橙:“老师,我们还可以自己做一些。”

铭铭:“我们把家里的玩具、零食拿到幼儿园。”

当铭铭提出从家里带时,孩子们表现的非常的积极和热情,于是我们决定从家里带一些东西来丰富我们的爱心超市。

之后的几天,幼儿们陆陆续续地从家带来了一些物品,有零食盒子、玩具、饮料瓶等。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9

在进行超市游戏时,他们发现只有几个零星的蛋糕模型,于是都在说着:“没有蛋糕怎么卖?”

“老师,我会用纸黏土做蛋糕。”诺诺大声地说道。


用彩泥做蛋糕的方案得到了大部分幼儿的同意,于是一些感兴趣的幼儿和诺诺在美工区开始了蛋糕的制作。诺诺拿起小盒子,揪出一小块纸黏土,并粘在了纸盒上。铭铭也学着诺诺的方法,挑了一个喜欢的紫色,揪出一块纸黏土粘在了纸盒上。在团团捏捏的过程中,幼儿们亲手制作出了自己满意的蛋糕。幼儿之间还进行了初步的合作,把自己制作的小花等进行了组合,最后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大蛋糕。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0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1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2

活动二:超市的柜子不够怎么办

通过讨论和投票,我们初步商定班级的超市要开设4个区域,幼儿也从家里带了许多的零食盒子、饮料瓶子和喜欢的玩具等等。当他们尝试把这些物品摆放到班级超市时,发现只有一个高低柜,根本放下这么多的物品。

郎朗说:“东西太多了,一个柜子放不下。”

彤彤说“柜子太少了,需要再摆几个柜子。”


顺着他们的问题,我追问道:“应该去哪里找柜子呢?”

由于问题是幼儿主动发现并提出来的,因此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特别高。

朗朗:“我从我们家搬来一个放这就行了。”

乐乐:“我爸爸妈妈有钱,去买一个。”

铭铭:“老师,我们还可以做一个。”

丞丞:“在操场玩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地方堆了好多柜子,咱们可以去找一找。”


幼儿提出的几种方法中,去操场寻找柜子的呼声最高,于是我们一起来到户外寻找柜子。到达地点以后,他们发现在操场的一角堆了很多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柜子。

勋勋:“这个柜子真大,肯定能放下我们的东西。”

一一:“这么多柜子,还有彩虹柜子。”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3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4

他们沉浸在找到柜子的喜悦之中,并没有考虑到柜子是否适合摆放物品。于是我引导幼儿们思考柜子的适宜性问题,我问道:这些柜子都适合咱们摆放班级的饮料、玩具、零食和蛋糕吗?”

听完我的话后,他们停止了盲目的搬柜子,一边寻找一边比划着。


突然,吴雨桐激动地大声喊:“老师,你快看,我们发现一个彩虹柜子。”

我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淘汰下来的塑料毛巾柜,我顺势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柜子的用途,问道:“这个柜子是很漂亮,它能放些什么东西呢?”

赵梓萱说:“这个格子长长的可以放薯片。”

周围的幼儿也点头表示同意。还有几个幼儿发现了一个木头的毛巾架,形状也是细细长长的。

越越说:“用这个放饮料瓶吧,一个挨着一个放,看起来和真的超市一样。”


在寻找柜子过程中,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已有经验来判断柜子是否合适,此过程是幼儿主动思考和学习的过程。


最终,我们决定将找到的两个柜子搬回班级。幼儿蜂拥而上都要搬柜子,只见辰辰、桐桐抓起塑料柜子就向前走。另一边,五个幼儿一起拉拽木头柜,但柜子却纹丝不动。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5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6

可可:“哎呀,柜子太沉啦!”

图图:“我们用大点力气再试试。”

再次尝试后,他们还是没有搬起来。于是我们又停了下来,一起探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桐桐说:“我们这个轻,他们那个太重了”。

朗朗指着木头柜子,说道:“这个是木头做的,那个是塑料的。”


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发现柜子的材质不同,导致它们的重量不同。接着想到对于重的木头柜子,需要多人合作才能搬动。于是又有几个幼儿加入到了搬木头柜子的小组中,就这样他们齐心合力将柜子搬回了班级。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的方法了解到:同样大小的柜子,木头材质的柜子要重于塑料材质的,同时也促进了其观察能力的发展。《指南》提到要鼓励幼儿自主做决定,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或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他实现自己的想法。幼儿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有所发展。

活动三:物品怎么摆放?

我们一起去户外寻找到了两个合适的柜子,并将柜子运回到了班级。将柜子放到“超市”后,幼儿们就迫不及待地摆弄了起来。余千诺拿起小蛋糕放在塑料小柜子上,又拿起小瓶子放在木头柜子上。孙艺可把饼干盒子放在柜子上,邓嘉怡也赶紧把自己的酸奶盒放在架子上,张明朗和卫宇辰也跟着把物品放过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要帮助幼儿学会按照指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幼儿将带来的物品随意摆放,并没有分类摆放的意识。因此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关注物品摆放和分类,问道:“你们从家带来了这么多的东西,都摆放在了超市中。那现在你们看一看,这样摆放好嘛?超市是怎么摆放物品的呢?”

卫宇辰一边指着一个柜子一边说:“这样太乱了,这个柜子是我们找到放饮料的。”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7

余千诺也指着另一个柜子说:“这个是放蛋糕的。”

吴佳乐指着彩虹色的柜子说道:“这个放零食!”

孙嘉奕反驳说:“这个不能放零食,零食太大了这个放不进去。”

他们两个对于物品摆放位置有了不同的意见,我并没有直接给出判断,而是让他们自己尝试来得出答案。通过尝试,他们发现零食盒确实太大,放不进柜子中去。

孙嘉奕指着大柜子说:“这个放零食,那个彩虹柜子放玩具就行了。”他说完后便把玩具汽车放到了彩虹柜上,小玩具车刚好放在了小格子中,非常合适。

孟钒汐也赶紧把自己的芭比娃娃也放到了彩虹柜子上。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8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19

王若瑶这边看看,那边看看,最后走向了三层架子,并指着架子对我说:“那我们的蛋糕就放到这个架子上吧。”


确定了物品摆放的位置后,他们开始了物品大摆放。他们将带来的物品分门别类地放到了柜子里,但一些糖盒及奶酪棒等小物品被直接堆放在了架子上。 

桃子指着柜子上放的零零散散的奶酪棒说:“老师,这些小物品放在架子上好乱,而且特别容易碰掉,我们应该怎么办?”

朱梓铭听到桃子的问题后,拿来了旁边柜子上的玩具筐,说道:“我们可以装在这里面。”

听了朱梓铭的建议后,幼儿一致同意将小物品分类摆放到筐中。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概括。在活动中,幼儿在对物品进行观察和操作的基础上,将物品进行了分类和整理,促进了其分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提升了物品整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四:我来设计区标

幼儿在对物品收集、分类和摆放后,我们中六班的超市已经初见雏形了。在游戏过程中,胡文朗指着一个区域,问道:“这个是卖什么的区域啊?”

张明朗左右环顾了一下,想了一会才说:“这个是零食区。”

晨晨指着旁边的区域说:“这个才是零食区吧,这里放了很多零食呀!”


基于一些幼儿无法分清超市的不同区域的情况,我们一起就如何分清超市的不同区域进行了讨论。

段禹丞:“我们也可以做一个指引牌。”

顺着他的话,我继续追问:“那指示牌上可以有什么呢?”

高泊君:“老师,蛋糕区就画蛋糕。”

赵梓萱:“老师,我想画一个芭比娃娃,我最喜欢芭比娃娃,放在玩具区。”

吴佳乐:“我要画一个小汽车代表玩具区。”

吴雨桐:“我要画一个巧克力代表零食区。”

张雨辰:“老师,画一个果汁,就知道是饮料区了。”


幼儿们根据已有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大胆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之后,幼儿们自由选择材料,设计了超市区域的标牌。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0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1

设计好后,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向同伴和老师进行了介绍。

“我画的是蛋糕区的标志,你看我画了一个大蛋糕”张明朗一边画着,一边对旁边的张思越说着。

王若瑶也拿着画好的标志过来找我:“老师你看,我给玩具区画的,我画的是一个芭比娃娃。”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2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3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4

左右滑动查看画画的图集

分享结束后,我们一起将设计好的区标粘贴在了指示牌上,形成完整的区域标志。


《指南》中提出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同时,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在这个过程中我鼓励幼儿大胆的创作和表现,支持幼儿的想法,欣赏和肯定了他们独特的笔触。幼儿在绘画、剪纸、粘贴的过程中,锻炼了其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有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活动五:我给物品标价格

经过幼儿的分类整理和区标设计后,超市的区域已经非常的明显了。

再次来到我们的爱心超市参观时,然然问道:“巧克力派多少钱呀?”

泽泽说:“饮料多少钱一瓶呢?”

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他们并不知道物品的价格,于是我们就物品的价格展开了讨论。

这时,王屹涵马上回答说:“贴上标签吧,我看超市都有呢。”


幼儿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相关方面的经验,因此我继续引导他们思考和回忆,追问道:“那标签上都有什么呀?”

余千诺说:“要写上数字,就知道多少钱了。”

这时有很多幼儿表示自己不会写数字,胡文朗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说:“老师,我们可以画圆圈呀!”

他的回答打开了其他幼儿的思路,他们提出了用画星星、画点点等的方法来代表价格。解决了价格的代表方式后,我们继续进行了商品价格的讨论。


君君说:“这瓶饮料大,卖100块钱。”

可可说:“这个玩具看上去挺好玩的,卖50块钱。”

彤彤说:“这个糖果小,卖2块钱。”

中班幼儿对于物品价格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为了让幼儿知道他们订的价格太高了,我以开玩笑的语气说道:“一瓶水你们卖的也太贵了,我可不买。”

我说完后,孩子们都哈哈大笑起来。突然宋奕辰站起来,说:“大瓶的饮料卖10块钱,小瓶子的卖一块两块就行了。”


其他幼儿对于他提出来的价格很满意,表示这样的价格愿意买。虽然要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但教师还是要给幼儿一些正确的认知经验。为了让幼儿对物品价格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我们一起了解了超市物品价目表。在了解之后,他们就开始了商品标价。 


雷佳一在特别认真地画点点,看到我走过来,她指着瓶子上的点点说道:“老师你看,我画了五个点,就是五块钱啊!”

孙嘉奕的饮料瓶上赫然写着数字1000,还有的幼儿将数字写错了,也有的在价签上画了无数的横线,他们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初次尝试了物品标价。


第二天,我们一起围坐在超市的周边,我尝试扮演顾客的角色买水,却发现了一瓶水的价签上画了很多的线条,我假装数不过的样子请求幼儿的帮助。

李浩源信心满满地走到我身边,用手指指着价签上的线条一一的数了起来,数着数着速度越来越慢,越来越迟疑。后来他干脆停止了数,说道:“老师,我不知道了,这个画的线太乱了。”君君也尝试进行点数,结果也没有数出来。于是数不出来价签上的价格成了幼儿面临的又一问题。

郎朗:“不能画线,要写上数字。”根据郎朗的建议,他们又一起把那些看不出价格的商品重新进行了标价。至于那瓶标着1000元的饮料,他们决定把它先留下来,看看有没有人愿意买。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5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6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7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8

左右滑动查看图集

《纲要》中提到:要引导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结合生活实际,对物品进行了估价,发展了幼儿认识事物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在书写价格过程中,幼儿能够使用多种方法来代表价格,促进了其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前书写能力。

活动六:认识人民币

随着幼儿对物品进行了定价,他们在“超市”游戏过程中,发现钱币的颜色和数字不一样。于是幼儿对人民币产生了兴趣。

在超市买东西时,橙橙看了一眼价签又疑惑的看了看手中的钱,不知道哪张是5元。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幼儿在玩超市游戏时,也会出现分不清钱币的情况。《指南》中指出应该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数字代表的不同意义,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认识人民币的活动。


为了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钱都有什么颜色吗?”

小朋友们说红色、黄色、绿色、白色……各种各样的颜色。

 这时诺诺说:“我见过100块钱”

铭铭也不甘示弱,说道:“我见过5块钱。”

一谈论起这个话题,孩子们都很兴奋,你一言我一语的。由于班级中玩具人民币数量不够,于是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人民币的图片,分别是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引导幼儿观察人民币的特征。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29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0

晨晨马上指着屏幕说:“红色那个是100块钱。”

我继续进行了追问:“你怎么知道的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满脸骄傲地说:“老师,我认识上面的100。”


当看到20元和50元人民币的图片时,很多小朋友开始犹豫了,有的说50,还有的说15。于是我把数字15写在了大屏幕上,鼓励他们观察、思考如何区分。

萱萱:“一个5和一个0是50。”

琪琪:“钱里面没有15块钱。”

琪琪的回答让大家恍然大悟,就这样通过同伴学习的方式,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之后,我们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认识人民币的游戏。


《指南解读》中提出,应该在生活情景中促进幼儿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也开始对钱的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其中,我通过图片的方式鼓励幼儿主动观察,丰富了幼儿的以往经验。但在钱币的使用上还需要给幼儿创造机会,使得他们能够在游戏中进行一步去体验和深入的学习。

活动七:搭建舞台和围墙

在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后,幼儿热情的在超市玩着买卖商品的游戏。一天朗朗带来了一张超市的开业海报,吸引了周围的小朋友。

郎朗:“我家楼下的小超市昨天开业了,还有人唱歌表演呢。”

萱萱:“咱们班的超市什么时候开业呀?”

瑶瑶:“我看见商场的开业表演上有一个特别大的舞台,还有很多人在上面唱歌跳舞。”

桃子:“我也看到了,还有大大的音箱。”


就这样,幼儿开展了关于超市开业的讨论,他们提出首先要搭建舞台。

诺诺说:“我想搭一个圆形的(舞台)。”

铭铭说:“老师,我想搭一个高的。”

辰辰说:“想搭建一个长方形的,我见过那样的。”

嘉怡说:“我想搭建一个低一点的。” 

通过幼儿的分享,我发现他们已经在生活中获得了舞台基本形态的相关经验。幼儿对于搭建舞台表现出了强烈地愿望,于是我提供了自由搭建的时间和空间。


就在热火朝天地搭建的过程中,我听到一声大吼:“老师,你看铭铭。”

原来是他们组刚刚搭建一半的舞台全都倒了,孩子们都说是铭铭碰倒的。通过询问在场的老师,我知道了并不是小朋友碰倒的,而是由于他们组是用酸奶盒进行搭建的,底部搭建的不牢固,所以才会倾斜倒塌。很显然,幼儿并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于是我说:“想一想为什么你们组搭建的舞台这么容易就倒了呢?”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1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2

晨晨说:“是不是我们用的酸奶盒不结实?”

一边的桐桐说:“酸奶盒太轻了,一碰就倒了。”

我们老师要学会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凡是孩子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他们能想的让他们自己去想。幼儿通过观察和已有的搭积木的经验,弄明白了舞台倒塌的原因。


这时,另外用积木搭建舞台的小组也遇到了舞台不稳的问题。于是,我再一次提出“想一想,看一看为什么舞台不稳呢?”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3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4

朗朗说:“积木没有放好,是歪的。”

辰辰说:“可能搭的太高了。”

其实,幼儿已经关注到了搭建舞台过程中积木连接和摆放的问题。在观察每一块积木的连接的接触面后,他们发现积木连接时接触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并且搭积木更重要的是要把底盘搭建稳。在明白了其中的秘密后,孩子们又一次大胆的进行了搭建。他们把积木之间的距离调整为几乎一样的,然后在垒高时,把积木放到正中间,这样搭得高也会很牢固。利用这种方法,他们搭建的舞台很快就初见模样。


他们又提出想再装饰一下舞台,于是我们一起在网上搜了许多舞台的相关图片。通过观察舞台的图片,他们又有了新的灵感。

可可说:“舞台是半圆形,很好看。”

然然说:“图片上的舞台很大。”

桐桐指着图片,说道:“我发现了这两边是一模一样的。”

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于是我顺着她的话说道:“这个就叫做对称,对称也是一种美。”

接着,他们就开始了乐此不疲的调整舞台。在区域时间,他们又利用酸奶盒为超市搭建起围墙和小路。


《指南》中提出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幼儿发现舞台容易倒后,能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和主动解决问题,在主动学习中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在和同伴配合搭建的过程中,发展了其初步的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八:开业啦

搭建好舞台后,幼儿在舞台中间开始唱歌和跳舞。

这时,彤彤说:“我们也进行开业表演吧!”

琪琪高兴地说:“我会唱歌,我要表演唱歌。”

嘉奕:“我会跳街舞,我想表演街舞。”

可可:“跳一个爱莎舞吧,我们跳舞班学过这个。”

瑶瑶“我会唱两只老虎爱跳舞。”

乐乐:“我还会跳武术操呢。”

接着,孩子们说的越来越多。我发现幼儿对于表演这件事特别的积极和热情,我应该提供机会使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并在活动中获得自信。但是,究竟要表演什么节目呢?


彤彤说:“大家可以先表演一个,看看谁的好就在开业时进行表演。”

说完,嘉奕开始兴奋地跳起舞来,但是跳了两下,他便停下来摸着头说:“我就会跳到这了。”


接下来三个女孩上台准备展示爱莎舞,当我播放音乐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会跳了。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5

她们露出了沮丧的表情,为了保护幼儿的积极性,我安慰道:“没关系,我从电脑里找出爱莎舞视频,你们可以先看一看,练一练。”

在接下来的两个表演中,嘉奕、然然等小朋友表演武术操,桃子、澄澄等小朋友表演了爱的华尔兹。

看完这两个表演后,孩子们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说道:“武术操这个可以表演,有力气还特别整齐。”


接着进行了投票,同意表演武术操的有22人,同意表演爱的华尔兹的18人,同意表演爱莎舞的20人,同意表演唱歌的10人,同意街舞表演的5人。最后决定在开业时分别表演武术操、爱的华尔兹、爱莎舞。


在表演时,小演员们有序入场,按照自己喜欢的队形进行表演,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台下的小观众也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的超市开业啦!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6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7

《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得幼儿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进行表达和表现,能够在同伴面前大胆地展现自己。通过这个活动,促进了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力的发展,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在大胆表演中也增强了其自信心。

学习与发展

学习品质: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幼儿对角色区的超市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趣。在亲自到超市参观、为超市寻找储物柜、给物品分类摆放、设计区标、搭建舞台等一系列活动中,幼儿都表现出了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尝试和大胆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尤其是在遇到没有储物柜困难时,幼儿能主动提出利用周围的环境材料,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健康领域:《指南》中提出“能沿轮廓线剪出由之间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当幼儿在制作区标时,自己将绘画作品用剪刀剪下来,并进行粘贴。在操作过程中,锻炼了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和协调。在整体活动中,幼儿在剪剪、贴贴的机会中,发展其手部的动作。

 语言领域: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各个活动的始终。在参观超市后,幼儿敢于大胆的说一说自己在超市发现的秘密,并在多次谈话和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在给物品标价时,为书写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社会领域:幼儿在与其他幼儿一起进行超市区域游戏时,他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体验角色过程中,他们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形成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发展。活动中他们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交往能力也在学习、游戏中有所提高。

科学领域:在活动中幼儿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也在发展着幼儿通过一定的属性给物品分类的能力。在认识人民币和标价格等活动中,初步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也发展着幼儿的前书写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艺术领域:在为超市准备开业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主动表演唱歌、跳舞等,促进了其艺术表现力的发展,也有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在设计区牌和制作蛋糕中,幼儿在多元艺术表征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促进了自身想象力和创造了的发展。

总结与反思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从一开始参观超市到为超市寻找储物柜、收集超市物品,再到为超市开业做准备,幼儿一直是活动的主导者。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充分的尊重,并提供多种方式帮助幼儿进行操作、实践地机会。

角色游戏是中班幼儿特别喜欢的游戏,幼儿从中能获得对社会的初步认知。我正是追随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和他们一起在超市游戏中进行探索。这一分主题以重新布置超市为起点,以开业啦暂时结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都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寻找、发现、收集、制作等方法帮助班级中的超市区域焕然一新。既提高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也让他们成为班级中的小主人,在与环境材料进行互动和游戏中学习和成长。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8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39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40

★ 扫码关注我们 ★

润泽心灵  承载幸福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42

撰 稿 人  | 陈硕 刘熠涵 王江珊

文字编辑 | 刘晶晶 向巧

微信编辑 | 吕超

审     核 | 于秀霞 刘胤

【中班课程故事】爱心超市-图42


标签: 中班  课程  故事  爱心  超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