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科举考试:才子唐伯虎曾ldquo;作弊rdquo;?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09-12 7次阅读

  每年的高考为了防止作弊,管理非常严格,现代高考更是为了防止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作弊手段,而进行了极其严格的把控。其实高考作弊在古代也存在,古代高考为了防止考生作弊,也是如临大敌。

  贡院考生“装备”大全

  根据南京地方志资料显示,古代高考的考生们有“标准装备”:手提灯笼、书箱、食品等,胸前挂着一个卷袋,用来放置试卷笔墨。卷袋一般是用蓝布制成。

  档案显示,古代考生“装备”也大有讲究。秦淮区文化局局长赵久明告诉记者,即将建成的科举博物馆内的展品除了有科举书籍、试卷等等以外,还有大量考生的装备

  考生考试一共有四场,开考前一天下午,考生必须静卧休息,等到夜晚三更的时候,考场放头炮,店主或者家人就叫考生起床,然后梳洗吃饭,到了四更考场放二炮,考生就出发,到考场外面等候。等到考场放三炮,主考就坐,开始点名,这时候考生就鱼贯入内,领取卷子各自进各自的号舍,考场清场封门。

  五更开始出题,考生看题后开始答卷,一直要答到黄昏时候才放头牌,就是第一次放出考生,然后考场又关闭。到了吃晚饭时,放二牌,半夜时放三牌。三牌之后考场的门就不再关了,这时候没有答完卷子的考生已经寥寥无几。

  唐伯虎曾在贡院“作弊”?

  著名才子唐伯虎在南京的江南贡院还曾经发生过一段“作弊冤案”。据说,唐伯虎在1498年,在南京夫子庙的贡院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为应天府解元。等到赴京再考的时候,却被诬陷受贿买题而蒙冤下狱。事实情况是:当唐伯虎考取了解元之后,江阴有个巨富姓徐,与唐伯虎在京参加同科会试。徐行贿主考官程敏政的家童,窃取了试题,他曾经拿着试题问唐伯虎是否愿意看,唐伯虎自信能考取,就拒绝了。但是,后来有人揭露了徐的作弊行为,同时牵连到唐伯虎,唐伯虎也入狱了,从此他就心灰意冷。后来,真相大白了,唐伯虎被安排到浙江当个小官,唐伯虎不肯去,回家过起了浪子的生活。

  这其实也是一段关于科考作弊的历史。

  清朝考场出现了“准考证”

  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古代考场会实行糊名制和誊录制,把考生姓名封住,考卷也派八百多个人用红笔重新誊抄,这就叫“朱卷”,原先考生自己写的叫“墨卷”。这是为了防止考生买通考官,这样考官就不能认出考生的笔迹了。明清的科举“安检”十分严格,要求片纸只字皆不得带入考场,除了在进场前由卫兵仔细搜查外,清代乾隆时更曾下诏详细限定考生带入场各式物品的规格。例如砚台、木炭、糕点的大小厚度;水壶、烛台的用料;以至毛笔、篮子的款式都有明确限制。考生作弊一旦被发现,后果相当严重。轻则取消读书的资格,发配边疆,重则有牢狱之灾,以致脑袋掉地。但是古代考场作弊仍然屡禁不止,有贿买主考官的,有夹带考试经文的,甚至还有请人代考的。尤其是夹带,简直是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常见的方法有将经文藏在衣服鞋袜里,或密写在衣物、身体上。其他各式随身物品,包括文具、食品、蜡烛等等都曾被用作夹带。根据嘉定科举博物馆的藏品,展示了古人科考作弊的各种工具,有一件普通的棉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用蝇头小楷抄写了64篇文章。乍一看,会以为是图案。

  清朝就已经出现了考场须知,明令禁止“枪手”入内。为了验明正身,古代考场也有“准考证”,上面写清楚名字,描述一下体貌特征,另外,考生得找人证明你是考生本人,考生在考场中的座位号写在“浮票”上,当时贡院按照千字文的顺序给每个小考场命了名,“天地玄皇宇宙洪荒……秋收冬藏”。

  咱们现在讲汪姓,汪姓的来源也非常有意思,其中一支竟然源于莫名其妙的改姓。虽然说人很重姓,一般不会改姓,但是,保不齐有个老人家会突发齐想。比如,据载,宋朝的时候,在福建泉州有一家姓翁,家有六个儿子,居然全部考中进士,这个是很少见的,概率小到接近于零,时称“六桂联芳”。这个老爷子应该高兴得不得了,他也太好玩了,大概觉得儿子们太厉害了,全姓翁有点可惜,居然把家一分,给六个儿子每人规定了一个姓,其中第六个儿子叫翁处休,被老爷子赐姓汪。后成为一支非常发达的汪姓一族。

  先秦时期,汪姓主要活动在浙江、河南、陕西、山西、山东。从两汉到唐朝,汪姓就开始集中了。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西、江苏、浙江,靠近华东的这一块,并已经发展成当地的望族。唐朝以后,开始四散分布到全国。到宋、元、明,大概六七百年之间,汪姓主要向江南向西部移动。今天汪姓的第一大省是哪里?安徽,因为有一大支当时躲到了安徽歙县。安徽一个省的汪姓就占了汪姓人口的三分之一。

  汪姓和台湾的渊源特别值得一说。汪姓的族人很早就进入了台湾。有部书叫《台湾通志》,其中有一节讲台湾开发,就很明确地提到一段史料。南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有一个人叫汪大猷,曾在泉州那边当官。我们知道,福建泉州跟台湾隔海相望。在汪大猷管辖的地方,当时有个记载,说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平湖(今澎湖)”。这个岛上的夷人经常来抢东西。所谓夷人,就是咱们今天讲的原住民。为防止骚扰,起初,每年遇有南风起时,汪大猷便派兵守卫防备,但是反复如此,兵士疲惫,耗费军资,还是防不胜防。没有办法,于是,汪大猷就亲自登岛,登上了澎湖列岛,也顺便登上了台湾,造了200间房屋,派士兵长期驻守。汪大猷就成了汪姓登上台湾的第一人,这个是不太多见的,因为在我们的姓氏文化当中,很多姓氏都到了台湾,但是不太知道到底是谁第一个到的。

揭秘古代科举考试:才子唐伯虎曾作弊?

  很有意思的是,汪姓好像跟台湾特别有渊源。元朝时有个著名的航海家,叫汪大渊,名字一听,特别像汪大猷的弟弟,其实不是,差了老鼻子了。他也从泉州渡过海峡登上台湾,留下了一部非常重要且在今天还在不停再版的书,叫《岛夷志略》。对台湾的地理环境、社会状态做了非常详细的描述,是研究古代台湾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经过二三百年的繁衍,如今的汪姓已发展成为台湾较大的姓氏之一。

  汪姓是大姓,比咱们想象得大。要问汪姓里边谁最有名,相信很多人会说,汪伦。唐朝开元年间,汪伦在安徽泾县当县令。卸任以后,就住在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2年)到宝应元年(762年),在这20年间,李白经常到安徽的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天宝年间,汪伦听说李白到南陵的叔父李冰阳那儿来了,就写信邀请李白到家里做客。李白大名鼎鼎,怎么才能把他邀请来呢?汪伦就投其所好,李白呢,一喜欢游玩,二喜欢美酒。所以汪伦就写了一封信给李白,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欣然前往。赶过来以后一看,没有桃花啊,也没酒店,啥都没看到。

  汪伦赶紧搬出一坛酒,是用桃花潭的潭水酿的,好水有好酒。请李白喝酒,然后才笑着告诉李白说:“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大笑不止,也没有觉得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告别的时候还准备了一份厚礼,具体内容还被记载了下来:名马八匹、官锦十缎。在当时是很大的一份礼了。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古代的渡口一般旁边都有一个亭子或者房子,以便大家相送。汪伦在古渡口,又摆了一个酒席为李白饯行,并且拍手踏歌,又送了两坛酒。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描写朋友之间的友情,情真意切,千古动人,非常有名。汪伦也因而名留千古,妇孺皆知。


标签: 揭秘  古代  科举考试  才子  唐伯虎  ldquo  作弊  rdq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