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上映的电影简介:她被逼退圈,可不是吃瓜这么简单你都知道哪些?

cht 2023-09-08 9次阅读

《奥本海默》上映一周了。

电影本身,鱼叔聊过。

最新上映的电影简介:她被逼退圈,可不是吃瓜这么简单你都知道哪些?

有意思的是,电影没拍出来的东西,最近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尤其是女性科学家话题。

片中那些没有出现的、或仅仅是一闪而过的女科学家们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而在现实的中,赫然出现了一位身着旗袍的中国女性。

一个中国女科学家,在原子弹工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们又为何不为大众所知?今天不妨一起来一探究竟——网上流传的一张有奥本海默的合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一位亚洲面孔的女性,在一众白人男性里分外突出。

她就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

正像《奥本海默》中提到的,是政府研制原子能的秘密项目。

那怎么会允许当时还是中国国籍的参加呢?的确,一开始她并没有被允许加入。

但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原子核连锁反应无法延续。

后来的诺奖得主赛格瑞告诉军方,?这个问题应该去问。

破格以外籍身份加入,居然是用研究生时期未发表的论文,帮忙解决了难题。

因为参与了这一计划,一直到二战结束前,她都被政府限制自由,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

她在物理学领域的权威地位,可想而知。

这并非她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她的一生都极具传奇性。

1912年,生于江南小镇的书香人家。

在那个女性受教育率极低的年代,她却没有早早嫁人成家,而且坚定地走了读书这条路。

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数学系,次年转入物理学系。

毕业后于浙江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职。

就算放在今天看,也是傲人成绩。

但她仍不满足,决定独自远渡重洋,去继续深造。

而且从光谱学转向原子核物理方向。

这份大胆和果敢,正像以为原型的《春逝》中的台词所说:没有老师,没有战友,也没有战壕。

但她还是要做这件事。

留学的伯克利,汇聚了世界一流科学家。

奥本海默教她量子力学的课程;赛格瑞指导她的博士论文。

她总是背着睡袋在实验室,做着别人认为希望微茫的实验。

即使已经有了突破性结果,别人都争着公布,她还不放心反复校验。

当时在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学生的研究成果,导师署名在前。

但的论文都是独立署名后,刊登在物理学前沿刊物上的。

靠着勤勉,在这座世界物理学的金字塔上争取到了立足之地。

她在实验核物理方面的成就,被认为是划时代的突破,因此被称为?东方居里夫人。

也因为在?中的关键性角色,她被称为?原子弹之母。

而她身上也有完全不符合科学家形象的一面。

她喜爱旗袍,做实验时白大褂下面都穿着旗袍。

总是涂着口红,梳着考究的发型。

每周看电影,对艺术作品,摄影名画都颇有雅兴。

民国才女与物理学家,两种看似迥异的身份在她身上奇妙地和谐。

今天提起她时,很多人说她是诺奖的遗珠。

奥本海默和杨振宁都认为她理应获得。

多年后杨振宁提到时,还说,应该去查一查那一年诺奖的评审记录。

虽然也表示遗憾和不解,但她也说,自己做研究从来不是为了拿奖。

最新上映的电影简介:她被逼退圈,可不是吃瓜这么简单你都知道哪些?

她一直没有松懈研究。

1993年时,还在中国制造出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同步加速器。

能立于物理学之巅,所翻越的不仅仅是科学的万重山。

亚裔身份,让她在白人科学家的世界被迫隐身。

她和她的丈夫都有着成绩优异,却申请不到学校奖学金,因为当时的社会从未给东方学生发过奖学金。

女性身份,让她如履薄冰,举步维艰。

刚到时,她原本计划就读的是密歇根大学,却因为学校不尊重女性的传闻 ,转而去了伯克利。

她曾被实验室里的人说,?你应该待在厨房。

但殊不知,同为物理学家的丈夫袁家骝反而因为知道的野心和能力,甘愿为她包揽后勤保障。

即使她已经因为在某一领域的杰出成果,成了奥本海默等人眼中的权威。

但还是很难得到教职席位。

1942年,结束伯克利的博士后研究,能力和成绩早已够格,却无法留校。

当时一流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拒绝女性做物理教师。

直到1952年,她才被哥大聘请,成为了哥大历史上第一个女性教授。

对于女科学家的困境,始终是有所察觉的。

1988年,她在给诺奖得主杰克·施泰因贝格尔的信中写道:?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时,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她总希望有多一点女性来做科学,时常鼓励她们不要轻易放弃。

?如果你做了科学,不要因为你有家室,或其他,就放弃,不要放弃。

她也多次在公众场合呼吁性别平等。

她曾在演讲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十分怀疑,微小的原子和核子,数学符号亦或是DNA分子,难道也会对男性或女性有着不同的偏好吗?所道出的,是当时女性科学家共同的困境。

?中的其他女性科学家,也都出类拔萃,却因为性别频频遇挫。

莉莉·霍尼格(Lilli Hornig)是哈佛大学化学系的博士。

在?中,一开始她被要求去做打字机测试。

因为那个年代,职场上的女性大多不是秘书就是打字员。

在奥本海默的帮助下,她才如愿进了化学组。

伊丽莎白·格雷福斯(Elizabeth Graves),是中少数几个可以操作考克沃特粒子加速器的科学家。

她进基地不久就怀孕了,但她一直坚持工作。

孩子快要出生时,她一边用秒表数自己的宫缩,一边完成了实验,最后顺利生下了孩子。

她也曾遇到就职困难。

她在毕业后和同专业同学结婚,丈夫很快就找到了教职工作,她却因为性别迟迟被拒之门外。

相比同水平的男性科学家,她们无论是任职还是参与重大科研项目,都无法获得和男性同等的机会、尊重和薪酬。

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们依然勇猛精进,取得不俗成就。

她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值得一部传记片。

很多人为《奥本海默》中消失的她们争论不休。

可更悲哀的是,女性科学家的消失,不只是在这部电影里,也是在历史中,在生活里。

消失的,也不仅仅是女性科学家,而是包括科研在内的任何享有公共权力的领域。

那么,如何让她们摆脱被消失的命运呢?首先,指认她们的消失。

就像《看不见的女性》中所说的,?因为男人的存在理所当然,所以在女人完全不被提及时,点出她们的存在尤其重要。

《芭比》中有一幕就犀利讽刺了高管层?消失的女性。

当芭比来到人类世界,想见见负责人时。

却发现,一个由女性创造出来的、面向女性消费者的商品,管理层却全部都是男性。

一个无名小卒荒诞回应,?我没有职位,也许我是个女人?很多人认为,指出《奥本海默》女性角色不足是在故意挑刺。

毕竟电影本身就是一部男性传记片。

最新上映的电影简介:她被逼退圈,可不是吃瓜这么简单你都知道哪些?

但实际上,两者并不矛盾。

电影给了我们一个重新审视历史的契机,去讨论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问题,这就是有意义的。

其次,讲出她们的故事。

国产剧《功勋》难得拍出了不少可爱又可敬的女性。

有鼓励女性走出家门,推动男女同工同酬的申纪兰。

有默默攻坚多年,带领团队成功提取青蒿素的屠呦呦。

纪录片《面孔》中,讲述了玛丽·居里曾遭遇的不公。

居里夫人在丈夫出车祸去世后,与另一位已婚科学家恋爱。

在当时小报的大肆渲染下,她被贴上了?荡妇的标签。

因此她被诺奖组委会禁止出席颁奖典礼。

她去世60年后,才被允许迁入法国的先贤祠安葬。

当然,更重要的是让女性以她们真实的形象被看见。

很多作品中,叙述的视角本身就有局限性。

女性并不是作为主体,而是作为男性社会的他者而存在,这其实也是一种?消失。

比如,《奥本海默》中争议最大的妻子凯瑟琳的形象。

戏份不多,但却贡献了全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段。

奥本海默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她却在黑漆漆的房间里,对着哭了一整天的孩子独自崩溃。

在听证会上,她有理有据地舌战听证会评审团。

现实中,凯瑟琳是生物学家、植物学家。

中,她的角色不只是后方的妻子,她还利用自己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血液测试,评估辐射的危险性。

但影片中却没有呈现出她家庭之外的这一面。

最终让我们记住的,是一个被育儿折磨的母亲,一个捍卫丈夫尊严的妻子。

同样,电影《拜伦》中对女性角色处理也是如此。

拜伦的妻子是聪慧的数学家,女儿受她影响,成为世界第一个程序员。

但电影中却仅仅表现了她作为恋人、妻子的一面,甚至被塑造成傻白甜的形象。

实际上,现实中,女性也深受?他者文化的束缚,难逃?消失的命运。

比如,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林巧稚。

身上的标签却是?钟南山的姑婆?袁隆平的接生大夫。

?中国龙芯之母黄令仪。

80多岁高龄造出国产芯片,为国家节省上万亿。

被形容为?长相普通的老太太。

就连,在网上也被迫与袁世凯、胡适的名字挂钩。

虽然女性意识勃发,女性题材作品涌现,但现实中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偏见依然根深蒂固。

比如,女生被认为不擅长学理科,不适合当导演。

微博上一名牛津数学博士,仅仅因为是女生,就被无端?打假,被骂?学媛。

甚至《奥本海默》上映前,还有很多人说这部片不适合女生看。

重新指认、讲述等人故事的重要性也在于此。

不仅仅是认识一个女性科学家。

在那样一个举步维艰的时代,她以亚裔女性的身份,获得如此璀璨的成就。


标签: 最新  上映  电影  简介  被逼  退圈  可不是  吃瓜  这么  简单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