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嫁的婆婆和瘫痪的亲家公接回家照顾 农妇柔肩撑起一个特殊“大家庭”你都知道哪些?

cht 2023-09-04 11次阅读

将改嫁的婆婆和瘫痪的亲家公接回家照顾 农妇柔肩撑起一个特殊“大家庭”你都知道哪些?

卫清华照顾亲家公叶立兵 通讯员供图

将改嫁的婆婆和瘫痪的亲家公接回家照顾 农妇柔肩撑起一个特殊“大家庭”你都知道哪些?

驻村干部上门慰问卫清华(右二)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李尚菲

在十堰市郧阳区五峰乡蒿坪村三组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家庭”:一栋两层楼房住着九口人,户主与婆婆、亲家一家住在一起,“大家庭”其乐融融。这个“大家庭”的主心骨是52岁的农妇卫清华。

9月2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卫清华家,卫清华放下手中的活计笑脸迎了上来,她的亲家母正坐在屋檐下咿咿呀呀比划着。

卫清华的儿子在十堰城区务工,儿媳在丹江口市工作,他们平时不回家。平时家里七口人的生活,全靠卫清华一个人张罗。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婆婆和亲家公、亲家母。

生活报之以痛,她却报之以歌

卫清华的童年是不幸的。

1971年,卫清华出生在原郧县(现为郧阳区)一个贫苦家庭。三岁时,父亲突然去世。五岁时,聋哑的母亲改嫁到别处。一夜间,懵懵懂懂中,卫清华成了孤儿。

幸运的是,卫清华的小叔和奶奶愿意照顾她。从此,她和奶奶、小叔以及堂哥生活在一起。后来,小叔又生了一个女儿。

卫清华从小就不怕吃苦。像男孩子一样,她十一二岁就上山砍柴,一次背回几十斤柴,虽然卖不到几毛钱,但是她咬牙坚持着。即使木柴刺伤她的脊背,也一声不吭。大冬天,本该细皮嫩肉的手指头,却被木柴、寒风刻上一道道裂口,又红又肿,又痒又疼。“到现在,我的手上还留着小时候的疤痕。”卫清华翻开满是皲裂的手掌说。

卫清华很喜欢读书,奶奶却让她少读点,让堂哥、堂妹多读点,她连小学一年级都没读完,一辈子只能待在农村。谈起这段往事,卫清华毫无抱怨地说:“小叔能给我吃,给我穿,把我养大,我已经很感激了,不敢奢求其他的。”

1993年,小叔送卫清华出嫁,将其嫁给本县的董政成。

那时,丈夫的大妹妹出嫁不久。婚后几个月,丈夫的小妹妹又出嫁了。

将改嫁的婆婆接到家里养老

不幸的童年,却把卫清华锤炼成一个善良、坚韧、懂得感恩的人。

1994年,正当卫清华怀有三个月身孕需要人照顾时,婆婆却改嫁了,卫清华感到了无助。

没人帮忙照顾孩子,卫清华就请娘家的奶奶过来照顾了一段时间。后来,干农活时就背着孩子。

起初,她对婆婆宁愿改嫁也不愿意帮忙照顾孩子心存怨恨。后来,想到自己母亲在她五岁时改嫁的经历,让她理解了婆婆,也默默接受了婆婆。

改嫁后的婆婆没有再生育,抱养了一个男孩,却很早就去世了,也没有了依靠。

2018年,婆婆的第二任丈夫去世。想着已经73岁的婆婆孤苦伶仃,无人照料,卫清华便与丈夫商量,将婆婆接到家里伺候。逢年过节,两个小姑子都会回来看望婆婆,还会经常将其接去住几天。

婆婆患有高血压,以前晕倒过,卫清华照顾得格外小心。按时提醒她喝药,从不发生口角。在饮食上也特别小心,注重营养均衡。自从接来后,一次都没晕倒过。

“没有想到,儿时的不幸遭遇,却让卫清华更加热爱生活,心怀阳光,感恩前行。”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郧阳分局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刘荣国对卫清华赞不绝口。

把亲家公当成亲爹一样照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2022年10月1日,正当卫清华一家其乐融融的时候,却突然接到电话:“亲家公叶立兵突发脑出血了……”

卫清华夫妇和叶立兵的侄子迅速将叶立兵送往十堰市太和医院抢救。

叶立兵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命虽然保住了,却留下了瘫痪的后遗症,叶立兵需要整日与床为伴。

叶立兵50岁时才有孩子。2020年,他唯一的女儿与卫清华的儿子喜结连理,育有一子,目前两岁半,平时由卫清华照顾。

而叶立兵的妻子是个智障和聋哑人,生活不能自理,他们的女儿又不在身边,没人照顾咋办?

卫清华决定把亲家夫妻俩接到自己家中照顾。丈夫起初想不明白,卫清华就劝说:“儿媳妇就像我们自己的女儿,她的父亲也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照顾他,对大家都好。”“你要是答应了,我们就把亲家一家子接来伺候,慢慢来,日子总能过下去的。”

于是,卫清华夫妇就将亲家公从医院接到家里和亲家母一起照顾。

为方便照顾亲家公叶立兵,卫清华一家为他买了一张能升降的床。为防止亲家公因久躺而生肉疮,或移动身体时擦伤,就在床上装着一个充气垫,24小时充电。屋里还有电扇,烧柴炉子。常备有纸尿裤、纸尿片、干纸巾、湿纸巾,还有牛奶、葡萄糖,和高血压等药物。一个月买纸尿裤、牛奶等就得500元。

平时,卫清华既要照顾孙子,又要为正在上高三的女儿操心,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亲家公,每天从早忙到晚。平时丈夫若在家,他会主动帮助照顾亲家。

卫清华每天5点起床,先给亲家公和亲家母做饭,照顾完他们,再喂孙子吃饭,然后再做其他人的饭。隔一段时间,还要给亲家公端屎端尿。

一日三餐,都要一勺一勺地喂。喂水也是这样,还要哄着喂,一次至少半小时。夏天喂水更勤了。有时,亲家公不配合时,卫清华就用棉球蘸水为亲家公擦拭嘴唇。

卫清华介绍,最艰难的是为亲家公擦澡和端屎端尿。每次为亲家公擦澡,都要翻过来翻过去,反复折腾好几回。“他先是望着我笑,看见我掉眼泪个儿,他再也不笑了。”卫清华哽咽着说。

卫清华说:“第一次为亲家公端屎端尿时引发恶心吐了,到现在偶尔还吐。不过,我坚持过来了,还会坚持下去的。”

“我不在家时,你得给亲家公擦洗,受苦了。”卫清华的丈夫心疼得落泪。卫清华安慰道:“我们慢慢来,一天天总会过去的。”

平时七个人的衣服只能等晚上忙完后再洗,一洗就是一个多小时。睡觉时,已是深夜。夜里一觉醒来就睡不着了,一听到动静,就要起来看看,担心亲家公发生意外。还要给他换纸尿裤。冬夜至少起来两次。夏夜起来得更勤。

今年6月28日夜,卫清华给亲家公换纸尿裤时,发现他眼睛不睁,嘴巴却大张着,一声不吭。见状,迅速喂他葡萄糖、奶、药,才得以好转。

亲家母有时也不让人省心。今年3月的一天,她顺着大路跑了两里多,坐在路边忘了回家。中午,卫清华抱着孙子去找她回家吃饭。

邻居李秀荣说:“卫清华把亲家照顾得没话说,自己才52岁,头发却早就开始白了。”

“亲家公比我大26岁,就像我的亲爹一样,我会一直照顾下去的。”卫清华说。

蒿坪村党支部书记尚大军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卫清华孝老爱亲的故事被村民们广为传颂,是乡风文明的榜样。”


标签: 改嫁  婆婆  瘫痪  家公  回家  照顾  农妇  柔肩  撑起  一个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