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具比你的精致多啦 不比文具 咱比学习是真的吗?

cht 2023-09-01 5次阅读

古代文具比你的精致多啦 不比文具 咱比学习是真的吗?

陈洪绶《高士图轴》局部 文竹方笔筒 唐箕形陶砚 玉双螭纹臂搁 谢象三款竹刻松阴曳杖图臂搁

古代文具比你的精致多啦 不比文具 咱比学习是真的吗?

青玉兔形镇

开学前的仪式感,从逛文具店开始;新学期的第一课,应有提笔自在书写时。

又到九月开学季,一起看看令人心动的古人文具。

除了文房四宝,还有哪些常用文具?

自动削笔刀,电动橡皮擦,可擦式钢笔,密码文具盒,桌面橡皮屑吸尘器……“10后”的文具世界想必令很多家长“大开眼界”,当然也令文具控们一边啧啧感叹“花里胡哨”,一边果断购入,“这谁能扛得住”。

若论种类,古代文具也不少,不止常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若论样式,古人的匠心妙手,叹为观止。

在中国文人的书房中,有许多辅助书写的工具,笔筒、臂搁、笔洗、印章、镇纸、文具盒等,就是常见的几类。

唐代青玉兔形镇,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它以和田青玉雕琢而成,面部、背部及四肢均有褐色沁,玉质细腻油润。伏卧状小兔的造型,十分可爱,盈盈一握,恐怕要叫人爱不释手。仔细瞧,其兔腮、耳、眼睑、鼻侧、四肢等处均用若隐若现的短浅阴线刻饰茸毛,栩栩如生。

河南博物院介绍,镇纸为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使之保持平整的工具,由古时用于压席角的镇演化而来。原本是文人放在案头把玩之物,有铜、玉、石等各种材质。镇纸作为文房用品应不晚于南北朝时期,玉镇纸大约于汉代已经出现,盛行于明清。“这件青玉兔形镇,造型生动逼真,雕刻技艺高超。使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唐代玉器雕琢上坚持以写实为主,且重视对精神状态的表达,注重器物实用性,又更多地赋予浓厚的生活情趣,展现出了唐代盛世的昂扬向上之风。”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把衣服搞脏了

笔筒是古人与现代人的桌面标配,那你用过臂搁吗?

据故宫博物院《词条》释义,臂搁又名“秘搁”。一般为片状,背面内空,写字时可置于肘下,以免将写过的字弄脏。宋代文献中已有臂搁使用的记载。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玉双螭纹臂搁,玉色青白,有赭色斑,正面凸雕双螭衔灵芝图案,背面饰云纹。从作品的样式、螭纹及灵芝的特点来看,可确定为元代所制造。宋以后,玉器中大量使用螭纹装饰,而双螭灵芝图案则在元代玉器上较为多见。

此件作品为已知的早期玉臂搁,目前发现的古代臂搁除玉制外,多为竹、木、牙制。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明末清初时期的“谢象三款竹刻松阴曳杖图臂搁”正是由竹子制成。

南京博物院介绍,我国以前的书写格式,是自右而左,臂搁既防墨迹沾臂,又防夏天臂上汗水渗纸。

看画提问,这位朋友使用的两件文具是什么?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上海博物馆于去年推出“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为了增强互动,该馆通过公众号收取观众趣味提问,并邀请馆内专家回复。其中一问,便是明代陈洪绶《高士图轴》中,这位“高士”使用的两件文具分别是什么?

《高士图轴》刻画了一位高士执笔凝思的安静画面。在高士的身旁,摆放着砚台和水盂。

砚台为今人所熟悉,用于研磨墨汁。据上海博物馆专家介绍,《高士图轴》中的砚台形制古朴,是流行于唐朝的箕形砚,长方束腰,底部两边略向外撇开,磨制得十分平整,靠近圆弧形砚首的地方微微凹陷,以便于储墨。砚台旁边小口鼓腹的小罐为水盂,用来盛水以备磨墨。“小罐子表面布展了细细的纹路,这就说明它不同凡响,因为那是五大名窑之一哥窑举世闻名的釉面特征——金丝铁线。古代文人终身与翰墨相伴,文房用具是他们日日相亲的伙伴。他们对于文房用具的讲究与挑剔,有的时候丝毫不亚于姑娘们对胭脂水粉、簪环首饰的痴情。”

岁月更迭,文具仍是现代人的心头好。一位文具销售人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无论是步入新学期的教师、学生,还是在快节奏的当下,选择提笔、慢下来的朋友,希望他们都能拥有心仪的文具,让这些文具陪伴大家记录灵感,书写满意答卷。”


标签: 古代  文具  你的  精致  多啦  不比  咱比  学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