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丐帮揭秘】扒一扒丐帮的内幕:入帮有规矩 帮主生活奢靡你都知道哪些?

cht 2023-08-12 11次阅读
导读:乞丐的领袖,说起来还只是要饭的,但他们的实际地位,却是普通百姓难以企及的。丐帮帮主们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仅家有妻妾,且出行有车马。
3月13日,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栏目报道了“东莞丐帮”调查,报道了犯罪团伙用各种非常手段使人致残,逼人乞讨。“丐帮”这个武侠小说中的著名帮派,骤然成为现实中的热议话题,丐帮是怎么来的,为何有这么大的势力也引发了人们的好奇。
八旗子弟也乞讨
乞丐们身处社会最底层,为了在长期行乞中维持生计,他们走到一起,结成了自己的组织——丐帮。丐帮最早出现在城市经济繁荣的两宋时期,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录说:“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有懈怠,众所不容”。经过元、明发展,到清朝、民初达到鼎盛。
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丐帮也不例外。被丐帮弟子尊为祖师爷的有范丹、朱元璋、武松、秦琼、伍子胥等,其中范丹是最具“神威”的一个,因为孔老夫子的命就是他救的。

扒一扒丐帮的内幕:入帮有规矩 帮主生活奢靡


传说孔子周游列国途中,在陈、蔡一带断粮,得知当地丐首范丹有余粮,孔子即命颜回去借粮,才救了一时之急。孔子许诺,欠范丹的粮,就由孔门弟子继续偿还:“凡门头上有字的,墙上有画的,家有藏书的,尽是孔门弟子,讨之无错。”孔子反问范丹:“你的门徒是何等样人?”范说:“凡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者,皆范氏门下。”范丹忧虑地说:“书香门第多有看门狗,要怎么对付?”孔子正色道:“狗咬拿棍敲。”所以乞丐们都是手持棍棒打狗,称之“要饭棍”,乞丐落得一个“杆上的”的名号。
关于这打狗棒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京师丐首使用的杆子相传是从朱元璋一代代传下来的。当年朱元璋落魄江湖,沿街乞讨,曾被两个乞丐接济食物。朱元璋平定四海,不忘二丐昔日恩情,就下令寻找他们,召入皇宫封赏。二丐谢绝为官,朱元璋就赐他们各持一根一尺长的木棒,棒上缠布,垂有穗,一色黄,一色蓝,赐名曰:“杆”。后来这杆子就成了丐首权威的信物。
杆子通常要漆成红色,外面再套上红色的丝绸袋,高高悬挂在丐帮帮主家中或帮众据点最显眼的地方。新帮主继任都要冲着祖师爷画像和这根棍子行磕头大礼;有新的乞丐入伙,也要先对棍子磕头。因为杆子不便携带,有时丐首就以一根极粗极长的旱烟管代行其权威。
或许因为传说中的杆子有黄、蓝两种,后来北京丐帮的两大派也就各自以此得名了。“黄杆子”是“屌丝”中的“高富帅”,成员大都是落魄的八旗子弟。作为丐帮帮主的“丐首”,无不是王公贝勒级别的人物。这些人平时不会上街讨饭,只在春节、端午和中秋出来向商铺乞讨。
贵族就是乞讨,也有一套庄重的规矩。他们常是两人同行,一人唱曲,一个敲鼓板。这时候有经验的掌柜就要跑出店来,先把手略微举过头顶,再将钱币放到鼓板上。店家必须在乞讨者唱完第五句前,完成前述程序,且施舍不能少于五枚大钱。
按规矩给了钱,则一切罢了,如果不然,那么掌柜的麻烦就来了。第二天来四个人,第三天来八个人,人数每天翻倍,在店铺门口从早上呆到晚上,不言不语,只围观不说话,但店主的生意当然是没法做了。这时店主人出来求饶,那就不是几枚大钱就能打发的了,不给这些落魄贵族们个几千上万,就别想正常做买卖了。那些普通乞丐组成的“蓝杆子”就不能如此公开地横行霸道了。


标签: 东莞  丐帮  揭秘  一扒  内幕  入帮  规矩  帮主  生活  奢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