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不该存在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08-07 11次阅读

众所周知,一般意义上的大海航时代从葡萄牙王子恩里克推动向非洲西海岸的海上探索开始算起,至今不过五六百年时间,但在葡萄牙人南下之前,海洋对绝大多数人类来说虽然陌生,但远非一片空白。

早期人类逐水而居,在气候温和,适宜作物生产和人类繁衍生息的地域更能够积累更多的人口,更多的人口反过来才能促进技术的发展(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如此掐指一算,欧亚大陆的东西南三端分别形成了几大文明集聚地——东亚的华夏农耕文明、南亚印度河文明和地中海沿岸文明。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

图1. 主要的古代文明发源地分布,共同点均在北纬30-40度之间的温带,临近大河,但是地中海文明商业特色更浓,华夏文明偏重农耕

由于华夏文明发源地占据着东亚大陆最好的适合耕作的平原,华夏文明更爱耕作,并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和东部大海围成的“准封闭区域”里高度整合,对海洋的探索以及对海外土地的追逐,从来不是华夏子民们的追求。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最大需求是海外奢侈品贸易,以满足上流人士对奢侈品的需要,茶叶、丝绸是主要出口物品,反过来却没有太多生活必需品的进口需要。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2)

图2. 东方视角的“丝绸之路”示意图,在这条漫长的贸易路线上,相信各路贸易大神很少会全程走完,而是采用接力的方式,将货物传递到中转站销售给下一手,再装上那边过来的货物返回家乡,所以图中仅仅只体现到中亚

正因为此,才有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在唐朝以前,贸易的主要通道是穿越河西走廊抵达中亚,因为穿越大片无人区的最佳交通工具是骆驼,中方能够提供的奢侈品代表是丝绸,才会以这两种形象来表征,实际上,东西方的商路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有旺盛的需求。但在唐朝,因为阿拉伯人崛起控制了中亚腹地,青藏高原的吐蕃崛起严重威胁了河西走廊,才不得不更多转往海路。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3)

图3. 描绘贸易路线的古代壁画,注意下方的丝路吉祥物骆驼,中央的帝王形象可能是隋炀帝,他是唯一踏足过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的中原皇帝

华夏文明对海船的研究发端较早,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不过遗憾的是,无论是壁画还是出土文物,都还无法证明中式风帆的原创性。早期带有海船形象的器物来自于南越王墓中的一件金属桶,大约创作于公元前100年,从船体两端上翘可以推断适合海上行动,但未见明显的风帆形象。作品中的先民造型怪异,有杀俘行为,好似玛雅人,详见下文:

01. 此物形似马桶,信息量好大,竟揭示了海洋先民的大秘密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4)

图4. 出土于南越王墓中的一件铜质提壶上的先民及海船形象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5)

图5. 取材于描绘玛雅文化的电影《启示录》中的先民形象,杀俘祭祀是先民的通病

早期船只的形象也是出现在广州的一处南越王国时期的墓葬中,陶制,根据船上人物形象推断,船长约14—15米,载量约50石(汉代1石大约等于31公斤,50石约1.55吨),在当时是一艘中等以上的船。船首悬碇,沉入水下能较好地扣底抓沙。船两侧船舷上铺走道,可供篙手撑篙行走。船舵位于船尾中部,且装在船尾专设的舵楼中,板叶宽大,障水有力,下端与船底取齐,水浅时不须提舵。但是,这里仍然没有证据出现了船帆。因此,早期海船只有使用划桨摇橹撑篙这样的人力驱动,学会使用自然风力将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6)

图6. 1954年出土于广州沙河顶的陶船形象,约制作于东汉年间,也就是南越王国被汉武帝收复100多年后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7)

图7. 最早的风帆形象,出现在约3100年前的古埃及壁画上,可以看到一群人在操作一根桅杆上的帆状物,一种观点认为南北向且河道较为平直的尼罗河上有稳定的季风,故非常适合借用风力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8)

图8. 根据法老墓壁画重绘的古埃及帆船形象,船体中央有单桅杆,大型四方形风帆,船体艏艉上翘以破浪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9)

图9. 使用电脑CG复员的古埃及帆船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0)

图10. 古埃及帆船,有风帆和浆手的形象

中式风帆到底如何诞生,已经无法考证,但经过海上贸易的推动,产生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帆船。典型的中式帆船被划分为沙船、福船、广船三类,分别对应发源于长江口、福建和广东沿海。沙船又称为平底船或防沙平底船,因为要在长江内河航行,吃水较浅,方艉平底,可多桅多帆,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北方海域的典型船型。沙船是一种河海两用船型,但抗风浪能力差,基本不能用于远洋航行。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1)

图11. 现代建造的中式福船

福船和广船除了起源地不同之外,适航性能比较接近,均呈现出艏艉上翘,尖底设龙骨,上宽下窄,吃水较深的特点,更适合在海洋上航行。两者中尤其是福船,因福建多山而面海,海水深而浪大,古书称:“上平如衡,下侧如刃,贵其可以破浪而行也。”福船堪称是中国最好的海船,也是郑和下西洋、明将戚继光对抗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岛时期的主力国产战船。

广船源于春秋时期或更早,发展成熟于唐宋,定型于元明,同样是上宽下窄,在海上摇摆较快,但不易翻沉。典型的广船包括第一艘靠自身动力航行跨越太平洋抵达欧美的中式木帆船“耆英号”,证明了广船的远航能力,可惜的是,这个壮举如果能早600年开展就更了不起了。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2)

图12. 抵达西方的中式帆船“耆英”号,英文图注为Chinese Junk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3)

图13. “耆英”号的复原模型

与西方盛行的软帆不同,三类中式海船都采用了使用竹竿加固的“硬蓬”设计。中国史料中最早对帆的记录可以追溯到东汉末期的刘熙在《释名·释船》中写到:“帆,泛也,随风张幔曰帆,使舟疾泛泛然也。”三国时期吴国的万震所著《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一种可安装四具纵帆的帆船:“外徼人随舟大小,或作四帆,前后沓载之。有卢头木,叶如牅形。长丈余,织以为帆。”同样是吴国的朱应所著《扶南异物志》中描述了航海家康泰出使南海诸国,如越南、柬埔寨等的见闻,康泰也成为中国古代有历史记载的最早航海到东南亚、南亚的航海家。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4)

图14. 使用满帆航行的现代中式帆船,可见帆骨支撑的大型硬帆,可惜的是,这样的硬帆无法支撑大型海船的快速航行

中式硬帆分为长方形、扇形、上部扇形下部矩形的混合型三种,以混合型居多,又称为平衡硬式斜桁帆。帆叶较硬,中间加塞帆骨作为支撑;帆较重,升帆慢但降帆快,可根据风力大小调节帆型;但由于材料限制,中式帆不能做得太大,且因为帆体太重,难以设置多层帆,也无法利用高空的强风,这直接导致了中式帆船速度不够快,也因为动力不足,导致中式帆船一般不会做得太大。

这里顺便提一下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最大宝船的尺寸争议,《明史》记载“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长151米,宽61.6米),长宽比约为2.45比1,虽有“九桅十二帆”,但考虑到外形和动力,不知如何评价。有一种相对靠谱的说法是,最大的宝船仅作为礼仪用途,真正下了西洋的船型还是得讲科学。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5)

图15. 某博物馆内将最大的郑和宝船模型和哥伦布驾驶发现新大陆的“圣玛利亚”号卡拉克帆船模型放在一起,以便形成强烈对比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6)

图16. CG创作的大型中式海船

了解史实,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田野考古能发现的实物证据,关于中式帆船最好的文物当属广东阳江海陵岛展陈的“南海一号”(遗憾的是,这个名字实在太过平淡无奇),自2007年底打捞出水后,“南海一号”已经经历了14年的发掘,船体残长约22.1米,船体保存的最大船宽约9.35米,至2019年8月6日,船舱内货物清理完毕,出水文物超过18万件,然而更值得关心的是这艘南宋海船的建造工艺。

专家从残留船体的尺寸推断,“南海一号”的全长很可能达到41.8米,最大宽度约11米,排水量达800吨,这个尺寸远远超过哥伦布首航发现新大陆的“圣玛利亚”号(长23.66米,宽7.84米,吃水1.98米,排水量130吨),“南海一号”的预计建造年代为南宋(1127-1279),比“圣玛利亚”号发现新大陆的1492年要早上200多年。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7)

图17. 南海一号复员模型图,为三桅三帆的标准中式海船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8)

图18. 在纪念馆隔壁,还有按照1:1复员的“南海一号”

更有意思的是,“南海一号”的目的地将是哪里?从船体搭载的主要残存货物——瓷器来看,显然是商船,从发现的少量大尺寸的金器推断,可能是船主佩戴的饰物,且船主很可能身材高大魁梧。而从部分瓷器呈现的阿拉伯风格来推断,有可能是阿拉伯客户的定制品,那么这条船的目的地,也有可能远达阿拉伯半岛。从推断的出发地福建泉州来看,“南海一号”可能属于最好的中式海船——福船。总之,“南海一号”的发现解释了许多仅仅在史料中被提及却又充满疑问的事项。

然而,中式帆船的发展,在宋元时期到达巅峰,在明初迅速走向衰落。究其原因,跟当时的统治环境有极大关系。南宋时期,因为长江以北山河尽没,战乱频频,唐中期以来河西走廊的丢失导致陆上航路断绝,朝廷不得不向海外求财,海上贸易量突飞猛进,假以时日或许能成气候,元朝为游牧民族创立经营,一度曾派海军远征日本、爪哇,至少没有干涉海上贸易。但在明朝建立后,却走到了自我封闭的路子上。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19)

图19. 河西走廊,明朝时期,中央王朝已经退守中段易于防守的嘉峪关,而把汉唐时期的瓜州、敦煌留在了关外,听之任之

原因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明初对南北两个方向的用兵,以及下西洋的巨额耗费使得其继承人转向海禁,不准国人出海定居或经商,表面上的目的是加强沿海治安,防范海盗骚扰,实际上有因噎废食之嫌,不光是在海上,连好不容易收复的河西走廊,也被明朝皇帝放弃了一半,军队退守嘉峪关。

接下来的数百年里,东西方向着两个方向相背离而去。原本地贫民稀国弱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等等,借助大航海时代的劫掠和暴利贸易成功翻盘,将昂撒人和拉丁人的后裔散布到五大洲,只有东亚大国勉强顶住了这股殖民狂潮(但还是残留下港、澳两处白人飞地),在更加原生态的美洲、澳洲、非洲,大半地图被鸠巢雀占。至今日,昂撒人从千余万繁衍到10亿,占有各大洲最好的土地,深刻影响着这个世界。

大航海时代尼罗河的霸主(727.海上的莽荒大航海时代之前的东西方航海时代①)(20)

图20. 欧洲人发育出变态强大的西式大帆船,在500年内主宰了这个蓝色的星球


标签: 航海  时代  尼罗河  霸主  727.  海上  莽荒  之前  东西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