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郑振铎怎么死的真相还有哪些?

cht 2023-08-03 8次阅读

作家郑振铎怎么死的

郑振铎于1898年出生,1958年逝世,享年60岁。郑振铎在的文学史上是一位颇为有名的人物,但是对于郑振铎的死亡原因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那么郑振铎怎么死的呢?他的死是人为还是意外?亦或是自然死亡?

郑振铎图片

郑振铎图片

1898年12月19日,郑振铎出身于浙江温州。他的祖父曾是温州的一个小官,因此祖籍福建长乐的他出生在了浙江温州。他的家庭是一个小资产阶级,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和祖父便去世了。他的初恋是一个有着美丽面庞和富裕家境的女子,但是这段爱情最终没有开花结果。

他是爱国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五四运动”爆发之后便开始写作文章。他是“上海著作人协会”的发起者之一,更是致信国民党强烈抗议他们屠杀革命群众的行为。1931年开始,郑振铎相继担任了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7年,郑振铎参与了文化界救亡协会。

在新成立之后,1952年,郑振铎成为作家协会当中的一员,并在1953年2月22日新创建的第一个文学研究专业机构,也就是文学研究所中担任第一任的所长。1955年,郑振铎成为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10月17日,郑振铎负责率领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在这途中,飞机突然失事,而在飞机上的郑振铎也因此遇难殉职,时年六十岁。

郑振铎简介是怎样的

郑振铎是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还有着诗人、作家、学者、评论家等等多重身份。那么郑振铎简介是怎么样的呢?

郑振铎图片

郑振铎图片

郑振铎出生于1898年,是福建长乐人,曾先后在广场路小学、温二中、温州中学、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中学习。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郑振铎开始发表作品,一年之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创办了《文学周刊》、《小说月报》。之后,郑振铎发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会”,并带领“上海著作人公会”积极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后额的革命活动。在“四·一二”政变爆发之后,郑振铎曾致信国民党当局抗议其屠杀革命群众的做法。而他本人也因此差点被逮捕,于是,郑振铎便开始了他在英法等国的旅居生活。

在旅居的生活之中,他在这些国家的图书馆中阅读了与古代小说、戏曲、变文等有关的所有书籍,还研究了希腊罗马文学。他不仅译著了《民俗学概论》、《民俗学浅说》、《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等专著,还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中的大部分作品。

在郑振铎回国之后,先后担任了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出版了图文并茂的《插图本文学史》,充分地肯定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出版了《文学论集》、《佝偻集》等论文集、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鲁迅全集》。

1949年,郑振铎被选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文学工作者协会的常务委员,1952年加入作家协会,1953年担任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55年成为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郑振铎出版《文学研究》三册,第二年10月17日在率领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的途中因飞机突然失事而遇难殉职,享年六十岁。

郑振铎代表作有哪些

郑振铎有着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收藏家、训诂家等多重身份,那么作为作家的他有着哪些作品呢?郑振铎代表作又是什么呢?

郑振铎图片

郑振铎图片

在郑振铎的一生当中,有着许多作品。他写有小说《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偻集》等等;他著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文学论集》、《插图本文学史》等等专著;他译著了《沙宁》、《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等等著作。但是要说郑振铎的代表作的话,那么便是他的散文作品《猫》和他正是发表的第一首新诗《我是少年》了。

《猫》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我”家的三次养猫经历。第一次是一只向隔壁要来的新生的小猫,有着花白的毛,是一只非常活泼的猫。但是养到后来,原本活泼的猫咪突然变得消瘦,显得忧郁,很快就死掉了。第二次是在第一只小猫死掉没多久之后,向舅舅家要来的一直浑身黄色的小猫。它比第一只更加活泼、有趣,会到处爬树,到处越墙,有一次还捉到了一直肥大的老鼠。但是最后这只黄色的小猫咪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再养猫。

有一个冬天的早晨,一只并不好看的猫伏在家门口,便收留了它,这是第三次养猫。这只小猫不喜欢动,不是一个活泼的主。后来,家中养了一对芙蓉鸟,猫儿便一直望着。猫是要吃鸟的。有一次一只鸟死了,“我”便以为是猫咬死的,拿起木棍便打了它。但是后来才知道,咬死鸟的并不是自家的猫,可是“我”却无法向这只不会说话的动物表达我的抱歉。后来,它死在了邻家的屋檐之上,“我”比前两次失去猫更加难过。自此以后,“我”家不再养猫。


标签: 作家  郑振铎  怎么  死的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