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谢宇的自述书到底说了什么谎?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08-03 11次阅读

8月12日,吴谢宇弑母案由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报送至福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时间待定。《北青深一度》、《界面》、极昼、澎湃都发布了新消息。

因为微信群里有许多网友提问,所以前几天和大家交流了一下。我把答案重新整理了下,又写了一些分析。

Q:在吴谢宇最新披露的供述里,哪些是谎言,哪些是真话?

这几家很可能是同一个信源。北青深一度、极昼、澎湃都写道,这是个接近办案人员的知情人。所以这个林婧(化名)虽不是办案人员,可能是在那个警局工作、还有点职务的警察,他读过自述书,或从同事那里听说了一些。其他人都不愿说、不能说、不敢说,但他愿意说也敢说。一个记者从他口中探到一点,他的联系方式可能就传到了其他记者那里,于是他们纷纷找他问问题。

如果大家还记得,吴谢宇4月被抓后,开始是不愿交代的。

吴谢宇对杀害其母行为并不否认,但对于动机、犯案经过、犯案后自身情况等案件核心问题全采取回避态度,基本上不做正面回答。只有在涉及与案件无关的知识性话题时,才积极表达。

界面新闻

根据报道,由于吴谢宇不交代,警方就采取一个新形式:让他自个写自述书。吴谢宇写了很久,还写道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很大等等。

所以,最近几天披露的内容应当主要来自他写的自述。

那么,他写给警方看的这些全是实话吗?

我认为真假掺半。在核心问题上,他全部搪塞或撒谎,只在不相干的问题上他才表现得特真诚。

Q:吴谢宇杀妈妈真的是为了替她解脱吗?

《北青深一度》:吴谢宇供述作案动机:杀妈妈是为帮她解脱。《极昼》:林靖从相关办案人员处了解到,吴谢宇将杀母是为了帮母亲解脱的表述改为协助母亲自杀。

根据吴自己的描述,他杀人是出于怜悯和爱,是无私的行为,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替母亲解脱痛苦。

从这看点,他的求生欲真的很强。

如果开庭后法院真的采信他是协助自杀,那么虽然罪名还是故意杀人,量刑会小很多。

(此前,他拒绝父亲那方亲戚请的律师,让我以为他自暴自弃。但看来不是。他在用法院指派的律师。或许他不想亲戚找的律师打探口风后转达给亲戚,也或许不希望花他们钱。他拒绝与那些亲属见面,也只是无法面对而已。)

那么,吴自述的动机可信吗?

家庭案件中的嫌犯为了脱罪,辩称是受害人主动要求自己杀的,这并不罕见,因为嫌犯清楚这很难核实。所以只能看其他证据是否支持这种说法,以及他在案发前后的行为是否连贯。

我个人在本案中持怀疑态度,主要原因是:已知的证据不支持。

01

首先,吴父死于2010年,而弑母发生在2015年。吴母最经历丧夫之痛的时候,应当是吴父刚去世不久。

吴谢宇说,母亲在纸上(两篇新闻的原文都是纸上,而不是日记之类)写,老公我很想念你,想和你一起去。既然强调只是个纸,我想警方是不会找到的。

通常的规律是,人的忧愁和思念会慢慢被时间冲淡。就算吴母在五年前有过这念头,她在五年后会依然如此强烈,以至于不想活了?

甚至连最爱的儿子都成了牵绊?

父亲死后,吴谢宇感到亲情摇摇欲坠,母亲的话让他感到自己是个牵绊。

极昼story

这其实可以问问吴谢宇的姨妈和舅舅是否同意。姐弟妹三人感情很深,谢瑶(化名)和姐姐心有灵犀,经常一起聊天,如果谢天琴想求死,他们肯定有察觉。(我想他们是不会认可的。)

目前已报道的大量信息都指向:吴谢宇不仅不是母亲的牵绊,反而是母亲的精神寄托。这也符合人物的心理规律吴父去世后,吴母更加依赖儿子,与儿子的亲情的联系更强。又何来亲情摇摇欲坠?

2015年6月,吴母谢天琴回到老家福建莆田仙游县,和至亲谢瑶(化名)提到儿子,说:小宇7月1日就放假回家了。

2015年7月初的一个上午,邻居在楼道碰到谢天琴母子,吴谢宇主动大声打招呼阿姨好。母子俩当时都挺高兴,谢老师还说小宇瘦了,发愁该做些什么好吃的补身体。

2015年7月5日,谢天琴给谢瑶打电话,很高兴,说小宇已经放假回家。过几天带他回老家看望外婆。

周边证人的证词也都证明,在案发前吴母表现得很高兴,也很爱儿子,没有想解脱的迹象。

补充:看到昨天最新的新闻

上述接近办案人员的人士向澎湃新闻介绍,吴谢宇在接受审讯时供述,大二的时候,他就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有所变化,好几次到高楼处想要自杀,后来又放弃了。在北京,吴谢宇还曾去医院看过医生。

上述人士说,吴谢宇称,回到家中和其母谢天琴讲到自己很累、想要自杀的精神状况,谢天琴表示不解说如果你有事,我也不想活了。那天他准备好自杀,然后一起去跟他爸上天堂。之后又想,他自杀以后,他妈肯定是活不下去了。他觉得杀了妈妈是给她解脱。

该人士还称,吴谢宇说本想杀完母亲就自杀,而当作案后,看到母亲的惨状,吴谢宇的想法又发生了改变,他说他怕了,临时取消自杀。

澎湃

这个版本是对前面极昼和北青深一度的否定。在此前的版本中,知情人转述的是,吴父死了,母亲一心想殉情,母子亲情摇摇欲坠,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让母亲快乐,于是协助自杀。

现在澎湃公布的又不一样了:是吴谢宇担心自己死后母亲支撑不了才弑母。(听起来相对更合理,但这就和协助自杀没关系了。)

吴谢宇厌世在先,考虑到自己死后母亲会很难过而活不下去是非常可能的。这其实也说明母亲在那几年最牵挂的人并非去世的丈夫,而是自己儿子。母亲把所有感情倾注儿子身上,只有吴谢宇能让她快乐、伤心和骄傲。

但我不认为吴谢宇曾告诉母亲自己厌世的念头。如果他说了,母亲一定会惊恐万分,会采取许多措施,很可能会和姨妈舅舅商量。吴母恰恰正因为太不了解自己的儿子了,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从作案前几天吴母的表现看,她对小宇回家很开心。从她此前对亲戚所说,也是表达了对儿子今后要美国留学的骄傲。所以,她对儿子的心理变化应当并不知情,不存在求解脱。

02

哪怕谢天琴真的想解脱、想自杀,吴谢宇也完全没理由用这么暴力的方式去协助。他只要把农药安静地放在她手边,让她自己喝就好了。

也许像吴谢宇说的,他觉得母子俩人都很辛苦,反正自己也不想活了,所以不如自己动手?

如果他真像自己声称的那样爱母亲,怜悯母亲,为什么不采用疼痛更少的方式让母亲离世?作为生活在一起的、母亲最信任的人,他有的是机会给她下药,趁她熟睡制造一氧化碳中毒等等。

03

趁对方穿鞋时从身后用哑铃击重力打击头部,属于偷袭。这种行为恰恰反应出一种心虚的心理:他害怕对方反抗。不是他打不过,而是他不敢正面面对她,怕被质问,怕接触眼神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刀?

也是同样原因。

用刀刺人致命,通常是从正面攻击躯干,这意味着他动手时必须和母亲面对面。此外,用刀刺的话,受害人通常不会瞬间死亡/休克,会有一段时间意识清醒这留下一个眼神接触、情绪交流的过程。这是吴谢宇要极力避免的。

用哑铃的目的显而易见,他希望从背后偷袭,让吴母瞬间失去意识。(用哑铃击打后脑勺有法医验证,他没法说谎)

这其实也说明了,吴母并不想死,更不想死在儿子手上。她若在临死前知道儿子杀她,会非常地痛苦、震惊、愤怒,会质问儿子为什么,会瞪着眼睛谴责他。吴谢宇害怕出现这一幕。

再者,既然他一开始就是出于协助自杀这么无私的理由,他为什么在开始的审讯中避而不谈呢?

那是因为,他最初都没想起来用这个借口。当他写自述时,有更多时间深思熟虑,求生欲也越来越强,便编了这一套说辞。至于真实的动机,他不愿也无法说出口,说出来只会对他的量刑不利。

Q:吴弑母之后想要自杀是否为真?

在杀害谢天琴后,吴谢宇称曾想和母亲一起跳楼,但后来他自己突然不那么想死了。

北青深一度

他计划把妈妈杀了之后找个女朋友,但行凶后认为自己很难找到真爱了,于是开始频繁嫖娼。

北青深一度

同一篇报道中的以上两个信息是矛盾的。吴谢宇承认自己是预谋的。那么在他的计划中,他究竟想在弑母后跳楼,还是弑母后去找个女朋友呢?

他的行为无疑已经表明了:他真正落实的是后者。

吴谢宇的自述书到底说了什么谎?真相究竟是什么?

照他的一种说法,他在作案后因为看到母亲死状,才临时改变主意,不想死了。可这么暴力的杀人方式不是他自己选的吗?一个智商高于平均的人,难道预见不到死状?而且他已经害怕了,放弃自杀了,为什么还尝试砍头?(最初新闻报道提到尸体脖子有伤)

最大的漏洞是,他要如何解释,他提前购买了大量品种齐全的刀具?据媒体报道,2015年6月,吴谢宇购买了刀具,包括剔骨刀、菜刀、手术刀、雕刻刀、手机贴膜用刀、锯条等等。

极昼story

购买分尸刀具---证明了分尸计划---否定了跳楼自杀说

买刀是为了砍下他妈妈的头颅。林靖说,但吴谢宇尝试了几下就放弃了,分尸没那么容易,他的初衷是想砍下他妈妈的头,然后抱着头颅去跳楼自杀。

极昼story

为了解释分尸的刀具,吴谢宇编了更离谱的谎言。他自己买刀是为了砍下妈妈的头颅抱着一起自杀,甚至还搬出了迷信。

他查了大量灵异方面的资料。林靖说,从易经八卦到灵异类贴吧论坛,他一直在找人死后有没有灵魂、人死后去哪里等等相关信息,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人死后的灵魂集中在头部。这也是他一开始想抱着妈妈头去自杀的原因。

极昼story

我不清楚哪个流派说的人死后灵魂集中在头部。传统文化主流,不应该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只是一家之言,他是如何得出的结论?

无论哪个流派,肯定保全尸体比割脑袋好。他若真的这么爱妈妈,想和妈妈的灵魂在一起,为什么不给她留个全尸,躺她身边(割脉/煤气/服毒)自尽?(他家是楼层不高的职工房,他说想跳楼,也是挺奇怪的。)

这种迷信恐怕连没文化的农村大妈都未必信,更何况一个北大的理科生?从他的阅读来看,他是思辨能力很强的人。如果真是他自述的这种低智、混乱思维,恐怕GRE不可能考这么高分。

可就算他这么努力地搬出头颅灵魂说,依然解释不了为何要买剔骨刀、锯条、手术刀、手机贴膜刀颈部是人体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也属于分尸步骤中最容易的,家里的菜刀足已。(在不少案件中街头两人吵架,一方激情杀人中就把对方给斩首了)

综上所述,吴谢宇的自述书更像是为了求生说了一个谎,此后不得不编出更离奇的谎言去圆前面的谎。

以下是一位读者的评论:

个人认为吴不需要律师是对真相的回避,多一个律师就多一个对手探究他的内心和真相。所以他陈述的动机应该是他深思熟虑过对他本人最有利且对社会道德人伦最交代得过去的说辞,不是全部真相。

来自微信群

Q:他如果买了刀,又为何用哑铃?是预谋,还是一次突发事件?

他有预谋。但这不能称之为突发事件,只是等候时机。

我猜他买刀并不是为了杀人用的,只是为了分尸。如果为了杀人,厨房里随便找把刀就好了。

根据媒体报道,他在7月11日动手,7月10日就去酒店开好了房间。所以他至少提前一天计划好了要在那天动手。他可能一开始就计划好了用哑铃等钝器击打头部,当天都在等待一个母亲刚好背过身的时机。

Q:吴父生病那段时间,吴母照顾得怎么样,有没有因为第三者,而对吴父疏于照顾?

如果信源可靠,那么吴母是知道吴父出轨?这里如何解释吴母后来在日记自白说想跟他一起走?

首先纠正一下,吴谢宇没说母亲在日记里写这些话,原文说她写在纸上

根据采访的吴父的亲戚,吴母对吴父的照顾是尽责的,她还带他去上海看过医生。

根据信源的说法,(吴父自己告诉小三,小三于一年后告诉了信源),吴母知道吴父出轨后,时不时会发生争吵,吴母会说他脏。但她特别爱面子,害怕其他人听见,只是关起门来吵。

我想这不矛盾,吴母是个传统女性,对丈夫也很有感情,哪怕她知道丈夫出轨,她依然不会丢下他不管,而是尽起照顾的责任。

但是她的内心可能一直被此事折磨,时不时想起,用一些语言去发泄内心的不满,却又不愿意让其他任何人知道。两者完全可以同时存在。

我相信吴谢宇很爱、很心疼自己的父亲,他逐渐恶化的心理变化都是在父亲去世后发生的。所以,他是绝对不愿意说出对父亲形象不利的话的。而且到了这地步,说出来只会对他自己的量刑不利。

他现在极力塑造的,是这个时代罕见的极度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母亲爱父亲爱到了要殉情,自己爱母亲爱到了不惜面临死刑,也要帮她完成自杀。(这或许也是他潜意识里的理想吧)

下面谈谈新报道中和我以前的分析符合的地方:

一、没有导火线

我在2017年那篇中除了讨论根本原因外,也分析了几个导火线。但最高的也只是用了50%可能性,这表明其实只是非常没把握的猜测。自2019年吴谢宇被抓后,一再有人问我导火线是什么(吴的亲戚传言是有个女朋友骗钱导致母子争吵),但我一直坚持的都是没有导火线,哪怕有也不重要。X不是他作案的动机。他弑母可能没有导火线。如果有的话,相信这时警方已经发现了。如果房子倒了(一个人做出自毁的举动),可能有地基的问题(孩子基因、胎儿期和幼年与家庭的关系),有结构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事件,譬如父母离异、被霸凌、失恋、升学失败),也有外力(最后的导火线)。但这三者都不是充分或者必要条件。我认为在本案中,只有前两者,并没有外力(导火线)。地基本身岌岌可危,再加上在成长中遇到的事,冲击了他的一些信念,让他无所适从。旁人认为房子倒了是毁灭,但对于房子本身来说,反而是找到了力的平衡。没药花园,公众号:Moyao人,危险的绳子 把新闻报道披露的零星碎片拼凑起来,可以看出他的心理状况是缓慢恶化,他是逐渐给自己的欲望松绑的。目前来看,他的自述书中没有提及导火线,警方应当也没找到这样的作案导火索。

二、借钱有报复的成分

在媒体的采访中,我未见吴谢宇父亲那边的亲戚提及曾借钱给他,他们的经济状况也不允许。所以吴谢宇借的144万中,应当主要是向母亲那边的亲戚(舅舅、姨妈和海外的亲戚)借的。而这条欺骗的短信又把舅舅和姨妈两家人的整个春节都毁了。

结合在一起,我感觉吴谢宇似乎对母亲那里的亲戚有种不满。弑母、骗钱、以及过年前发消息,更像是一种恶作剧,制造惊吓。他若想他们尽快发现尸体,为什么不直接骗他们去福州家里见面?那样他们敲不开门,会更快破门而入。他让他们去火车站空等,似乎是为了把他们耍得团团转。

上文是我在7月初写的。我认为他借钱除了想要挥霍外,还有一种报复、恶作剧的心理。

(昨天在澎湃新闻中读到的是,144万中有60万是吴父以前的朋友们凑的,剩下的都是找吴母那方亲戚借的)

8月16日,媒体报道的自述书中提到借钱是报复。那他为何要报复亲戚呢?

至于后来向亲戚借钱,吴谢宇称是出于报复心理。他认为爸爸生病期间,亲戚对他家不好。

《北青深一度》吴谢宇供述作案动机:杀妈妈是为帮她解脱,出于报复向亲戚借钱

其实这一处泄露了他究竟有多么心疼和爱父亲,以及有多么介意父亲去世前的体验/遭遇。

那些亲戚毕竟是他母亲的亲人,是母亲生前很关心的弟弟和妹妹。他不心疼母亲么?

三、计划借钱、享受花花世界后自杀

他计划把妈妈杀了之后找个女朋友,但行凶后认为自己很难找到真爱了,于是开始频繁嫖娼。

他称,从亲友处借的140多万基本花在了嫖娼和买彩票上,在上海时去了高端会所,一晚上花费1万多元,半年多时间就把钱花光了。

《北青深一度》:吴谢宇供述作案动机:杀妈妈是为帮她解脱,出于报复向亲戚借钱

离开福州,吴谢宇去了上海,大概意思是准备在最后的日子享受一下花花世界。林靖说。

极昼story

比起弑母后立刻自杀的版本,他的这个版本更接近真相,也更被已知的证据支持。

我在7月的吴谢宇案《人,危险的绳子》中也提出了他是非理性的自毁式谋杀。他厌世在先,一开始就计划好了要在杀人后放纵、挥霍一阵子再死。

其实无非三种情况:

1、他在杀母后希望完全脱罪,继续生活轨迹(可以是实现过去的远大前程,也可以堕落一辈子),并没有自杀/被抓的打算。

2、杀母后想立刻自杀。(他自己坚持的,但和证据不符合)

3、杀母后希望能享受自己从未享受过的人生后去死(我的判断)

为什么不是1?

这和他的行凶方式以及处理尸体的方式关系很大。

如果他想实现彻底脱罪,其实并不那么难。因为,他要杀害的是最信任他的、生活在一起的母亲,并且此前在外人眼中母子感情也非常好。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他较容易通过制造一个意外来杀害母亲。如果设计得好,被怀疑的可能性很小,可以全身而退。

举个例子,泰国一对夫妇去旅行时,丈夫把怀孕的妻子推下悬崖,声称是意外。如果不是妻子命大没摔死,他很可能就成功了。在山上失足、在海边溺水,煤气漏气,火灾、触电都是他可以做手脚的意外。

谁有这个诉求,一定会动这个脑筋。

吴家有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在马尾(100多平方)。父母都去世后,他可以继承遗产,照样可以实现他想要的方式,想出国读书可以,想花天酒地也可以。而且,他同样可以以出国留学的名义向亲戚借钱。

他采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杀害母亲,没有掩盖的意图,说明他在弑母前并不在乎有个开放的人生。在弑母后,他的做法也同样支持这一点:他持有效护照在6个月内可以出境却没有走,也没有处理掉尸体,以及半年中就把144万挥霍完,说明他当时确实不想活了。

如我在以前文中所说,他可能给自己的设的期限就是半年,要在过年前自我揭发。

可惜他在见识了花花世界后,突然觉得自己痊愈了,活着挺好。

所以他放弃自杀的念头不是因为看到母亲的死状,而是因为享受了人生。

四、性瘾和道德烈日

林靖说,少年时,吴谢宇受到黄色电影的影响,开始手淫,他觉得自己很脏,不能接受自己有这方面的污点,但又无法克服,曾频繁逛戒色吧等贴吧论坛寻求解决办法,但习惯愈演愈烈,最终成了性瘾。

《北青深一度》吴谢宇供述作案动机:杀妈妈是为帮她解脱,出于报复向亲戚借钱

我在自2017年开始的三篇中几乎都提到了吴母的道德洁癖,也写到了性在本案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你若问我,一个人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究竟得到过什么道德训练才会变得如此完美?我只能猜测一下。如果母亲本身在家庭中形象完美,其他家庭成员都很尊重她(谢天琴是谢家唯一大学生),那么她的看法对于孩子来说就成了绝对的是非标准。

男孩手淫若被母亲发现,母亲哪怕没有责骂,但她表现出极度的厌恶、恶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罪的让一个天性自由的儿童去从内心接受这些道德高标准,是非常压抑的。

我写的是母亲的道德洁癖与孩子的高智商所创造出来的,一种难以为继(unsustainable)的完美和洁净,它与人活在世不可避免的脏的欲望之间的矛盾。而一些人不得不在某个时刻做出选择。

在吴谢宇弑母后发生的一系列180度转变中,他对女人,对性的态度是最惹眼的。

以前听过一句话,能激起性欲的通常都是淫秽的、脏的。

他无法正视自己的欲望,变得自我否定,无法自处。他不知道该如何接纳死去的父亲的形象,和他自己。

他要不选择一个脏的世界和脏的自己,要不选择母亲和她的象牙塔。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作为一个90后,他为什么会因为手淫而觉得自己很脏,是污点不能接受自己,甚至上戒色吧想要戒掉这种人性中最为正常的欲望?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是因为头顶的烈日。

我相信他写的这段话是真的。

有人或许会说,他都如此坦诚了,都把这些隐私写进自述书了,我们还有理由不相信他其他的话吗?

恰恰相反。他写出来,是因为这所谓隐私早已对他不重要。

有一次花了4000,有时一次要叫两个(性工作者)。林靖说。

极昼story

他称,从亲友处借的140多万基本花在了嫖娼和买彩票上,在上海时去了高端会所,一晚上花费1万多元,半年多时间就把钱花光了。

北青深一度

这些不是警方最关心的问题,他倒交代了不少细节,甚至具体的数字。

他在熄灭头顶烈日后,经历了频繁的嫖娼,消费高档会所,和妓女恋爱,成为男模浸淫这个圈子三年多,什么手淫啊之类早已不是问题,性对他再也不是禁忌。他再回想时,心情是轻松的,说出来也只是当做对自己年少无知的嘲笑。

这和坦诚没有关系。只是避重就轻。

看过一档通过实验研究谎言的节目。有些人说谎时肢体僵硬,有些人小动作很多;有些人言简意赅,而有些人则会添加大量细节去显得真实

自述书的重点是作案动机,吴谢宇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说了谎。为了能蒙混过警方这一关,他必须在其他方面补偿。怎么补偿呢?他只能在不关键问题上给出越多的细节越好,甚至自曝不体面的隐私,以争取让警方相信他说的话:这小子挺老实的嘛。

越是能轻易说出口的,就越是不在乎的。越是涉及作案核心的,最触及内心深处伤疤的,就越会拼尽全力去隐藏,却又往往在不经意中泄露。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许多凶手在其他方面侃侃而谈,但回避的总是最涉及案件核心的问题。

譬如我写过的《楼梯悬案》中的迈克尔妻子死在楼梯下,与普通摔死最不符合的地方是出现了大量血泊,可他竟在两通报警电话中只字没提到血; 譬如《美国6岁选美小皇后之死》,受害人的9岁哥哥伯克在接受警方问询时看似非常坦诚,但他却始终说不出菠萝这个单词,哪怕警方给他看菠萝的图片,他也坚持称呼那东西,因为案发当晚他很可能为了争夺菠萝吃而杀害妹妹。 譬如我刚写的诺拉弑母案,她对警方侃侃而谈,非常配合,但一旦提到她手背的伤口,她立刻变得沉默。

譬如吴谢宇,他最不愿意承认的、故意美化的、掩饰的,恰恰是他最介怀的。

尽管他竭力表达爱母亲,却很难让人从他的行为中(背后偷袭,割脖,借钱,保鲜膜藏尸)看出对母亲有什么感情。

尽管他不直接说出口爱父亲,却一次次不经意地泄露出他对父亲的爱。


标签: 吴谢宇  自述  到底  说了  什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