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霸王别姬的那一战过程是怎么样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cht 2023-07-30 11次阅读

霸王别姬:根据《史记·项羽本纪》,楚霸王项羽在和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项羽起兵之地在江东,其起兵时的基本力量就是三千江东子弟,经过无数战争后,项羽又被逼到了乌江边上,但三千子弟兵已经全部折损,项羽担心到江东后,无法面对这些子弟兵的父母和家人,所以宁死不愿意过江。

霸王别姬典故

霸王别姬典故

霸王别姬,历史典故。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心高气傲,性格单纯,最终与爱妻生离死别、兵败刘邦的故事。项羽怒斩汉军数百人后自尽。

西楚霸王就是项羽,这是他自己给自己封的封号,他在进入咸阳,逼走刘邦后,大封天下诸侯,其中就包括分封刘邦到道路不通,人烟稀少的巴蜀去做汉王,霸王别姬,历史典故。讲述了西楚霸王项羽心高气傲,性格单纯,最终与爱妻生离死别、兵败刘邦的故事。项羽怒斩汉军数百人后自尽。姬:指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妾虞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项羽与霸王别姬

项羽是一位叱咤疆场的猛将,他又非常重视感情。“霸王别姬”的故事千古流传。 自古英雄爱江山,自古英雄也爱美人。项羽是爱江山,还是爱美人?我看:项羽是既爱江山又爱美人。爱江山,他才南征北战,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宝座;爱美人,他才随身不离虞姬。这位虞美人对项羽的失败是否负有责任呢?虞姬并不是导致项羽败亡的主因。

项羽

项羽

西楚霸王非常爱虞姬,这是事实;反过来,虞美人也很爱西楚霸王。项羽尚未自杀,虞姬已经自刎。 人们在历数历史上的“红颜祸水”之时,从来没有人提到过虞姬,就是对虞姬与项羽关系的最好评价。

虞姬的结局史书无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刘邦没有得到虞姬。如果刘邦得到了虞姬,吕后还不闹翻天?既然项羽兵败自杀,虞姬又没有下文,可能性最大的是虞姬自刎了。如果这个推测能够成立,那么,虞姬为什么自杀?从她自身来说,第一,是为了让楚霸王放开手脚去打,不必因为牵挂她而打不好仗。从虞姬对项羽的感情来说,她不愿意拖累项羽。第二,避免落于敌手。刘邦是有名的贪财贪色之人,虞姬当然不愿落入其手。

项羽

项羽

历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国之后,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为了帝王而自杀。但是,虞美人很可能为项羽而自杀了。因此,项羽虽然在战场上失败了,但是,他在情场上没有失败,至少他和虞姬的感情并未失败。话说回来,虞姬对项羽的失败也不能说全无影响。霸王别姬之时,正是“四面楚歌”之时。本来,“四面楚歌”是刘邦瓦解项羽军心的一计。当时刘邦还没有完全占领楚地,为了瓦解项羽的军心,刘邦搞了个“四面楚歌”,让楚地士兵齐声大唱楚歌,以示刘邦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此举大大加速了项羽兵团的瓦解。

1/212下一页


标签: 项羽  霸王别姬  一战  过程  怎么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