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文学大家顾炎武真相究竟是什么?

cht 2023-07-21 12次阅读

怎样评价文学大家顾炎武

顾炎武是我国明代时期,不论是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享有极高声誉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而顾炎武流传于后世的精神财富也是十分丰厚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从顾炎武的嘴里说出来的,表达了无比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说到顾炎武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国这一个标签是无论如何都撕不掉的。

顾炎武画像

顾炎武画像

顾炎武生于1613年,祖籍是江苏省昆山市,本名并不是叫顾炎武,而是名绛,字忠清。待到后来,顾炎武十分的崇敬文天祥的学生王炎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改名为炎武,字改为宁人,号亭林先生,并且还自我署名为蒋山佣。从改名字这一件事,也可以充分的看出顾炎武的爱国情怀。

顾炎武少年时期,十分的爱好学习,并且很有天赋,对于一些经世致用的学识十分的着迷。当清军侵犯了他的家乡昆山市时,顾炎武毅然决然的投笔从戎,从家抗清义军。但是由于兵败,最终只能流浪于江苏省南北一带,在1682年逝世。

在政治上,顾炎武也有很多的著作,例如《军制论》、《形式论》等等,直至今日,仍然被许许多多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企业家封为圣经,时刻抽空学习其中的到来,以在自己的战场上面取得胜利。在文学上,顾炎武的代表作就有《精卫》、《与友人书》、《白下》等等,对于后人的启发也很大。

顾炎武是什么朝代的人

我们从小就在学校里面接受教育,而爱国教育自然是不少的。相信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了,也正是由于这一句话,在我们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而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句话的顾炎武,自然也就被我们深深的记住了。

顾炎武雕像

顾炎武雕像

顾炎武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教育家,在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顾炎武生于1613年,家乡是江苏省昆山市。顾炎武一开始并不是叫这一个名字,本名是绛,字忠清。到那时由于极为钦佩文天祥的学生和王炎午自己的为人,于是蒋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炎武,字宁人,号亭林先生,并且还把自己的署名改为蒋山佣,以表达自己对于王炎午的崇敬之情。

爱好学习的顾炎武,在年少时期十分的努力,特别是经世致用的知识十分的喜爱。再加上天赋甚好,于是在文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很多学着的追捧,同样也收了很多的学生。顾炎武的著作当中,流传至今,并且受人称颂的文章有很多,例如《与友人书》、白下》等等。

而在政治上,顾炎武的《军制论》、《形势论》也是影响甚广。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如今,这两本著作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很多的政治学者以及企业家对这两部著作都爱不释手,通过学习书中的知识,来是自己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取得胜利。

文学大家顾炎武的故事有哪些

顾炎武,生于明朝1613年,对于国家的典制、天文和仪象、河漕、郡邑掌故、音韵训诂之学,兵农及经史百家都有一定的研究。晚年为当时的清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成为一代宗师,后又开创了清代朴学风气,著作了很多悲伤壮观的诗句。

顾炎武画像

顾炎武画像

其代表作有《日知录》、《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相当的辗转反侧的,自幼开始勤奋学习,14岁取得诸生资格,14岁以“行己有耻”“博学于文”为学问宗旨,总是落榜。27岁时开始撰述《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1641年祖父顾绍芾病故,1643年以捐纳成为国子监生。

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后,投入南明朝廷,任兵部司务,把复明的希望寄托在弘光小朝廷之上,但还未到南京就职,南京就被清兵占领,后又两次反清均败露。

在这样战火年间事情,家族风波也不断。为争夺财产,顾炎武的堂叔和蓄意侵吞炎武家产的叶氏相勾结,经洗劫及纵火焚烧,又遇叶方恒企图加害自己,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

顾炎武1653年率众结社抗清活动最终败露,1654年牢狱之灾,1657得友人李因笃等营救出狱,1682年在山西友人家上马失足,而一病不起,最后辞逝。


标签: 怎样  评价  文学  大家  顾炎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