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妃子栗姬是一位不善攻于心计的妃子吗?是真的还是假的?

cht 2023-07-19 9次阅读

  看电视剧‘汉武大帝’,栗姬剧中栗妃的命运令人感慨。她本已是太子之母,‘母以子贵’,地位已似不可动摇。然而貌似天下最祥和之地的宫廷却是最祸福难期之地。她最终不但丢了看似唾手而得的皇后宝座,还连累兄弟丧命,自己和太子儿子也被他们最亲的人——汉景帝残忍杀害。剧中把栗姬的失败和悲惨遭遇归因于她的心胸狭窄和缺少智慧。让我们看看这位栗姬是怎样心胸狭窄和少智慧的呢?

  “儿子的幸福和母亲的尊严”

  栗姬的故事见于《汉书.外戚传》,“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不许。”公主为保有权势,讨好皇帝兄弟,四处寻觅美人。馆陶公主如此,后来的平阳公主也如此。然而站在任何女人的立场,都不会喜欢这样的大姑子。纵然不敢言,也必定心有怨愤。栗姬如此,相信王夫人剧中王美人,汉武帝之母也如此。所以当馆陶公主向栗姬提出结为亲家时,栗姬出于对馆陶公主的厌恶,不顾及其中的利害关系就一口回绝。从这里我们觉得栗姬缺少智慧,不懂得利害。然而以她当时的地位,即便她自己没有想到这一层,身边的人也必然会提醒她。而她却仍一意孤行,到底因?尽管剧中极力的贬栗妃褒王美人,我们还是能从栗妃的一句话中对她建立公正的认识。“为了儿子的幸福和母亲的尊严,这件事我绝不答应。”可见她并非不懂得其中的利害,只是在“儿子的幸福和母亲的尊严”下,不愿向这种利害妥协。在利害面前而仍坚持自己立场的人,是有一股真性情的人。有真性情的人,如果他们所坚持的立场符合封建帝王的利益,就会被颂扬为“忠义之士”。可惜栗妃所坚持的只是“儿子的幸福和母亲的尊严”,她就被后人当作妒妇和愚妇。后来陈阿娇的娇奢蛮横,证明了至少在维护儿子的婚姻幸福上,她的决定是正确的。然而可悲的是,她一心要维护“儿子的幸福”,却亲手断送了儿子的前途以至生命。她自己也为她“母亲的尊严”付出了血的代价。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她的真性情给她和儿子带来的是灭顶之灾。

  不会讲伪善之话

  《汉书.外戚传》里记载了栗姬的另一件事,“景帝尝属诸姬子,曰:“吾百岁后,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心衔之而未发也。” 相信许多观众看到这段戏时都会嘲骂栗姬的蠢笨,不先信誓旦旦地答应皇帝在他死后照顾他其他的老婆孩子,反正到时候我是皇太后,我怎么做你再也管不着;就算不信誓旦旦,随口敷衍几句也行吧。可是这位栗姬“心胸狭窄”到连句敷衍应景的话也说不出,简直蠢到家了。栗姬固然是心胸狭窄,她的致命伤却还是她的真性情,爱恨分明,不会讲伪善之话,即使面对的是操纵她和儿子命运的天子。在尔虞我诈的宫廷之中,她的真性情将她的心胸狭窄毫无掩饰的暴露无遗,最终断送自己和儿子的性命。

  辉煌的宫殿,至尊的权利,令无数人心心向往。然而封建王朝赢得辉煌与至尊的代价是对人性的扭曲和抹杀。昔日风光无限的未央宫早已化作尘土,愿我们都能比帝王们更奢侈地拥有一分真性情。

  前177年,秋高气爽,长安郊外的御花园上林苑繁花似锦,触动了汉文帝的游兴,他带着窦皇后、慎夫人乘辇同往上林苑游幸,晚上在上林苑举行盛宴。由于慎夫人是汉文帝的宠妾,在宫中常与皇后并起并坐,上林郎官按照惯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与皇后对等的上席。中郎将袁盎见了,令内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汉文帝也怒气冲天,拉着慎夫人乘辇回宫。这次上林之行,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袁盎是刚正不阿的直臣,他乘文帝稍息怒气,便进谏说:“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二字乎?”《史记·袁盎传》文帝一听“人彘”二字,则心惊胆跳。他把袁盎的话告诉慎夫人,慎夫人也息怒,并赐给袁盎金五十斤。

  又有一次,文帝偕慎夫人乘辇出宫游幸,在霸陵桥上远眺。文帝指着新丰驿道,对慎夫人说;“此走邯郸道也。”《史记·张释之传》意思说从这里走去,就可以到慎夫人家乡了。慎夫人动起思乡之情,文帝令慎夫人鼓瑟,文帝引吭高歌凄婉哀恻。文帝未死,就在霸陵桥修起庞大的陵墓,他对群臣说,如果以北山的石为椁,用丝麻加漆汁漆合起来,谁也无法触动到棺柩了。中大夫对文帝说,再牢固的陵墓,也是有隙可乘的,若得民心,虽无石棺,也不必担心百姓破坏了。文帝觉得他讲得有道理,遂拜张释之为廷尉。文帝的生活比较简朴,他穿的是粗糙的丝绸,“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史记·孝文本纪》。


标签: 汉景  妃子  栗姬  一位  不善  攻于  心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