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不敢公布的秘密是什么?

cht 2023-07-13 9次阅读
大营庄遗址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管委会海口镇大营庄村的东南面,螳螂川的西面,东距滇池西岸约13公里。该遗址为2010年中美合作滇池区域史前聚落考古调查中发现,为贝丘遗址,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海拔1850米。整个遗址沿河岸纵向分布,地势较为平坦,北部略高。   2017年3月至5月,为配合海口工业园区中烟集团建设用地,经由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对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开设1010米的探方4个,230米的探沟1个,214米的探沟一个,22米的探沟3个,发掘面积共计500平方米。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大营庄遗址俯瞰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探方及探沟   大营庄遗址地势较为平坦,北部略高,地层从北向南倾斜,呈坡状堆积,北部地层较为完整,南部地层有缺失。探方及探沟发掘最浅处距地表深度45厘米,最深处距地表280厘米,文化层划分为5层。清理的遗迹类型有灰坑、房址、活动面、基槽、红烧土遗迹等,其中灰坑35个、房址4个、活动面2个、基槽5个、红烧土遗迹1个。另外在遗址的最底部清理出一条自然河道,河道内堆积为青黄及青灰色淤泥土,应为古螳螂川河道。   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取地层信息,更好地对遗址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我们制定了全面的采样方案:对每一个遗迹单位及堆积单位均采集浮选土样;对其中一个典型探方的所有地层堆积采用0.50.5厘米规格的筛网进行筛选,并对该探方设定的5个固定点及关键柱从上至下系统采集浮选土样及植硅石土样;采用柱状采样法采集2525厘米范围内的土样提取螺壳及动物骨样品。这些样品将用于遗址的生业形态分析、动物种属鉴定及遗址生态环境的复原等研究。   清理的4个房屋遗址是本次发掘中的重要发现,分为两种形制:1号及2号房址居住面为黄褐色生土铺垫而成,平面形状为椭圆形,厚约12厘米。面积约10余平方米,边缘略高,中间稍低,为凹面镜形状。居住面上分布4个圆形柱洞,推测此种形制的房址为亭棚式建筑。3、4号房址平面形状呈长方形,面积较大,其中4号房址面积约30余平方米,没有发现明显的居住面,有排列较为规整的柱洞,此类房址应为杆栏式建筑。 1号房址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活动面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柱状采样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1号房址居住面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3、4号房址   发掘出土大量文化遗物,包括瓷片、铜钱、陶器、石器、骨器、蚌器、铜器、玉器、玛瑙石、矿石及较多动物骨和少量人骨,小件编号100余件。其中陶器数量最多,器型丰富,夹稻壳红陶同心圆纹盘、夹砂红陶子母口小钵数量最多,其他器型有釜、钵、盘口罐、高领罐、带流罐、花边口沿罐、折口浅盘等。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夹砂红陶片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带扳耳陶片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刻划纹陶片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带流罐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盘口罐

云南昆明海口镇大营庄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陶钵
  其中夹稻壳红陶同心圆纹盘、夹砂红陶子母口小钵是典型滇文化陶器;盘口罐、带流罐及花边罐等器型与通海兴义遗址出土器物在文化因素上有可以对比分析之处。   从本次发掘及勘探情况分析,大营庄遗址的形成过程与螳螂川古河道变迁密切相关。海口大营庄遗址是螳螂川流域一处重要的滇文化遗址,其对于了解螳螂川流域的滇文化面貌,以及滇池盆地与外界的沟通和联系都十分重要,本次发掘为揭示滇池西岸史前聚落形态提供了新的材料。 原文标题:海口大营庄遗址


标签: 云南  昆明  海口镇  大营  遗址  进行  抢救  考古  发掘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