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是怎么回事?

cht 2023-07-12 12次阅读
华容李家屋场遗址正好位于蒙华铁路华容火车站中心位置,火车站修建后,整个遗址将不复存在。因此,自去年10月开始,我们即对该遗址开展了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春节后,因工程方拆迁、清表等工作未及时跟进的原因,考古工作曾一度被迫中断。第二次考古工作自2017年4月初开始,一直到6月中旬才全部结束(图一)。两次田野工作时间累计接近半年,实际发掘面积约七千平方米(图二)。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一 2017年发掘现场(东南西北)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二 2017年5月15日航拍(上为西)   该遗址发掘主要有如下收获:   1.发现了包括大溪、油子岭、屈家岭、石家河等多种文化遗存,为洞庭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研究提供了一批典型材料。据现场观察,该遗址大溪文化遗存与澧阳平原同时期遗存比较接近,而与近邻的车轱山遗址有着较大差异,后者相当于大溪文化时期遗存与湘阴青山遗址几无区别,当属堆子岭文化。李家屋场大溪文化遗存的发现,进一步厘清了洞庭湖北岸大溪与堆子岭文化的分界。油子岭和屈家岭文化遗存是李家屋场遗址主体,也是遗址最繁荣时期。尤其是一批墓葬材料极为重要,为洞庭湖地区油子岭屈家岭文化研究增添了新材料。石家河文化遗存虽然材料不多,但表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与车轱山遗址极为接近,而与澧阳平原石家河文化却有一定差异。   2.揭露了一批包括灰坑、墓葬、烧土坑、居址、灰沟、壕沟及墙垣等重要遗迹(图三图七)。其中,烧土坑是李家屋场遗址最具特色的一类遗迹,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制不一。该类坑均被烧土填满,一般掺有较多灰烬或炭末,坑穴较浅,遗物极少,与一般的灰坑有较大差异。壕沟及墙垣目前只发现于遗址东部及北部,可能有两次修建行为。第一次修建年代与遗址西北部墓地最初使用时间同时,即油子岭文化时期;第二次修建发生在屈家岭文化,它是在原址上先把早期壕沟填平,然后在其上修建了更大规模的墙垣(该期墙垣破坏严重,保存不好)。遗址东北部低洼地(因施工方已填压,未做发掘)很有可能就是第二次修建行为所致,其功能当与城壕类似;而遗址西部及南部当时即为一片水域,相当于天然屏障,自然无需修建人工防御设施了。毫无疑问,当时人们在遗址东、北外围两次大规模修建的壕沟及墙垣,应当均属防御性质。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三 灰坑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四 烧土坑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五 居址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六 北部濠沟及墙垣(东西)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七 东部墙垣(南北)   3.揭示了一处完整墓地,清理墓葬百余座,出土随葬器物近千件。墓地位于遗址西北部岗地外坡,面积约200平方米(图八)。墓葬分布密集,有一定排列规律(图九)。墓底距地表深约25~250厘米不等,落差较大。多数墓圹(墓坑打破生土者除外)不清楚,推测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除少数墓葬发现人骨残痕外(图十),多数墓葬不见骨架,头向、葬式及葬具不明。个别墓葬随葬头骨,可能有猎头现象(图十一)。墓向基本一致,均为西北东南方向。墓地可能有合葬墓,因墓圹原因而难以区分。随葬器物数件至十余件不等,一般放置在墓葬西北端。随葬器物以陶器居多,常见组合有鼎、簋、瓶、豆、碗、壶等,以鼎、簋、瓶居多,少数墓葬随葬矮圈足罐、陶纺轮、陶环等;石器多见斧、钺、锛、凿等,以斧、钺居多,一般墓葬随葬1-2件石器,少数墓葬随葬3件石器(一般为钺、斧、锛或凿)。石器一般不与陶纺轮、陶环同出,墓主性别基本清楚,而且男性墓略多于女性墓。墓地出土的30余件石钺在湖南尚属首次发现。石钺多出自坡顶部墓葬,一般横置平放于墓葬中部(少数斜置或竖置),刃口一般朝向墓葬长侧边(图十二)。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八 墓地范围(东西)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九 墓葬排列(西北东南)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十 有骨痕墓葬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十一 随葬头骨墓

湖南李家屋场遗址考古发掘获得重要成果

图十二 随葬石钺墓 4.首次在洞庭湖地区发现一处具有军事性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李家屋场遗址面积仅1万余平方米,当属小型聚落,但墓地却发现大量使用痕迹十分明显的石钺,而且遗址外围还多次修建大型沟、墙防御设施,这是非常罕见的。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定位该聚落性质。若从长江中游地区大的文化背景上分析,大量考古材料已经证实,大约在大溪文化晚期至油子岭文化阶段,澧阳平原和汉东地区两大文化区的碰撞、冲突、融合正值最盛时期,到了屈家岭文化阶段,后者最终完成了长江中游文化的高度统一。从空间位置上看,李家屋场遗址正好处在澧阳平原和汉东地区两大文化区的交叉地带,无疑是双方碰撞的前沿阵地。因此,我们可初步判断李家屋场遗址不是一般的农耕聚落,很有可能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处军事据点,而且有着鲜明特点:一是遗址位于核心文化区边缘地带,地理位置具有边哨性质;二是遗址外围有明显的防御设施,其功能具有城址性质;三是墓地发现大量具有武器性质的石钺,当与部落冲突引发的战争有关。可以说,李家屋场遗址的最终形成是油子岭屈家岭文化向南扩展的产物,并再次验证了这支文化在洞庭湖地区由东往西的渐进过程。 (原文标题:蒙华铁路华容李家屋场遗址发掘收获)


标签: 湖南  李家  屋场  遗址  考古  发掘  获得  重要  成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