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完成是怎么回事?

cht 2023-07-10 14次阅读
为进一步推进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压赛堰遗址的保护管理及环境风貌整治工作,由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委托洛阳市文物钻探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的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于日前顺利完成,并取得积极成果。 压赛堰遗址位于江北区孔浦街道西管小区以南的倪家堰河与姚江交汇口,距宁波市中心4公里处,是一座建在外江与内河之间的主要水利设施,2013年3月,当作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列入第七批国保单位。

浙江宁波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完成


压赛堰东侧航拍照片

浙江宁波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完成

船闸南侧绞盘轴插孔 压赛堰始建于宋代,其重要作用为拒咸蓄淡保丰收;明嘉靖至清风流皇帝乾隆年间1522-1795的旧志载为压赛塔堰;清中后期至建国以后,因其地位主要,曾多次加固重修。现存堰坝自北向南由五眼碶、船闸、郭公碶三个单体组成,建筑总占地面积约650平方米。 专家详解,这次考古调查工作,自2016年11月正式启动实施,2016年12月底完成田野工作,并于2017年3月份全面完成资料整理及调查报告编写工作。较全面地对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压赛堰遗址勘探范围内的地层堆积、地下遗存分布、埋藏状况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现场多次邀请省、市、区专家进行指导,并在科学、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该区域遗存的分布和保存情况,为下一步遗址保护提供科学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并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做好修缮保护工作,改善周边环境风貌,做好展示利用工作提供有力支柱。 这次考古调查项目获得了不少成果,专家表示,一是大运河姚江水利航运设施压赛堰遗址宋代就有记载,古代悠久,保存状况较好,特别是五眼碶、船闸、郭公碶三个不同时期的单体遗址并列在一起,在浙东运河乃至整条大运河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古代文化价值。二是郭公碶、船闸保存较为完整,目前仍发挥着主要作用,且船闸两侧的附属构建保存相对较好,过船坝两侧的绞索亭石柱及绞盘轴插孔,是以绞盘牵引过船只的遗迹,也是系统展现我国历史航运技术的实物例证,对水利航运史研究具有一定价值。三是通过对五眼碶东部的清理,98迷科,基本掌握了它的形制与构造,保存较为完整,体现了江南地区水乡水运设施的古貌,对提升压赛堰遗址的内涵与价值有着主要意义。通讯员 杨晓维 记者 吴丹娜 原文标题:压赛堰遗址考古调查项目完成 原文刊于:《现代金报》2017年5月18日第A15版


标签: 浙江  宁波  压赛  遗址  考古  调查  项目  完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